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慶陽市糧食作物總產量近133萬噸

1月29日,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慶陽調查隊獲悉, 2017年, 全市全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674.77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為132.68萬噸, 糧食總產仍然高於2011年以前的水準。

資料顯示, 2017年全市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23.67萬畝, 糧食總產量比上年減少22.06萬噸, 播種面積、單產及總產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這反映出我市糧食種植結構調整的效果明顯, 說明我市以糧油為基礎, 瓜菜、草畜、蘋果、雜糧等其他經濟作物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農產品種植結構向著市場化、合理化方向發展。 ”國家統計局慶陽調查隊農村經濟調查科副科長安家甯表示。

記者瞭解到, 從2017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的面積來看, 夏糧播種面積為194.01萬畝, 同比略有增長, 秋糧因受“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影響, 播種面積為480.76萬畝, 同比下降4.9%, 其中, 玉米播種面積減幅最多, 同比下降9.1%。 在產量方面, 2017年全市全年糧食單產為每畝196.6公斤, 同比下降12.4%, 總產量同比下降15.4%。

“糧食生產靠天吃飯特點明顯, 這是導致2017年我市糧食產量減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安家寧分析說, 2017年3月出現了倒春寒, 5月降水偏少, 6月冰雹災害多發, 7月和8月出現連續乾旱, 特別是進入11月後, 全市降水偏少, 土壤水分消耗加快, 對糧食生長造成影響。

安家寧稱, 2017年全市糧食生產的另一特點就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全市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農業結構, 圍繞發展優質、高效、生態、迴圈農業, 積極培育草畜、果品、苗林、瓜菜四大主導產業, 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糧食種植結構, 發展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 發展糧飼兼用性玉米, 優化糧食生產佈局, 逐步構建起以專用小麥、玉米為支撐, 以特色小雜糧為補充的糧食生產體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