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招人准,再加上一點哲學頭腦,他完成從賓館經理到一員戰將的轉變

“三百年老店, 是如何煉成的——撥開迷霧讀大唐”

第一篇:創始團隊之(46)

官軍剿匪不力, 王世充勇敢地站了出來。 他用兩步, 拿到了夢寐已久的一樣東西——兵權。

第一步, 自組武裝。 ‘吳人起兵江南, 帝遣將軍吐萬緒、魚俱羅討之, 不能克。 充募江都萬餘人, 擊頻破之。 每有克捷, 必歸功於下, 所獲軍實, 皆推與士卒, 身無所受。 由此人爭為用, 功最居多。 ’

實戰是最好的練兵。 王世充初戰告捷, 證明他前期選人眼光不錯, 是個合格的人資經理。 同時, 看他對待部下的表現, 還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管理者。

治軍之道, 歷來從嚴。 早年從軍的歲月裡, 王世充也見識過楊素嚴厲的殺伐手段。 但他知道:現在是非常時刻, 光嚴沒有用, 眼前的吐萬緒就是教訓。

要知道, 不但農民軍沒有退路, 官軍也是肉長的。 剿與被剿, 過的都是朝不保夕、刀頭舔血的生活。 所以, 作為帶隊領導, 你要給大家一點看得見的好處。

那一點點關心和甜頭, 這時往往就是最好的凝聚力。 哲學上的快樂主義是怎麼產生的?和我們一般的想法正相反, 快樂主義往往盛行於亂世。 當你的一切明天就可能蕩然無存的時候, 恐懼就代替了希望, 及時行樂就代替了追求未來。 所以羅素說:‘哲學家們在好的時代裡, 興趣往往在純粹理智方面。 在壞的時代裡, 他們就創造出種種安慰。 ’這樣說起來, 王世充還是個天生的哲學家。 他對部眾心理有著過人的洞察和掌控, 這在以後的征戰中, 將一次次幫助他渡過難關。

仗打得不錯, 王世充順利走出了他的第二步:受命領兵。

有句話說得好, ‘天下安, 注意相;天下危, 注意將。 ’王世充本一文官, 善長算命的他預感到:隋朝命不久矣!他深知‘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

掌握一支自己的武裝, 便成了他的既定方略。

文官領兵, 本是任何王朝的大忌。 大臣交結兵將, 這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條死罪。 但已被盜賊嚇破了膽的楊廣, 這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誰能打誰上。

當時江浙一帶變民軍, 勢力大的是劉元進、朱燮、管崇三人, 以劉元進為首。 管崇已被吐萬緒斬殺, 此時, 煬帝‘遣世充發淮南兵數萬人討元進。 世充渡江, 頻戰皆捷, 元進、燮敗死于吳, 其餘眾或降或散。 帝以世充有將帥才, 益加寵任。 ’

剿滅劉元進, 王世充順利實現了從招待所長到一員戰將的轉變, 如願跨入領軍作戰的佇列。

當然了, 如此巨大的轉變是不可能一步跨越的, 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隋軍序列中, 王世充仍是個新手:官銜不高、名氣不大, 作戰經驗更談不上豐富。 在一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看來, 他還個那慣於糊弄皇上的馬屁精。 他需要繼續用勝利來證明自己。

王世充一貫注意收買人心, 但在征討劉元進的戰役中, 幹了件極不光彩的事。 為了這事, 司馬光花了大段篇幅進行控述, 當地變民也從此以之為死敵。

怎麼回事呢?劉元進死後, 底下人一哄而散。 這時候再剿, 王世充那點兵就不夠了。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一套大家其實都會, 只不過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 你集中兵力吧, 無大匪可剿;分兵吧, 小匪眾多, 時間又拖得很久。 現在美國人在中東、阿富汗, 就碰到類似的問題。

王世充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峻性。

本來最恰當的辦法, 是改剿為撫。 但撫, 也是有條件的。 從當時情況看, 王世充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第一, 你要有政策。 皇上要有指示。 象後來一些比較明白的皇帝, 聽說有老百姓造反, 立刻正確地指出:‘小民無罪, 都是官府逼的。 ’差不多意思的話, 老子也說過:‘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小農經濟下, 治國之道, 安民為要。 你不去折騰, 自然少很多麻煩。 但楊廣這個人的風格, 是折騰到底。 面對變民, 他給的政策是什麼呢?這年, 他下了道詔書:‘詔為盜者籍沒其家。 ’籍沒什麼意思?就是抄家。 皇上說可以抄家, 有人就來勁了:油水來了!‘郡縣官因之各專威福, 生殺任情矣。 ’

王世充一貫的做法:領導永遠是對的。 皇上這樣的思路, 他當然不會提什麼招撫的建議。

招撫的第二個條件:你還要有資源。

他當然不會提什麼招撫的建議。

招撫的第二個條件:你還要有資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