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設廣東對接服務海南島的南門戶城市

徐聞縣中心城區俯瞰航拍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 徐聞紅土大地散發濃濃的春季氣息。 徐聞正在以更大的決心肩負起時代使命,

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新時代的發展機遇, 以更大的努力實現徐聞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徐聞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新的一年, 徐聞縣立足發展實際,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粵東西北地方振興發展戰略, 作出了2018年徐聞縣政府新的工作部署和目標定位。

徐聞縣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的根本要求,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引領, 繼續圍繞“七個著力”, 加快推進“三大抓手”和“五大產業發展計畫”, 打好“三大攻堅戰”, 加快經濟發展, 改善民生, 著力打造瓊州海峽經濟帶粵瓊合作緊密區,

大力建設廣東對接服務海南島的南門戶城市。

徐聞縣徐海大道航拍圖。

挖掘海峽城市的巨大潛力

由世界城市世界企業研究會、亞投世界基金管理聯盟、全球戰略經濟發展委員會等機構聯合推選的2017年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魅力示範縣200強縣名單中,

徐聞縣赫然在列。

徐聞是聞名全國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隨著徐聞港項目快速穩步推進, 徐聞將在湛江打造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北部灣中心城市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徐聞, 正以紅土地般火紅的熱情和大海般的胸懷迎接發展機遇。

據悉, 徐聞港將以打造環境友好型的綠色港口為目標, 融合嶺南特色和海洋文化的設計風格, 建設環境健康、綠色環保、資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並以“智慧港口”為理念, 實現船舶停靠便捷化、旅客登船人性化、客運轉接無縫化、車輛過檢集成化、資訊管理智慧化, 構築跨瓊州海峽的車、客、貨黃金水道, 建設“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水陸交通運輸綜合樞紐。

建成後, 徐聞港南山作業區將成為國際一流、功能最全、具有示範性的新一代客滾運輸港口, 真正實現公路、水路、鐵路、城市公交的無縫對接。

徐聞正穩步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建設, 著力打造瓊州海峽“半小時”交通圈。 徐聞這個向海而生的城市, 正逐步實現“海峽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峽城市的美好願望。

徐聞縣美麗的濱海漁村風光。

徐聞旅遊迎來發展大好機遇

2017年, 徐聞完成《徐聞縣鄉村旅遊策劃設計》和《中國大陸南極村風景資源開發與旅遊發展概念規劃》。 以“三點一線”為抓手推動旅遊發展, 即以南極村、鳳梨的海和烏港村片區為三點, 以縣城為主線串聯起來, 形成眾星拱月之發展態勢。 據悉, 目前中國大陸南極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富有大海色彩的民宿群漸成規模, 全國各地遊客紛至遝來, 共同感受這片熱土上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淳樸的人文氣息。

新的一年, 徐聞縣提出做好農業、鄉村與旅遊融合發展文章, 制定鼓勵休閒農莊發展的相關政策,積極申報國家農業特色公園。以烏港新農村片區為引領,打造一批旅遊新農村。抓好南極村藝術家部落及民宿建設,打造湛江鄉村文化創客基地、鄉村旅遊新名片。加強跨區域旅遊合作,主動融入海南國際旅遊島、環北部灣和珠三角“三大旅遊經濟圈”,共同開闢精品旅遊線路。與海南共同建設瓊州海峽旅遊區,推進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依託廣東濱海旅遊公路規劃建設,加大濱海旅遊資源整合力度,抓好海岸規劃,為旅遊開發預留空間。

同時,徐聞縣提出加快構建旅遊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長壽之鄉” 優勢,突出鄉村旅遊、農業休閒、冬休養生、湯顯祖文化、漢代海上絲路等旅遊特色,著眼高品質規劃定位,促進旅遊專案提檔升級。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加快建設旅遊廁所、酒店、停車場、文化娛樂等設施,不斷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旅遊從業人員教育、培訓,提升旅遊綜合服務水準。

角尾鄉黨委副書記黃開寬表示,“N+旅遊”模式的提出是一種創新,更好對接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從旅遊板塊來講,廁所是最能體現旅遊服務功能措施,從廁所做起,體現人性化,這是一種務實。從鄉村旅遊、停車場等考慮,這是對旅遊的擴充,能夠有足夠的容量讓遊客停得下來、玩的開心。結合鄉村旅遊,利用農產品進行包裝推介,做到吃、住、行、遊、購、娛有序推進。此外,培訓教育是基礎,給村幹部灌輸新理念,推動幹部思想轉變,提升服務意識,對接好服務好做強做大美麗鄉村戰略體系。未來南極村及整個徐聞旅遊發展,離不開大力培訓教育、業務指導和思想轉變,推動人人當好導遊,人人當好傳播者、推介者、執行者,徐聞旅遊資源通過挖掘和打造,未來將會是海南旅遊的延伸和補充。

“徐聞縣非常重視旅遊發展,把旅遊提到新的議程,抓住對接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機遇,乘著湛江大交通的快車便利,尤其隨著南山港,廣東濱海大道,角尾高速的延伸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有效促進鏈帶開發,有助於三面環海旅遊戰略的延伸。”黃開寬說。

南極村成為徐聞旅遊發展的熱點。

使農業成為強有力支柱

徐聞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徐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做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三篇文章,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近年來,徐聞作為農業大縣,正在加快培育壯大農村產業,積極做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優化產業結構,推廣良種良法,加快鳳梨、香蕉、良薑、蠶桑等傳統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種植結構,以標準化、基地化、規模化支撐品牌化,提高種植效益。

據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依託徐聞生態工業集聚區成功申報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以鳳梨產業為主導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資格,是全市唯一獲得這三項殊榮的縣(市、區)。

徐聞縣下橋鎮信橋村委會,是一個種桑養蠶的傳統村委會,是廣東省的種桑養蠶基地。由於屬於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當地充分利用富餘土地和人力,家家戶戶通過種養蠶桑走上致富之路,並被稱為“蠶桑之鄉”。據統計,目前下橋鎮桑園共1.2萬畝。2017年蠶繭收購價約30元/斤,平均每年畝產約350斤。下橋鎮鎮長黎文光告訴記者,信橋村委會種養蠶桑由來已久,不少家庭通過種養蠶桑富裕起來。“蠶桑經濟效益高、產品優質安全無污染,村民依靠辛勤和智慧,通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自我學習摸索,依靠科技進步,用好普農惠農政策,不斷對傳統種養模式改造和創新,比如通過在蠶飼養室安裝空調,有效解決高溫天氣養蠶難的問題,”黎文光說,目前該鎮以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蠶桑特色小鎮,做大做強蠶桑產業,計畫打造一個集觀賞桑田、體驗養蠶、品嘗桑茶、桑果、桑葉湯、桑果酒、蠶蛹等美食為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園區。

徐聞將以創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為抓手,打造種養加、吃住行、遊購娛、教研頤等多功能現代園區;提高服務保障‘三農’能力,培養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加快建設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培育一批規模農業經營主體,拉長種植、養殖、加工產業鏈條,補齊農產品深加工短板,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產業融合度,走特色產業和美麗鄉村融合發展新路子,真正使農業成為強有力的支柱。

制定鼓勵休閒農莊發展的相關政策,積極申報國家農業特色公園。以烏港新農村片區為引領,打造一批旅遊新農村。抓好南極村藝術家部落及民宿建設,打造湛江鄉村文化創客基地、鄉村旅遊新名片。加強跨區域旅遊合作,主動融入海南國際旅遊島、環北部灣和珠三角“三大旅遊經濟圈”,共同開闢精品旅遊線路。與海南共同建設瓊州海峽旅遊區,推進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依託廣東濱海旅遊公路規劃建設,加大濱海旅遊資源整合力度,抓好海岸規劃,為旅遊開發預留空間。

同時,徐聞縣提出加快構建旅遊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長壽之鄉” 優勢,突出鄉村旅遊、農業休閒、冬休養生、湯顯祖文化、漢代海上絲路等旅遊特色,著眼高品質規劃定位,促進旅遊專案提檔升級。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加快建設旅遊廁所、酒店、停車場、文化娛樂等設施,不斷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旅遊從業人員教育、培訓,提升旅遊綜合服務水準。

角尾鄉黨委副書記黃開寬表示,“N+旅遊”模式的提出是一種創新,更好對接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從旅遊板塊來講,廁所是最能體現旅遊服務功能措施,從廁所做起,體現人性化,這是一種務實。從鄉村旅遊、停車場等考慮,這是對旅遊的擴充,能夠有足夠的容量讓遊客停得下來、玩的開心。結合鄉村旅遊,利用農產品進行包裝推介,做到吃、住、行、遊、購、娛有序推進。此外,培訓教育是基礎,給村幹部灌輸新理念,推動幹部思想轉變,提升服務意識,對接好服務好做強做大美麗鄉村戰略體系。未來南極村及整個徐聞旅遊發展,離不開大力培訓教育、業務指導和思想轉變,推動人人當好導遊,人人當好傳播者、推介者、執行者,徐聞旅遊資源通過挖掘和打造,未來將會是海南旅遊的延伸和補充。

“徐聞縣非常重視旅遊發展,把旅遊提到新的議程,抓住對接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機遇,乘著湛江大交通的快車便利,尤其隨著南山港,廣東濱海大道,角尾高速的延伸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有效促進鏈帶開發,有助於三面環海旅遊戰略的延伸。”黃開寬說。

南極村成為徐聞旅遊發展的熱點。

使農業成為強有力支柱

徐聞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徐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做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三篇文章,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近年來,徐聞作為農業大縣,正在加快培育壯大農村產業,積極做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優化產業結構,推廣良種良法,加快鳳梨、香蕉、良薑、蠶桑等傳統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種植結構,以標準化、基地化、規模化支撐品牌化,提高種植效益。

據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依託徐聞生態工業集聚區成功申報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以鳳梨產業為主導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資格,是全市唯一獲得這三項殊榮的縣(市、區)。

徐聞縣下橋鎮信橋村委會,是一個種桑養蠶的傳統村委會,是廣東省的種桑養蠶基地。由於屬於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當地充分利用富餘土地和人力,家家戶戶通過種養蠶桑走上致富之路,並被稱為“蠶桑之鄉”。據統計,目前下橋鎮桑園共1.2萬畝。2017年蠶繭收購價約30元/斤,平均每年畝產約350斤。下橋鎮鎮長黎文光告訴記者,信橋村委會種養蠶桑由來已久,不少家庭通過種養蠶桑富裕起來。“蠶桑經濟效益高、產品優質安全無污染,村民依靠辛勤和智慧,通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民自我學習摸索,依靠科技進步,用好普農惠農政策,不斷對傳統種養模式改造和創新,比如通過在蠶飼養室安裝空調,有效解決高溫天氣養蠶難的問題,”黎文光說,目前該鎮以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蠶桑特色小鎮,做大做強蠶桑產業,計畫打造一個集觀賞桑田、體驗養蠶、品嘗桑茶、桑果、桑葉湯、桑果酒、蠶蛹等美食為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園區。

徐聞將以創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為抓手,打造種養加、吃住行、遊購娛、教研頤等多功能現代園區;提高服務保障‘三農’能力,培養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加快建設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培育一批規模農業經營主體,拉長種植、養殖、加工產業鏈條,補齊農產品深加工短板,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產業融合度,走特色產業和美麗鄉村融合發展新路子,真正使農業成為強有力的支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