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有一天你會發現所有的書都沒白讀

每天5分鐘

陪你自律, 伴你成長

K 叔 的 朋 友 圈

我的朋友火養, 是我認識的人裡面讀書最廣泛的人, 他一個月大概可以讀二十多本書。

因為這種厚積薄發, 在開號【火養讀書時間(ID:huoyangdushu)】第十天, 就寫出了一篇閱讀量千萬級的爆款文《我們相隔的不僅是時間, 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

這篇文章被十點讀書, 書單, HUGO等很多大號轉載, 當時至少佔領了三天的朋友圈。 下面跟大家分享他的這篇文章:

有一天, 你會發現所有的書都沒白讀

文/火養

01

前幾天見了位朋友, 大V, 很早寫公號, 粉絲也很多。 我和他第一次見, 自來熟。 我問他, 為什麼最近更新這麼慢了。 他說, 我發現自己讀的書太少了, 在安心讀書, 所以更新速度慢了。

其實他閱讀應該大我很多倍。 我和他的意見很接近, 就是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 更需要靜心讀書。

我把自己一直定位是普通讀者, 世界那麼多熱點新聞,

反正和我都沒什麼關係, 我還不如安心讀幾本書。

因為, 有一天你會發現, 所有的書都沒白讀。

這點是我開始認真寫文章的時候覺察到的。

我之前也讀書, 沒怎麼用心, 去圖書館借幾本出來, 隨便翻閱, 哪段時間對什麼感興趣了, 就集中借那一類書來讀, 譬如有段時間對偵探的感興趣, 恨不得把能夠借到的偵探小說都借回來, 一口氣買了幾十本偵探小說來讀。 有段時間對武俠突然又有興趣, 就把古龍, 金庸, 梁羽生又讀了一遍。

都沒什麼目的。 純粹是打發時間。 不玩遊戲, 不看電視, 不出去宵夜, 總得找點消遣的事情。

這些年就斷斷續續也讀了些亂七八糟的書。 但肯定不是資深讀者。 因為我讀的絕大部分是流行的小說。

加繆他那本《西西弗神話》裡說:

起床, 有軌電車, 辦公或打工四小時, 吃飯, 有軌電車, 又是四小時, 吃飯, 睡覺,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同一個節奏, 循此下去, 大部分時間輕便易過。 不過有一天, ‘為什麼’的疑問油然而生, 於是一切就在這種略帶驚訝的百無聊賴中開始了。 厭倦處於機械生活的末端, 但又是開啟意識活動的序幕:喚醒意識, 觸發未來。 未來, 要麼在迴圈中無意識的返回, 要麼徹底清醒。

決定認真寫, 大概是我徹底清醒的日子。

而一旦這種意識來了之後, 我發現, 之前讀的任何一本書都沒白讀, 都會在某一個點回到你的腦海裡, 都會在某一個地方發揮她的作用。

譬如, 我有段時間自學英語, 讀了很多奧普拉原文演講,

奧巴馬演講, 外國名人演講等等, 這些書和寫作沒關係。 但我通過讀瞭解很多美國大學的歷史, 特別是奧普拉的演講, 幾乎都是在大學裡畢業典禮上演講的, 我對那些學校也通過她的演講稍稍有點瞭解。 這只是一點額外的收穫。

02

讀書讓我和什麼人都可以有話可聊。

在26歲之前, 我見到陌生人就不知道該說什麼話。 從小就是如此。 上初中時, 我和二姐是同一所中學, 我向老師報名都不敢去, 只能讓姐幫忙報名。 因為我害怕單獨面對老師。

上了大學還是, 不知道怎麼和陌生人交流。 慢熱, 認生, 有一點點害怕交際。

但這些都隨著年齡的增長, 交際障礙慢慢消除了。 更為重要的是, 這些年的閱讀, 我發現自己無論見到什麼樣的人, 好像都可以談上幾句話。 不至於冷場, 也不至於說找不到話題。

讀書還可以打發很多無聊的時光。

我當老師的時候, 特別討厭開會, 但每週的大會都少不了, 而那時候校長特別能說, 在臺上一說就是一個多小時, 那時還沒智慧手機玩。 我打發那一個小時的時間, 就是背誦古詩詞。

非常認真的在台下拿著筆記本記錄點什麼,大概校長認為我是最認真聽的人了。實際上,我是在背誦的唐詩宋詞,並且默寫出來,估計默寫個十來首,校長也講完他的廢話了。看著筆記本上滿滿的唐詩宋詞,校長開心,我也開心。

讀書還可以讓你在一些必要的場合,稍稍的做得和別人不一樣。

有一次,我去見西班牙領事,幾個圍著她聊天,也都是問她一些西班牙簽證,西班牙哪裡好玩,西班牙什麼季節過去適合等等之類的問題,大概她也回答無數次了。

我讀詩歌之後,一直喜歡西班牙語的詩歌。洛爾迦,塞爾努達等等。那天我帶了本西班牙洛爾迦的詩集過去。我說了自己對西班牙詩人的喜愛。在西班牙,洛爾迦估計像李白在我們國家的存在一樣。領事非常開心,她說,她大學裡很喜歡洛爾迦,還背誦過他的詩集。

我說有中文翻譯版,並且有很多中國的讀者。自然聊到了一些西班牙其他詩人。最後,她在我這本詩集上留下了一大段西班牙文,雖然我看不懂,但也覺得這本詩集挺有意義的。

我喜歡去一個地方旅遊之前,如果對那地方感興趣,就會事先買一兩本那地方的書來讀,先瞭解她的故事和背景,再去行走,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到越南就是這樣,讀《情人》,你知道那是越南發生的故事,在拍攝情人那個地方,甚至想著,杜拉斯當年在這裡的故事。

還有一次去馬來西亞,來到檳城的蛇廟,突然想到聶魯達曾經也來過,還在他自傳裡寫過。還有關於當年馬共的歷史,剛好導遊也對這段歷史有興趣,我們聊得開心的時候,他說,要不我們加個微信吧,以後還可以交流。

這些都是平時讀書帶給我的改變。我也不知道哪一天,讀到的哪一本書會在哪個場合用上。

03

因為工作關係,總得出去見很多人。各行各業,各式各樣。

這些年也鍛煉了一種能力,就是判定一個人讀沒讀書,或者有無認真讀書,讀的層次大概是怎樣,聊一次就聽出來了。

你用的詞彙,你表達的方式,你的語言習慣等等,都體現出你的閱讀。

包括領導講話,臺上領導滔滔不絕地講話,還是在那背演講稿,我也可以聽出他大概讀不讀書。或者說他知識儲備會在哪裡。這些是騙不了人的。

你的每一次講話,每一次行文,每一次交際,其實都隱藏著你讀過的書,你平時的積累。

我幾乎可以說是沒什麼目標的人,不像許多人志向遠大,很早就立志想當科學家,想當作家什麼的,我什麼志向都沒有,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太長遠的事情,我也都沒什麼打算。

好在這些年閱讀習慣也沒怎麼落下,雖然讀得不多,但也總能安靜下來。

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你會發現任何的熱點,任何的網路熱門詞彙很快就會過去,壽命都很短暫,如果你去跟這些,你也隨時可能被淘汰,譬如什麼給力,藍瘦,香菇,壽命都很短暫。

而書不會,智慧不會,思想不會,她們都在那等著你。

如果你不去關心這些,靜心讀幾本書,幾年下來,你會發現那些追逐熱點,追逐快速資訊的人,還在淺薄地追逐,而你卻有了自己的思考。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書都沒有白讀;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努力都會開花結果;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再漫長的成長也是成長,再漫長的等待也終會有結果,就像你每天讀一首詩,一年也會讀到365首,你每天讀十頁書,一年大概也可以讀十多本。

時間總會過,過去之後,至於你是否得到,只有你自己知道。

04

如果說大學四年有什麼收穫,應該不是那份助我去找工作的畢業證,也不是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青春,甚至不是認識了多少人。而是讀書習慣的養成。

我至今都還記得,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講課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最後一排拿本自己的書在讀。在玉蘭園那個岔路口,一邊是去教室,一邊是去圖書館,我每次都猶豫下,是該去圖書館讀書還是去教室上課?這些感覺都寫在日記上了。

當有一天,我真想去認真寫點東西,去更認真讀書的時候,我後悔的是,當年還是讀得太少了,雖然我差不多把大學裡讀的書都忘記。那時候讀書還記錄了很多筆記本,但重新看的時候,怎麼覺得這些書都是新讀?

但我在重讀經典的時候,我發現原來那些讀書的感覺又回來了。

就像你曾經努力去學過一門技藝,雖然很久沒用,但某一天用起來又輕車熟路一樣。

因為喜歡讀書,我覺得自己終究是幸運的。

不僅是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還有我健康身體,還有我什麼時候都可以獨自安樂的內心。

劉瑜說:“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大概只有認真讀書的人才能體會這種幸福。

羅素在自傳裡說:“三個單純而強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催肝裂膽的同情。”愛情,知識,同情心。我想這些都可以通過閱讀得到。

因為這種幸運,我可以捨棄很多,也原諒很多,原諒自己遭受的挫折,孤獨,也原諒自己不喜歡那些人,原諒自己敏感,原諒自己不能賺很多錢,原諒那些不讀書人的世界。

在這世界有讀書這樣一種愛好,就不會害怕孤單。不會盲從,更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跟著去起哄,憤怒。而是你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有自己靜心的方法和行事的風格。

這是我近期寫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

“世界越紛擾,越需要靜心讀書。這個到處都是戾氣,憤怒就像霧霾一樣來得頻繁的時代,更需要你靜心讀書。我想到《巨流河》裡的齊邦媛,抗戰勝利後不久,她在武漢大學讀書,那時候各種思潮湧動,那些以為找到了真理的年輕人,憤怒,宣洩,站隊,而齊邦媛對這都不感冒,安心讀書。結局,大家都知道,那些當年憤怒站隊的年輕人,下場都極其悲慘,幾十年後,齊邦媛從臺灣回到大陸,依然保持自己讀書習慣,學業,家庭也都沒耽。”

希望與讀者們共勉。

他這樣寫閱讀:

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你會發現任何的熱點,任何的網路熱門詞彙很快就會過去,壽命都很短暫,如果你去跟這些,你也隨時可能被淘汰,譬如什麼給力,藍瘦,香菇,壽命都很短暫。而書不會,智慧不會,思想不會,她們都在那等著你。

他這樣寫陪孩子讀書:

《世界讀書日,最應該就是陪孩子讀書》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很多種興趣愛好,但閱讀這個愛好本身,可以讓你融會貫通,就像打通你的任督六脈一樣,因為這世上的任何領域都會有豐富的文字記載。而你想在某個領域裡稍稍有點建樹,那前人的那些文字、書本你都得認真去閱讀。

他真正做到了用讀名著讀詩歌的心來寫公號,不浮躁,不迎合,不標題黨,只是靠個人的耐心和韌性來堅持做一件事。

他這樣寫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你本是路遙的平凡人生,別總做高曉松的任性夢》

像孫少平那樣,雖然他和田曉霞有著夢幻般的愛情,但他自己內心也都覺得有些不真實,曉霞因為一次採訪去世之後,他的痛苦唯有在惠英那可以得到點安慰,他受傷到省裡治療的時候,還是拒絕了金秀的愛情,因為惠英的煤礦小屋才能給他溫暖。

這才是大部分人的愛情和婚姻,不一定都是那麼完美的愛情,有著各種陰差陽錯,有著各種心酸無奈,但也都期待那一份溫暖,尋找那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他這樣寫史鐵生:

《如果不曾陷入絕境,怎麼會去思考命運》

命運的公與不公,都在時間裡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每時都是夕陽也是旭日,有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當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嗎?”

他這樣寫王小波:

《世人皆學王小波,至今無人能超越》

當年那批“王小波門下走狗”也都人到中年了吧。

有些學到了他的提倡的利己主義,但最後卻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剩下了精緻和赤裸裸的發財致富夢,沒有王小波的寬容和寬厚;有些學到他自由主義,卻滑向了虛無主義,沒有他和虛無開戰的能力;世人皆學王小波,至今無人能超越。

他是用讀名著,讀詩歌的心來寫每一篇公號文,所以幾乎每一篇都會有一本書的推薦。

人最怕的是看著時間從身邊流逝,你卻什麼都沒做,而每日的閱讀,讓我可以覺得今天原來是做了什麼事。就算很久後去查詢,我依然可以找到那些痕跡。對,這就是每日堅持做一件事的意義所在。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因為堅持做這一件事,我發現自己都心態好了很多。

——《上班,帶娃,打球,做家務之餘,如何做到一月讀二十多本書的?》

他堅持寫了六個月閱讀書單。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會在把自己一個月所讀的書都簡單評價,發到公號裡。從書單裡可以看出他閱讀的勤奮和努力。

讀書只是,我在完成對自己的承諾。因為年我承諾要讀完一百本經典名著。我沒有給任何人許諾,我只對自己說,你要讀完,所以我就去讀了。我說過自己要做到的事情,就會做到。因為這是我能夠把握的事情。第一個月,我算是做到了,希望接下來的十一個月,我也能夠做到。希望讀者朋友,能夠一起讀書,當然不讀也沒關係。

——《1月份的閱讀書單,我只是在遵守自己的承諾》

火養曾經是高中語文老師,指導青少年閱讀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寫了一系列關於青少年閱讀的文章,會推薦適合大人,也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

而推薦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等自己的兒子長大以後,也一定會給他閱讀的書。譬如《小毛驢與我》、《夏洛的網》、《窗邊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話》等等。

有一種公號,因一篇文章偶然關注,一篇篇歷史消息翻下來,不斷給你各種驚喜,就像一個相見恨晚的寶貝。火養讀書時(huoyangdushu)就是這樣一個公眾號。

就如公號的那句個性簽名:讓我們一起爭取在時間河流裡不沉淪。關注它,和這個公號一起成長。

就是背誦古詩詞。

非常認真的在台下拿著筆記本記錄點什麼,大概校長認為我是最認真聽的人了。實際上,我是在背誦的唐詩宋詞,並且默寫出來,估計默寫個十來首,校長也講完他的廢話了。看著筆記本上滿滿的唐詩宋詞,校長開心,我也開心。

讀書還可以讓你在一些必要的場合,稍稍的做得和別人不一樣。

有一次,我去見西班牙領事,幾個圍著她聊天,也都是問她一些西班牙簽證,西班牙哪裡好玩,西班牙什麼季節過去適合等等之類的問題,大概她也回答無數次了。

我讀詩歌之後,一直喜歡西班牙語的詩歌。洛爾迦,塞爾努達等等。那天我帶了本西班牙洛爾迦的詩集過去。我說了自己對西班牙詩人的喜愛。在西班牙,洛爾迦估計像李白在我們國家的存在一樣。領事非常開心,她說,她大學裡很喜歡洛爾迦,還背誦過他的詩集。

我說有中文翻譯版,並且有很多中國的讀者。自然聊到了一些西班牙其他詩人。最後,她在我這本詩集上留下了一大段西班牙文,雖然我看不懂,但也覺得這本詩集挺有意義的。

我喜歡去一個地方旅遊之前,如果對那地方感興趣,就會事先買一兩本那地方的書來讀,先瞭解她的故事和背景,再去行走,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到越南就是這樣,讀《情人》,你知道那是越南發生的故事,在拍攝情人那個地方,甚至想著,杜拉斯當年在這裡的故事。

還有一次去馬來西亞,來到檳城的蛇廟,突然想到聶魯達曾經也來過,還在他自傳裡寫過。還有關於當年馬共的歷史,剛好導遊也對這段歷史有興趣,我們聊得開心的時候,他說,要不我們加個微信吧,以後還可以交流。

這些都是平時讀書帶給我的改變。我也不知道哪一天,讀到的哪一本書會在哪個場合用上。

03

因為工作關係,總得出去見很多人。各行各業,各式各樣。

這些年也鍛煉了一種能力,就是判定一個人讀沒讀書,或者有無認真讀書,讀的層次大概是怎樣,聊一次就聽出來了。

你用的詞彙,你表達的方式,你的語言習慣等等,都體現出你的閱讀。

包括領導講話,臺上領導滔滔不絕地講話,還是在那背演講稿,我也可以聽出他大概讀不讀書。或者說他知識儲備會在哪裡。這些是騙不了人的。

你的每一次講話,每一次行文,每一次交際,其實都隱藏著你讀過的書,你平時的積累。

我幾乎可以說是沒什麼目標的人,不像許多人志向遠大,很早就立志想當科學家,想當作家什麼的,我什麼志向都沒有,就是走一步算一步,太長遠的事情,我也都沒什麼打算。

好在這些年閱讀習慣也沒怎麼落下,雖然讀得不多,但也總能安靜下來。

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你會發現任何的熱點,任何的網路熱門詞彙很快就會過去,壽命都很短暫,如果你去跟這些,你也隨時可能被淘汰,譬如什麼給力,藍瘦,香菇,壽命都很短暫。

而書不會,智慧不會,思想不會,她們都在那等著你。

如果你不去關心這些,靜心讀幾本書,幾年下來,你會發現那些追逐熱點,追逐快速資訊的人,還在淺薄地追逐,而你卻有了自己的思考。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書都沒有白讀;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努力都會開花結果;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再漫長的成長也是成長,再漫長的等待也終會有結果,就像你每天讀一首詩,一年也會讀到365首,你每天讀十頁書,一年大概也可以讀十多本。

時間總會過,過去之後,至於你是否得到,只有你自己知道。

04

如果說大學四年有什麼收穫,應該不是那份助我去找工作的畢業證,也不是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青春,甚至不是認識了多少人。而是讀書習慣的養成。

我至今都還記得,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講課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最後一排拿本自己的書在讀。在玉蘭園那個岔路口,一邊是去教室,一邊是去圖書館,我每次都猶豫下,是該去圖書館讀書還是去教室上課?這些感覺都寫在日記上了。

當有一天,我真想去認真寫點東西,去更認真讀書的時候,我後悔的是,當年還是讀得太少了,雖然我差不多把大學裡讀的書都忘記。那時候讀書還記錄了很多筆記本,但重新看的時候,怎麼覺得這些書都是新讀?

但我在重讀經典的時候,我發現原來那些讀書的感覺又回來了。

就像你曾經努力去學過一門技藝,雖然很久沒用,但某一天用起來又輕車熟路一樣。

因為喜歡讀書,我覺得自己終究是幸運的。

不僅是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還有我健康身體,還有我什麼時候都可以獨自安樂的內心。

劉瑜說:“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大概只有認真讀書的人才能體會這種幸福。

羅素在自傳裡說:“三個單純而強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催肝裂膽的同情。”愛情,知識,同情心。我想這些都可以通過閱讀得到。

因為這種幸運,我可以捨棄很多,也原諒很多,原諒自己遭受的挫折,孤獨,也原諒自己不喜歡那些人,原諒自己敏感,原諒自己不能賺很多錢,原諒那些不讀書人的世界。

在這世界有讀書這樣一種愛好,就不會害怕孤單。不會盲從,更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跟著去起哄,憤怒。而是你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有自己靜心的方法和行事的風格。

這是我近期寫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

“世界越紛擾,越需要靜心讀書。這個到處都是戾氣,憤怒就像霧霾一樣來得頻繁的時代,更需要你靜心讀書。我想到《巨流河》裡的齊邦媛,抗戰勝利後不久,她在武漢大學讀書,那時候各種思潮湧動,那些以為找到了真理的年輕人,憤怒,宣洩,站隊,而齊邦媛對這都不感冒,安心讀書。結局,大家都知道,那些當年憤怒站隊的年輕人,下場都極其悲慘,幾十年後,齊邦媛從臺灣回到大陸,依然保持自己讀書習慣,學業,家庭也都沒耽。”

希望與讀者們共勉。

他這樣寫閱讀:

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你會發現任何的熱點,任何的網路熱門詞彙很快就會過去,壽命都很短暫,如果你去跟這些,你也隨時可能被淘汰,譬如什麼給力,藍瘦,香菇,壽命都很短暫。而書不會,智慧不會,思想不會,她們都在那等著你。

他這樣寫陪孩子讀書:

《世界讀書日,最應該就是陪孩子讀書》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很多種興趣愛好,但閱讀這個愛好本身,可以讓你融會貫通,就像打通你的任督六脈一樣,因為這世上的任何領域都會有豐富的文字記載。而你想在某個領域裡稍稍有點建樹,那前人的那些文字、書本你都得認真去閱讀。

他真正做到了用讀名著讀詩歌的心來寫公號,不浮躁,不迎合,不標題黨,只是靠個人的耐心和韌性來堅持做一件事。

他這樣寫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你本是路遙的平凡人生,別總做高曉松的任性夢》

像孫少平那樣,雖然他和田曉霞有著夢幻般的愛情,但他自己內心也都覺得有些不真實,曉霞因為一次採訪去世之後,他的痛苦唯有在惠英那可以得到點安慰,他受傷到省裡治療的時候,還是拒絕了金秀的愛情,因為惠英的煤礦小屋才能給他溫暖。

這才是大部分人的愛情和婚姻,不一定都是那麼完美的愛情,有著各種陰差陽錯,有著各種心酸無奈,但也都期待那一份溫暖,尋找那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他這樣寫史鐵生:

《如果不曾陷入絕境,怎麼會去思考命運》

命運的公與不公,都在時間裡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每時都是夕陽也是旭日,有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當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嗎?”

他這樣寫王小波:

《世人皆學王小波,至今無人能超越》

當年那批“王小波門下走狗”也都人到中年了吧。

有些學到了他的提倡的利己主義,但最後卻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剩下了精緻和赤裸裸的發財致富夢,沒有王小波的寬容和寬厚;有些學到他自由主義,卻滑向了虛無主義,沒有他和虛無開戰的能力;世人皆學王小波,至今無人能超越。

他是用讀名著,讀詩歌的心來寫每一篇公號文,所以幾乎每一篇都會有一本書的推薦。

人最怕的是看著時間從身邊流逝,你卻什麼都沒做,而每日的閱讀,讓我可以覺得今天原來是做了什麼事。就算很久後去查詢,我依然可以找到那些痕跡。對,這就是每日堅持做一件事的意義所在。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因為堅持做這一件事,我發現自己都心態好了很多。

——《上班,帶娃,打球,做家務之餘,如何做到一月讀二十多本書的?》

他堅持寫了六個月閱讀書單。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會在把自己一個月所讀的書都簡單評價,發到公號裡。從書單裡可以看出他閱讀的勤奮和努力。

讀書只是,我在完成對自己的承諾。因為年我承諾要讀完一百本經典名著。我沒有給任何人許諾,我只對自己說,你要讀完,所以我就去讀了。我說過自己要做到的事情,就會做到。因為這是我能夠把握的事情。第一個月,我算是做到了,希望接下來的十一個月,我也能夠做到。希望讀者朋友,能夠一起讀書,當然不讀也沒關係。

——《1月份的閱讀書單,我只是在遵守自己的承諾》

火養曾經是高中語文老師,指導青少年閱讀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寫了一系列關於青少年閱讀的文章,會推薦適合大人,也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

而推薦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等自己的兒子長大以後,也一定會給他閱讀的書。譬如《小毛驢與我》、《夏洛的網》、《窗邊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話》等等。

有一種公號,因一篇文章偶然關注,一篇篇歷史消息翻下來,不斷給你各種驚喜,就像一個相見恨晚的寶貝。火養讀書時(huoyangdushu)就是這樣一個公眾號。

就如公號的那句個性簽名:讓我們一起爭取在時間河流裡不沉淪。關注它,和這個公號一起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