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類話,家長永遠也不要對孩子說

說話是最容易的事, 也是最難的事。 最容易, 因為三歲的小孩也會說話;最難, 因為最擅長辭令的外交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

——王了一

孩子的心靈既單純又富有創造力, 他們對外界的一切都渴望去認知, 而和家長的溝通就是他能夠得到認識的源泉, 所以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家長應該如何說話, 這是一門必須學習的藝術, 因為家長怎樣向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夠直接影響到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 太多時候家長都會因為孩子不懂事、年齡比較小, 所以不注意自己的說話內容和方式, 一句不適當的玩笑、一句不合時宜的責駡等, 都能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 這非常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

陸潔是一個公司宣傳部的部長, 她回憶一些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很有意思。

她小時候有兩個愛好, 首先是跳舞。 在她5年級的時候, 在北京舞蹈學校招小演員時被招走,

那時她可是最小的一個演員。 那時候學校有個舞蹈班, 於是她去報名參加。 當她驕傲地站在練習室時, 舞蹈老師走過來不屑地看了她一眼後說:“你的腿都站不直, 怎麼能跳舞呢?”之後她就一直不敢再去練習室了。 還有一個愛好是畫畫, 那時她6歲, 畫了一個大公雞, 她媽媽高興地說:“畫得真漂亮, 比家裡的漂亮多了!”於是她更喜歡畫了, 沒事就畫畫。 上了學之後, 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高中畢業, 她們班的壁報都是由她負責。

後來陸潔總結說:“對於孩子, 其實天分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自信和興趣。 ”

【分析】

當舞蹈老師很不負責任地說了句:“腿都站不直還想跳舞”後, 這給年紀很小的陸潔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創傷, 讓這個孩子一下子失去對跳舞的信心, 從而不敢也不願意再有跳舞的想法了。 但是當媽媽鼓勵她畫畫畫得很好之後, 便充分調動起了她對畫畫的興趣, 開始更喜歡畫畫了。

一 不說否定孩子的話

家長總是無意識地說出否定孩子的話,

在孩子與家長的談論中, 由於孩子的思維很幼稚, 會經常說出一些讓家長啼笑皆非的話來, 如果家長聽煩了便會說出一些很直接的否定孩子的話, 家長會認為這沒什麼, 但是孩子一定會感到很沮喪。

二 不要隨便開玩笑

當孩子對自己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向家長發問的時候, 很多家長都不會直接回答孩子, 而是說從石頭縫裡蹦出來了的、垃圾堆裡撿來的、或是別人不要了的等, 這些話大人們聽起來感覺沒什麼,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 卻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尤其是對於心思重的孩子, 那問題就更大了。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有些就家長就會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對孩子來說是句嚇唬的話,

但也會引起孩子心理恐慌, 孩子正是依賴家長的時候, 最怕聽到的就是將要被拋棄的話, 因為孩子會認為家長是認真的, 從而出現焦慮情緒。

三 引起孩子內疚的話不要說

家長在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的時候會對孩子說:“你不知道我多辛苦才把你養大的嗎?”“你怎麼這麼沒良心?”“為了你我都不上班了。 ”家長的意思是希望孩子能夠體諒一下自己, 但是殊不知這麼做只會讓孩子認為是自己拖累了家長, 從而不敢再承擔任何責任, 遇到事情表現出猶豫、退縮的情緒。

【教育心理小貼示】

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說對孩子身心發展有意義的話,而不是胡亂說一通。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寶貝,愛的結晶,所以是不會被拋棄的,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

附:家庭教育中家長易犯的錯誤 之 不能主動向孩子道歉

當父母因為工作等原因影響了諾言的兌現,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時,父母不可強迫孩子接受許諾不能兌現的結果。而是應主動而誠懇地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兌現的原因跟孩子講清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諒,並在以後尋找適當的機會兌現自己沒有實現的諾言。即使孩子暫時無法諒解,也不能用呵斥、教訓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允許孩子發牢騷、表示不滿。

有時,孩子只是因為已經把事情講給同學朋友,怕沒有面子而生氣,只是一時的言行過激。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所以,父母對孩子必須言而有信、以誠相待,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產生充分的信任感,也才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模仿的物件,也只有說話算話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樹立起威信來,才能避免因孩子說謊而頭疼的事情發生。

許諾包括物質許諾和精神許諾。適當的物質許諾是可行的,但不能過度,否則會滋長孩子虛榮、自私等不良習性。可儘量多地使許諾與有意義的活動相連,如許諾給孩子買書籍,帶孩子去看畫展、旅遊等,既能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又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開闊孩子的視野。

【教育心理小貼示】

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說對孩子身心發展有意義的話,而不是胡亂說一通。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寶貝,愛的結晶,所以是不會被拋棄的,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

附:家庭教育中家長易犯的錯誤 之 不能主動向孩子道歉

當父母因為工作等原因影響了諾言的兌現,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時,父母不可強迫孩子接受許諾不能兌現的結果。而是應主動而誠懇地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兌現的原因跟孩子講清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諒,並在以後尋找適當的機會兌現自己沒有實現的諾言。即使孩子暫時無法諒解,也不能用呵斥、教訓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允許孩子發牢騷、表示不滿。

有時,孩子只是因為已經把事情講給同學朋友,怕沒有面子而生氣,只是一時的言行過激。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所以,父母對孩子必須言而有信、以誠相待,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產生充分的信任感,也才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模仿的物件,也只有說話算話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樹立起威信來,才能避免因孩子說謊而頭疼的事情發生。

許諾包括物質許諾和精神許諾。適當的物質許諾是可行的,但不能過度,否則會滋長孩子虛榮、自私等不良習性。可儘量多地使許諾與有意義的活動相連,如許諾給孩子買書籍,帶孩子去看畫展、旅遊等,既能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又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開闊孩子的視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