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21年前,中亞挖出漢字石碑,研究者眾說紛紜,其作用至今沒有定論

猜個謎語。

太白故里。

謎底呢?

是碎葉。

這是上初中時候, 語文老師用來考我們的, 大概是在上李白的詩歌之前吧。 碎葉位於中亞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斯凱克以東, 楚河流域的托克馬克市附近。 曾是唐朝最西邊的城鎮。 據說, 李白就出生在這裡。

不過, 今天我們要講的, 不是李白, 而是一塊碑。

1997年, 當地居民在距碎葉內城南垣100多米的地方, 發現了一塊殘存的碑石。 上面的字, 他們不認識。 但當地人也知道這裡曾是唐朝的地域, 因此, 猜測這應該又是一塊唐朝時候的碑刻。

(碎葉古城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這塊殘碑是砂岩質的, 長30.5釐米, 寬16釐米, 厚4釐米。 殘存著54個漢字。 有一些字還有點看不清。

據北大研究生肯加哈買提在其《碎葉出土唐代碑銘及其相關問題》中寫到, 第一個看到並研究這塊碑的學者是俄羅斯的魯伯·列斯尼乾克。 他認為,

這塊碑, 很可能是裴行儉紀功碑。

裴行儉是誰呢?

裴行儉出身望族河東裴氏, 乃是唐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威震西域, 大破突厥。 《新唐書》記載, “於是將吏已下立碑于碎葉城以紀其功, 擒都支、遮匐而還。 高宗廷勞之曰:‘比以西服未寧, 遣卿總兵討逐, 孤軍深入, 經途萬里。 卿權略有聞, 誠節夙著, 兵不血刃, 而凶黨殄滅。 伐叛柔服, 深副朕委’……即日拜禮部尚書, 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可見, 在西域立了奇功之後, 皇帝給他加官進爵, 而部下呢, 則在碎葉城替他立碑紀功。

(裴行儉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正是有此歷史記載, 因此魯伯以及後來的中國研究者根據那並不完全的碑文, 認為這就是裴行儉的紀功碑。

然而, 是否真是如此呢?

其他研究者並不這樣看。 他們覺得, 魯伯乃是先入為主, 自以為正確。 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論據。

那就是這塊碑石的形制。

為何有了功勳要立碑紀念?

對那些被打敗者而言, 可以造成其心理壓力;對建功者而言, 可以流傳後世。

這兩項決定了, 這種碑, 必須大, 必須高。 小小一塊石頭, 怎麼能讓敵人從此臣服呢?

有人要講了, 大哥, 千多年啦, 風化成那樣了不行嗎?

還真別說, 一千年對於人類似乎很久, 但對於自然界, 還真的是一瞬間。 碎葉發現的碑石, 並不止這一塊, 同是唐朝碑額, 就在寬82釐米、高60釐米、厚15釐米的。

(碎葉城遺跡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若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一句話, 有研究者認為, 如果作為紀功碑, 那太不起眼了;那上面的字, 也太小了。

那麼, 既然否定這是紀功碑, 那他們認為是什麼呢?

有的研究者認為, 這是一方墓誌的一角。 其上的字, 寫的是某個當年在西域的人的生平;而有日本研究者則認為, 這是當時某個中國將軍房間裡的裝飾品……

這塊殘石出土也有二十多年了, 卻沒有定論到底是什麼。 也許, 哪天又發現它的另一半, 拼在一起, 才可以解讀出真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