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晚期的諸侯霸主越國為何沒有進入“戰國七雄”行列?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 清泉明月

越國是華夏族在中國東南建立的諸侯國, 國君為姒姓, 其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

是大禹的直系後裔。 越人以強悍聞名, 早在春秋初期, 齊桓公稱霸中原時就曾說過:“天下之國, 莫強於越。 今寡人欲北舉事孤竹、離枝, 恐越人之至, 為此有道乎?”, 可見當時作為中原霸主的齊國想往北發展, 卻單單顧慮南方越人的進攻。 到春秋晚期, 越國一度滅亡正在稱霸中原的吳國, 遷都琅琊(今山東臨沂), 並在徐州與齊、晉等諸侯會合, 向周王室進獻貢品。 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越王勾踐, 稱他為“伯”(霸主的意思), 勾踐由此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那麼問題來了, 如此強大的越國為何最後沒有進入“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行列, 越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事還得由勾踐滅吳稱霸諸侯開始說起, 雖然當時越國突然冒出來在中原稱霸, 但畢竟有點“暴發戶”的意思, 骨子裡還是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 歷史記載他們“斷發紋身”, 和中原文化格格不入!這一點和楚國當初的情況何其相似, 春秋早期楚成王欲爭霸中原時,

被稱作“蠻夷”, 為此差點遭到“尊王攘夷”齊桓公的討伐。 當然楚國不止被視作“蠻夷”, 其表現也的確配得上這個稱號:楚成王無視中原外交禮儀無端扣押宋襄公, 然後他的兒子楚穆王又弑君篡位殺死了楚成王, 類似事件還有很多。 到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時期情況得到明顯改觀, 楚莊王稱霸中原後, 楚國人迅速吸取了中原的先進文化。 就在多年以後, 楚國文化甚至趕超中原, 以致於列國紛紛推崇“楚服”、“楚樂”等等。

越國當時的情況也是一樣, 雖然武力強盛, 但是根基不穩。 再加上勾踐本人經歷過三年苦役, 臥薪嚐膽, 深知越國文化的落後, 這也是他遷都琅琊的主要原因, 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越國與中原列國之間的溝通交流, 以學習中原先進文化。

只不過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 越國發生了所謂的“越人三弑其君”的悲劇, 也就是說越國連續發生了三起弑君篡位的惡性事件, 這也直接導致了越國因為內亂而迅速衰落, 其衰落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從它遷都的時間表就能看出端倪:

西元前473年, 越國滅吳稱霸中原時, 為積極發展與中原各國之間的關係, 勾踐將都城從故都會稽遷到琅琊(今山東臨沂)。

西元前379, 也就是越王翳在位的第三十三年, 由於晚年實在頂不住中原諸侯虎視眈眈的壓力, 從琅琊遷都吳(今江蘇蘇州), 被迫返回江南。

西元前360年, 越王無顓剛剛即位時, 為了擺脫頹勢, 又將國都從吳遷回故都會稽, 但依然不能阻擋越國衰落的命運。

當然越國都城不斷南遷只是表像, 真正深層次的內在原因還是內亂!所謂的“越人三弑其君”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呢?筆者整理了越國發生的這三次弑君篡位事件:

1、勾踐死後, 兒子鹿郢繼位, 史稱越王鹿郢, 越王鹿郢死後, 兒子不壽繼位, 史稱越王不壽。 在不壽擔任越國國王的第十個年頭,也就是西元前448年,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發動政變殘忍地將其父親殺害後自立為君,史稱越王朱勾。《竹書紀年》中記載:“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勾立”。

2、越王朱勾死後,太子翳即位為君主,史稱越王翳。越王翳的弟弟豫,為了繼承王位,連續謀害三個王子。隨後,他又挑唆越王,企圖除掉太子諸咎,遭到越王拒絕。太子諸咎得到消息後非常害怕,出於自身安危考慮,最後索性率領軍隊發動宮廷政變趕走豫,包圍王宮,殺死父親越王翳以後企圖自立,這一年是西元前376年。不幸的是僅僅三個月後,太子諸咎又被越國人群起而殺之,越國陷入內亂。

3、“諸咎之亂”後,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迅速走向衰落。據歷史記載,內亂導致當時越人不能控制自己,於是在吳地的越國人(實際上就是原來的吳國人)擁立諸咎之子錯枝為王。錯枝目睹多次宮廷政變後,本來不想當這個越王,但是被硬推上王位。

錯枝即位為越王后,越國政治基本操控在吳地的越國人手中。這時候在原來越地的越人也不甘讓吳地的越人操縱越國政治,於是才過了三年,留在越國故地的卿大夫寺區率兵平叛,殺死禍首豫,進入吳地,打擊了吳國舊貴族並廢黜錯枝,擁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無餘)為越王。十年後,也就是西元前363年,寺區的弟弟思又弑殺了之侯,擁立其弟無顓為越王。

以上就是越國發生的三起弑君篡位事件,越國內部權力鬥爭如此激烈,內耗嚴重國力下降的同時不得不將國都不斷南遷。後來就是這個剛剛繼位的越王無顓重新將國都遷回故都會稽,十八年後,他的弟弟越王無疆繼位。西元前306年,越王無疆欲效仿勾踐征伐中原,發兵向北攻打齊國。當時在位的齊威王派遣使者勸說越王西征楚國,齊使以楚國分兵在列國爭勝,國內空虛為藉口誘引越國伐楚。越王無疆聽從齊使計策,轉頭討伐楚國,時楚威王率眾迎敵,於陣前斬殺越王無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越王無疆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越國雖然沒有滅亡,但是從此分崩離析。

越國如此,那麼同時期的諸侯列國是個什麼情況呢?查閱史料不難發現:

1、西元前354年,當時魏國、齊國正處於強盛時期,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進攻趙國,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圍魏救趙,又在“桂陵之戰”中大敗魏國。幾年後,魏國又進攻韓國,齊國又派田忌、孫臏率軍解救韓國,在“馬陵之戰”大敗魏軍,龐涓自殺而亡。此後,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妥協,兩家均分了東方的霸權地位。

2、西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秦國實力在不斷加強。

3、西元前326年,趙武靈王即位,他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使得趙國迅速強大。

4、西元前351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在韓國實施變法,使韓國國力大增,《史記》稱當時的韓國“國治兵強,諸侯無侵韓者”。

5、西元前340年,楚威王即位,其聲望顯赫一時。

6、西元前314年,燕昭王即位,他以樂毅改革國政,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後來的“樂毅伐齊”還差點滅了齊國。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戰國七雄”要麼是正處在強盛時期,要麼是爭先恐後變法圖強。而越國卻是由於內亂不得不飲恨退出中原,遷回故地,最後甚至分崩離析,所以其未能進入“戰國七雄”行列也在是情理之中的事。設想一下,如果越國不發生內亂,上下同心,戰國局面必然又是一番新意向,歷史也可能會被改寫,或許就會有“戰國八雄”橫空出世,未可知也!

在不壽擔任越國國王的第十個年頭,也就是西元前448年,野心勃勃的太子朱勾發動政變殘忍地將其父親殺害後自立為君,史稱越王朱勾。《竹書紀年》中記載:“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勾立”。

2、越王朱勾死後,太子翳即位為君主,史稱越王翳。越王翳的弟弟豫,為了繼承王位,連續謀害三個王子。隨後,他又挑唆越王,企圖除掉太子諸咎,遭到越王拒絕。太子諸咎得到消息後非常害怕,出於自身安危考慮,最後索性率領軍隊發動宮廷政變趕走豫,包圍王宮,殺死父親越王翳以後企圖自立,這一年是西元前376年。不幸的是僅僅三個月後,太子諸咎又被越國人群起而殺之,越國陷入內亂。

3、“諸咎之亂”後,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迅速走向衰落。據歷史記載,內亂導致當時越人不能控制自己,於是在吳地的越國人(實際上就是原來的吳國人)擁立諸咎之子錯枝為王。錯枝目睹多次宮廷政變後,本來不想當這個越王,但是被硬推上王位。

錯枝即位為越王后,越國政治基本操控在吳地的越國人手中。這時候在原來越地的越人也不甘讓吳地的越人操縱越國政治,於是才過了三年,留在越國故地的卿大夫寺區率兵平叛,殺死禍首豫,進入吳地,打擊了吳國舊貴族並廢黜錯枝,擁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無餘)為越王。十年後,也就是西元前363年,寺區的弟弟思又弑殺了之侯,擁立其弟無顓為越王。

以上就是越國發生的三起弑君篡位事件,越國內部權力鬥爭如此激烈,內耗嚴重國力下降的同時不得不將國都不斷南遷。後來就是這個剛剛繼位的越王無顓重新將國都遷回故都會稽,十八年後,他的弟弟越王無疆繼位。西元前306年,越王無疆欲效仿勾踐征伐中原,發兵向北攻打齊國。當時在位的齊威王派遣使者勸說越王西征楚國,齊使以楚國分兵在列國爭勝,國內空虛為藉口誘引越國伐楚。越王無疆聽從齊使計策,轉頭討伐楚國,時楚威王率眾迎敵,於陣前斬殺越王無疆。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越王無疆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越國雖然沒有滅亡,但是從此分崩離析。

越國如此,那麼同時期的諸侯列國是個什麼情況呢?查閱史料不難發現:

1、西元前354年,當時魏國、齊國正處於強盛時期,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進攻趙國,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圍魏救趙,又在“桂陵之戰”中大敗魏國。幾年後,魏國又進攻韓國,齊國又派田忌、孫臏率軍解救韓國,在“馬陵之戰”大敗魏軍,龐涓自殺而亡。此後,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妥協,兩家均分了東方的霸權地位。

2、西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秦國實力在不斷加強。

3、西元前326年,趙武靈王即位,他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使得趙國迅速強大。

4、西元前351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在韓國實施變法,使韓國國力大增,《史記》稱當時的韓國“國治兵強,諸侯無侵韓者”。

5、西元前340年,楚威王即位,其聲望顯赫一時。

6、西元前314年,燕昭王即位,他以樂毅改革國政,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後來的“樂毅伐齊”還差點滅了齊國。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戰國七雄”要麼是正處在強盛時期,要麼是爭先恐後變法圖強。而越國卻是由於內亂不得不飲恨退出中原,遷回故地,最後甚至分崩離析,所以其未能進入“戰國七雄”行列也在是情理之中的事。設想一下,如果越國不發生內亂,上下同心,戰國局面必然又是一番新意向,歷史也可能會被改寫,或許就會有“戰國八雄”橫空出世,未可知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