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春運”有多恐怖?路遠迢迢古代名士如何回家?

春節是中國人闔家團聚的節日,

每年年關將近,

不管離家有多遠,

遊子們都要儘量趕回家人身邊,

龐大的返鄉人流也導致了春運難,

現代尚且如此,

在古代人們春節要回家豈不是更困難了?

那可怎麼辦?

古代受自然、禮俗“父母在不遠遊”等因素的限制, 人口流動的數量並不大, 距離也不太遠, 古代春運的主體也並非“外出務工人員”, 而是公務人士和商人。

雖然距離跟現在相比不太遠, 但以當時的交通條件來說, 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為了解決回家過年的難題, 古代官府也儘量不在過年時安排公務人員外出。 而外出打工者、經商人士, 則會早早動身起程上路, 避免延誤回家時間。

古代也有“高速路”

據《漢書·賈山傳》記載, “秦為馳道於天下”, “道廣五十步, 三丈而樹, 厚築其外, 隱以金椎, 樹以青松”。 馳道是秦國的國道, 按照記載資料折算來看, 馳道寬達69米, 路邊還栽植松樹, 綠化降噪, 馳道類似於“古代的高速公路”。

春運坐畜力車走馳道回家已經是當時相對便捷的路了。

畜力車堪稱古代“大巴”

在古代, 驅車動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 中國最早的人力車是輦, 輦就是轎子的前身, 之後又有癡車、獨輪車、雞公車、黃包車、三輪車。

而長途運輸特別是物流則主要靠畜力車, 它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巴”。 有馬車、驢車、騾車、牛車等, 其中馬車是古代春運最主要的工具, 和現代長途大巴一樣重要, 至今在個別地方仍能看到馬車。

船是最舒服的交通工具

在中國古代, 無論載人載貨,

木船才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 就是因為運河上的船運送著幾百萬石的糧食, 附帶大量白銀和各種商品, 還有往來的官吏、客商。 無論是外出做生意還是到外地赴任, 只要有條件坐船那就是首選的交通工具, 春節回家就更不用說了。

在古代回家之路, 如此難也阻擋不了遊子回歸。 今天團團帶大家穿越時空, 感受下四位古代名士的回家囧途。 跟他們比比, 也許你就不會覺得回家辛苦了~

李白

開元十八年(西元730年), 李白30歲了, 在京城宦遊一年, 拜謁京官不容易, 和人打架也打煩啦, 李白要回家了啦!

回哪去:

從陜西西安到四川江油市。 (出生地是在吉爾吉斯斯坦沒錯, 但李白5歲就搬家到江油啦!)

怎麼走:

從長安出發, 往西走到大散關, 走陳倉道, 翻越秦嶺和大巴山。 再沿著金牛道到家。

有多遠:

從路途長達1800裡, 其中600裡是平地, 1200裡是山路。

靠啥走:

交通工具:騎馬+ 步行

要多久:

1個月。 (600裡平地, 按每天走100裡算, 需要6天時間。 1200裡山路, 按每天走50裡算, 需要走24天。)

要多少路費:

單程12貫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3萬元,來回路費6萬。(按1貫折合10石米,1石米折合85斤,1斤米折合3元計算,24貫折合今日人民幣6.1萬)

大半年工資都白掙了!真是傷不起啊。(當時九品校書郎,每年收入約折9萬元,往返一次要花掉8個月的工資。)

李白有話說:

請領導批我三個月假,再支一年工資先。我要回家!

歐陽修

嘉佑六年(西元730年),歐陽修54歲,先父安葬在瀧岡已有50年,母親合塋也已8年,如今官居正二品參知政事,該回家看看了。

回哪去:

從東京開封府到江南西路吉州永豐縣(今江西永豐縣)。隨行有家眷一人、僕役兩人。

怎麼走:

從開封坐馬車出發,走陸路至江州(今九江市)對岸的長江北岸。再坐船經湖口進入鄱陽湖,再溯贛江而上可到家。

有多遠:

陸路約700多公里,沿途除大別山外,皆坦途。水路約300公里,逆水。

靠啥走:

交通工具:馬車 + 船。

要多久:

20-30天。陸路坐馬車每日走70公里,要走10-15天。水路每日走30公里,要走10-15天。

要多少路費:

單程44.5-67兩銀子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3.1-4.7萬元,來回路費6.2-9.4萬。(北宋1文錢約人民幣0.7元,1兩銀約人民幣700元。)

參知政事每年俸銀800兩,祿米粟100石,折錢1萬文,再加上其他供給,及職田收入,總收入應在57萬元以上。在宋朝做高級文臣,生活無壓力。

歐陽修有話說:

嗟夫!錢倒是無所謂,可花費時間太長,還得皇恩浩蕩,准我三四個月的假。

海瑞

嘉靖四十五年(西元1566年),朱載垕即位,下詔“釋戶部主事海瑞於獄中”。之前,海瑞得罪嘉靖被關進局子。現在出獄了,趕緊回家過年。

回哪去:

廣東瓊山(今海南省海口市)

怎麼走:

從北京坐馬車出發,途經濟南、徐州、合肥、南昌、贛州,直達廣東湛江。然後換行水路,從湛江坐船到海南。

有多遠:

陸路約8000多公里,水路約100公里。

60天左右。按明代民用馬車車速,一個時辰40裡,一天走4個時辰,每天能走160裡。水路,1天時間就夠了。

要多少路費:

單程24兩銀子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1.68萬元,來回路費3.36萬。(按照當時的物價估算,1文錢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0.7元,48兩銀子相當於1.68萬元。)

戶部主事是正六品,年薪178石,折合人民幣約3萬元。由於海瑞為官不取一文,年薪勉強夠家用,老媽生日,也不過買了兩斤肉,可見平時也是月光一族。

海瑞有話說:

這種情況,我還能說啥?~~(>_<)~~

紀曉嵐

乾隆四十六年(西元1781年),紀曉嵐57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初稿完成,有空回鄉過年。

回哪去:

直隸河間府(出生地,今河北獻縣)。

怎麼走:

從北京順成門出發,途經良鄉、涿州、新城縣、白溝、雄縣、任丘,最後抵達河間。

有多遠:

全程馬車道,約420裡。

靠啥走:

交通工具:馬車

要多久:

按清代民用馬車車速,每天能走100華里,(減震太差,走快了能把人顛散架),他大概要走6天時間。

要多少路費:

單程6兩銀子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1440元,來回路費2880元。(乾隆時間北京正常年景一石大米剛好是2兩銀子,清朝一石裝米80公斤,12兩銀子能夠買480公斤大米。一公斤大米以現物價6元計,所以是2880元。)

紀曉嵐四十歲以前最高做到福建學政兼翰林院侍讀,六品,年薪60兩加每年60石米,月薪15兩左右。回家一趟,一兩個月工資基本夠用。

紀曉嵐有話說:

離家近就是好!誰不想常回家看看?領導批假先。

怎麼樣,瞭解了古人的出行確實感覺非常不易吧,和他們比比,我們現在的幸福指數是不是一下子提升了很多?

春節臨近,

現代的你是否也做好了回家的準備?

需要走24天。)

要多少路費:

單程12貫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3萬元,來回路費6萬。(按1貫折合10石米,1石米折合85斤,1斤米折合3元計算,24貫折合今日人民幣6.1萬)

大半年工資都白掙了!真是傷不起啊。(當時九品校書郎,每年收入約折9萬元,往返一次要花掉8個月的工資。)

李白有話說:

請領導批我三個月假,再支一年工資先。我要回家!

歐陽修

嘉佑六年(西元730年),歐陽修54歲,先父安葬在瀧岡已有50年,母親合塋也已8年,如今官居正二品參知政事,該回家看看了。

回哪去:

從東京開封府到江南西路吉州永豐縣(今江西永豐縣)。隨行有家眷一人、僕役兩人。

怎麼走:

從開封坐馬車出發,走陸路至江州(今九江市)對岸的長江北岸。再坐船經湖口進入鄱陽湖,再溯贛江而上可到家。

有多遠:

陸路約700多公里,沿途除大別山外,皆坦途。水路約300公里,逆水。

靠啥走:

交通工具:馬車 + 船。

要多久:

20-30天。陸路坐馬車每日走70公里,要走10-15天。水路每日走30公里,要走10-15天。

要多少路費:

單程44.5-67兩銀子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3.1-4.7萬元,來回路費6.2-9.4萬。(北宋1文錢約人民幣0.7元,1兩銀約人民幣700元。)

參知政事每年俸銀800兩,祿米粟100石,折錢1萬文,再加上其他供給,及職田收入,總收入應在57萬元以上。在宋朝做高級文臣,生活無壓力。

歐陽修有話說:

嗟夫!錢倒是無所謂,可花費時間太長,還得皇恩浩蕩,准我三四個月的假。

海瑞

嘉靖四十五年(西元1566年),朱載垕即位,下詔“釋戶部主事海瑞於獄中”。之前,海瑞得罪嘉靖被關進局子。現在出獄了,趕緊回家過年。

回哪去:

廣東瓊山(今海南省海口市)

怎麼走:

從北京坐馬車出發,途經濟南、徐州、合肥、南昌、贛州,直達廣東湛江。然後換行水路,從湛江坐船到海南。

有多遠:

陸路約8000多公里,水路約100公里。

60天左右。按明代民用馬車車速,一個時辰40裡,一天走4個時辰,每天能走160裡。水路,1天時間就夠了。

要多少路費:

單程24兩銀子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1.68萬元,來回路費3.36萬。(按照當時的物價估算,1文錢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0.7元,48兩銀子相當於1.68萬元。)

戶部主事是正六品,年薪178石,折合人民幣約3萬元。由於海瑞為官不取一文,年薪勉強夠家用,老媽生日,也不過買了兩斤肉,可見平時也是月光一族。

海瑞有話說:

這種情況,我還能說啥?~~(>_<)~~

紀曉嵐

乾隆四十六年(西元1781年),紀曉嵐57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初稿完成,有空回鄉過年。

回哪去:

直隸河間府(出生地,今河北獻縣)。

怎麼走:

從北京順成門出發,途經良鄉、涿州、新城縣、白溝、雄縣、任丘,最後抵達河間。

有多遠:

全程馬車道,約420裡。

靠啥走:

交通工具:馬車

要多久:

按清代民用馬車車速,每天能走100華里,(減震太差,走快了能把人顛散架),他大概要走6天時間。

要多少路費:

單程6兩銀子

帳本計算:

啥概念:

回家單程路費1440元,來回路費2880元。(乾隆時間北京正常年景一石大米剛好是2兩銀子,清朝一石裝米80公斤,12兩銀子能夠買480公斤大米。一公斤大米以現物價6元計,所以是2880元。)

紀曉嵐四十歲以前最高做到福建學政兼翰林院侍讀,六品,年薪60兩加每年60石米,月薪15兩左右。回家一趟,一兩個月工資基本夠用。

紀曉嵐有話說:

離家近就是好!誰不想常回家看看?領導批假先。

怎麼樣,瞭解了古人的出行確實感覺非常不易吧,和他們比比,我們現在的幸福指數是不是一下子提升了很多?

春節臨近,

現代的你是否也做好了回家的準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