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女人是“禍水”

埃莉諾是阿奎丹公爵威廉十世的女兒和唯一的繼承人,她不僅天生麗質,花樣兒也學了不少,騎馬、打獵、拉丁文、音樂、文學,樣樣在行,對政治和社交也有興趣。

威廉十世去世後,十五歲的埃莉諾繼承了阿奎丹公國與普瓦捷伯國的封邑——那是一塊比法國王室領地更大的地盤,她因此成了當時歐洲最富有和最有權勢的少女。

埃莉諾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她的富有、機智與美貌,吸引了無數追求者的目光。 最終,財富和權勢決定了愛情的走向,她嫁給了當時的太子路易,也就是日後的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

路易七世是上任國王路易六世的第二個兒子,按長子繼承法,原本無緣王位,因此他從小被送進修道院,作為未來的王室大主教培養。 因哥哥不幸天折,他才被拉出修道院,扶上王位。 從小接受清心寡欲教育的他,差不多就是一個“歐式唐僧”,很難勝任情趣丈夫的角色。

當他懷擁美女時,植根於頭腦中的教理使他深具罪惡感,他是用“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情來完成丈夫的職責的,僅僅是為了生下男性繼承人才跟妻子同房;過了一個月,確定妻子竟然沒有懷孕,他才再次跟妻子同房。 這種做法反倒難以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結婚七年後,埃莉諾才生下第一個孩子一安娜公主。

當一個多情女子遇到一個不解風情的丈夫,不安于室幾乎是合理選擇。 埃莉諾沒有成為蕩婦,已經夠有修養的了!

路易七世倒是沒有忘記當國王的責任,他很有創立大業的雄心。 1144年,他同德皇康得拉三世等國王,組織了西歐歷史上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打出的旗號是去巴勒斯坦拯救淪陷在異教徒中的基督教徒。

埃莉諾精力旺盛,喜歡湊熱鬧,她決定率領親兵,隨丈夫一起出征。

對埃莉諾來說,遠征比乏味的宮廷生活有趣多了。 陪她同行的還有不少優秀男士,其中一個金髮濃密、體格健壯的英俊男人最讓她矚目。 他是安條克公國的國王雷蒙德。

埃莉諾和雷蒙德一見鍾情,關係很快發展到要拉警報的階段。

二人的眉來眼去,路易七世看在眼裡,氣在心上。 為了表現風度,他只能暗暗磨牙齒。 心情不好,腦筋也就不好使了,仗打得很

不順手。 不僅如此,盟友之間還在戰略問題上產生了分歧:路易七世主張長驅直入,殺到耶路撒冷,摧毀穆斯林的統治中心;雷蒙德主張先收復被穆斯林奪占的埃德薩,再循序漸進地向耶路撒冷進軍。 雙方的意見爭持不下,最後決定分兵行動,路易七世去攻打耶路撒冷,雷蒙德去攻打埃德薩。

埃莉諾堅定地站在雷蒙德一邊,反對丈夫的作戰計畫。 夫妻倆為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最後,埃莉諾決定,跟雷蒙德一起去打埃德薩。

對路易七世來說,為了國家,他想打贏軍事仗;為了自己,他想打贏愛情保衛戰。 兩場仗都不好打,剛開始就敗象畢露。 他惱羞

成怒,終於將風度丟到一邊,做了一件讓自己都感到吃驚的事:趁月黑風高,他綁架了埃莉諾。

埃莉諾被綁在馬背上帶往耶路撒冷,她的心卻徹底倒向了雷蒙德。

路易七世遇到敵人的頑強抵抗,打了兩年,沒有攻下耶路撒冷, 只好鎩羽而歸。 他剃掉絡腮鬍子,以示自我懲戒。

雷蒙德的結局更慘,在一次激戰中陣亡,頭顱被砍下來,成了敵國的戰利品。

埃莉諾聽說這個消息後,肝腸寸斷,她將情人之死歸咎于丈夫的愚蠢專橫。她找出一切藉口,要求跟他離婚:她指責他剃掉鬍鬚的臉變得十分難看,讓她不願多看一眼;指責他虛偽狡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讓她感到噁心…...

剃須明志本是路易七世自鳴得意之事,誰知被她一攪和,反倒成了一件不堪入目之事。他十分惱火,立刻同意離婚。

國王與王后離婚,非同小可,驚壞了教廷,大主教親自出面說合,還努力勸說國王:為了王室的未來,恢復跟王后同房。

被大家一番勸說,兩人的關係暫時維持了下來。1150年,埃莉諾第二次懷孕,又生下了一個公主——艾麗絲公主。

一心企盼王子降生的路易七世,對埃莉諾的好感進一步下降,夫妻倆形同陌路。

就在這一年,英國瑪蒂爾達女王的兒子、諾曼第公爵享利王子來到法國王宮,拜見路易七世。這個十九歲的小夥子一下子就愛上了三十歲的風流王后,憤青和熟女的愛情很快拉開帷幕,從春風暗度發展到明來明往。

路易七世再也不能忍受了,以不守婦道和不能生育男嗣為由,向教廷申請離婚。教廷沒有辦法,只好同意離婚。為了照顧國王和王后的面子,對外的說法是:近親結婚。他們的婚姻原本不合法,離婚是為了迎合法律,沒有任何別的貓膩。

1152年,路易七世夫婦正式解除了婚姻關係。

六周後,埃莉諾和享利王子秘密結婚。

頭腦冷靜下來的路易七世,忽然發現自己虧大了:埃莉諾成了別人的老婆,勢必要帶走她的陪嫁。那意味著他不得不將阿奎丹公國拱手送給他的情敵,法國將損失大半國土。

路易七世越想越虧,決定賴帳不還。

亨利王子和埃莉諾不幹了,決定武力索要陪嫁。二人聯手,實力在路易七世之上,結果他們如願以償地奪走了阿奎丹公國

兩年後,亨利王子加冕為英國國王—享利二世,更是春風得意,實力也更強了。

情敵越得意,路易七世越鬱悶,最讓上他鬱問的是,埃莉諾嫁給他十幾年,只生了兩個公主,嫁給亨利才一年,就生了一個王子,以後孩子一個接一個,共生了五子三女。可見埃莉諾實在是個宜於生育的女人,嫁給他算是浪費了富饒的土地,他當初所謂“不能生育男嗣”的離婚理由也顯得特別荒唐可笑。值得慶倖的是,他的第三任王后阿黛勒終於為他生下了一個優秀的兒子,這個兒子將為他掙回所有丟掉的面子。

路易七世為了爭奪阿奎丹公國,跟享利二世打了兩場大仗,都以失敗告終。此後,雙方仍不時發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二人鬥智鬥勇,都想用武力或智力徹底打敗對方,結果打成了冤孽難解的宿仇,每過一段時間,總要打上一仗才覺得暢快。

戰爭與和平是一對孿生兒,打過之後是握手言和,然後接著再打。路易七世和亨利二世也是打了和,和了打。講和期間,路易七世的女兒和享利二世的長子訂了婚,二人既是仇家,又是親家。

亨利二世年歲不大,但在戰場、情場上都十分強勢:在戰場上靠著老婆幫忙,東征西伐,兼併了不少土地;在情場上,到處拈花

惹草,交往的異性從名媛貴婦到街頭妓女,一點兒也不挑食。他的婚生子女多,私生子女更多,沒有人知道多少男孩、女孩該叫他爸爸。

作為回應,埃莉諾也不乏風流韻事,不少英俊騎士、貴族公子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歲月催人老。1166年,埃莉諾生下了她和亨利二世的第八個孩子約翰,她和丈夫的關係漸漸疏遠,基本處於分居狀態。她畢竟已是一個四十五歲的婦人,養育過十個孩子,再怎樣善於保養,魅力也大不如前,對年輕的丈夫越來越缺少吸引力。大部分時間,她住在阿奎丹公國屬於自己的宮殿裡,每天陪伴她的是騎士和侍女,孩子們也跟她在一起。

兒子們成年後,埃莉諾有了新的興趣點:支持他們反叛自己的父親。

在英法戰爭中一直處於下風的路易七世也趁機跳出來,挑撥亨利父子的關係。

1173年,父親和兒子的戰爭終於爆發了。享利二世的親兵和三個兒子的聯軍大打出手,難分勝負。

埃莉諾和丈夫的關係也走到了“愛情三步曲”——”相愛一冷漠一仇視”——的最後一步。她決定親臨前線,助兒子們一臂之力

將丈夫痛扁一頓。不料,亨利二世情報準確,在半路將她截住,秘密押送到英國,軟禁在一處誰都不知道的秘密住所。從此,埃莉諾失去了自由,長達十五之久。這十五年,也是亨利二世跟兒子們打得鼻青臉腫的“光榮歲月”。

亨利二世以埃莉諾鼓動兒子們叛亂為由,要求跟她離婚,被教廷否決—教子無方是父親的責任,怎麼能糗到母親頭上?沒辦法,

他只好跟這個“可惡的女人”繼續做名義上的夫妻,這成了他一生中最鬱悶的事。

當亨利父子互毆、夫妻反目時!,最開心的人自然是路易七世——哈哈!享利這個愣頭青,終於嘗到了搶人老婆的苦果!

對享利二世來說,路易七世稱得上一個可親可敬的敵人,雙方怎麼打都不失綽士風度。1180年,路易七世去世,繼位的腓力二世就討厭多了。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野心勃勃,為了擴大法國的領土,隨時準備將戰火燒到國外去。

1187年,腓力二世打敗享利二世,奪得大片土地。兩年後,腓力二世聯合亨利二世的次子理查攻打享利二世,亨利二世被打得大敗,不得不割地求和。

當亨利二世看到敵對方首腦人物的名單上有他最寵愛的兒子理查的名字時,氣得一命嗚呼——英雄一世,眾叛親離,不氣死才怪!

埃莉諾重獲自由,從此安度晚年,活到八十七歲高齡。

父輩將該打不該打的仗都打了,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現在輪到下一代登場了。腓力二世又跟享利二世的兒子們打上了,打了一輩子。然後,下一代又接著打。英法戰爭打打停停,持續了二百多年,在世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一頁!

而這場戰爭的源頭,是否可以歸結於一個名叫埃莉諾的風流女

雷蒙德的結局更慘,在一次激戰中陣亡,頭顱被砍下來,成了敵國的戰利品。

埃莉諾聽說這個消息後,肝腸寸斷,她將情人之死歸咎于丈夫的愚蠢專橫。她找出一切藉口,要求跟他離婚:她指責他剃掉鬍鬚的臉變得十分難看,讓她不願多看一眼;指責他虛偽狡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讓她感到噁心…...

剃須明志本是路易七世自鳴得意之事,誰知被她一攪和,反倒成了一件不堪入目之事。他十分惱火,立刻同意離婚。

國王與王后離婚,非同小可,驚壞了教廷,大主教親自出面說合,還努力勸說國王:為了王室的未來,恢復跟王后同房。

被大家一番勸說,兩人的關係暫時維持了下來。1150年,埃莉諾第二次懷孕,又生下了一個公主——艾麗絲公主。

一心企盼王子降生的路易七世,對埃莉諾的好感進一步下降,夫妻倆形同陌路。

就在這一年,英國瑪蒂爾達女王的兒子、諾曼第公爵享利王子來到法國王宮,拜見路易七世。這個十九歲的小夥子一下子就愛上了三十歲的風流王后,憤青和熟女的愛情很快拉開帷幕,從春風暗度發展到明來明往。

路易七世再也不能忍受了,以不守婦道和不能生育男嗣為由,向教廷申請離婚。教廷沒有辦法,只好同意離婚。為了照顧國王和王后的面子,對外的說法是:近親結婚。他們的婚姻原本不合法,離婚是為了迎合法律,沒有任何別的貓膩。

1152年,路易七世夫婦正式解除了婚姻關係。

六周後,埃莉諾和享利王子秘密結婚。

頭腦冷靜下來的路易七世,忽然發現自己虧大了:埃莉諾成了別人的老婆,勢必要帶走她的陪嫁。那意味著他不得不將阿奎丹公國拱手送給他的情敵,法國將損失大半國土。

路易七世越想越虧,決定賴帳不還。

亨利王子和埃莉諾不幹了,決定武力索要陪嫁。二人聯手,實力在路易七世之上,結果他們如願以償地奪走了阿奎丹公國

兩年後,亨利王子加冕為英國國王—享利二世,更是春風得意,實力也更強了。

情敵越得意,路易七世越鬱悶,最讓上他鬱問的是,埃莉諾嫁給他十幾年,只生了兩個公主,嫁給亨利才一年,就生了一個王子,以後孩子一個接一個,共生了五子三女。可見埃莉諾實在是個宜於生育的女人,嫁給他算是浪費了富饒的土地,他當初所謂“不能生育男嗣”的離婚理由也顯得特別荒唐可笑。值得慶倖的是,他的第三任王后阿黛勒終於為他生下了一個優秀的兒子,這個兒子將為他掙回所有丟掉的面子。

路易七世為了爭奪阿奎丹公國,跟享利二世打了兩場大仗,都以失敗告終。此後,雙方仍不時發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二人鬥智鬥勇,都想用武力或智力徹底打敗對方,結果打成了冤孽難解的宿仇,每過一段時間,總要打上一仗才覺得暢快。

戰爭與和平是一對孿生兒,打過之後是握手言和,然後接著再打。路易七世和亨利二世也是打了和,和了打。講和期間,路易七世的女兒和享利二世的長子訂了婚,二人既是仇家,又是親家。

亨利二世年歲不大,但在戰場、情場上都十分強勢:在戰場上靠著老婆幫忙,東征西伐,兼併了不少土地;在情場上,到處拈花

惹草,交往的異性從名媛貴婦到街頭妓女,一點兒也不挑食。他的婚生子女多,私生子女更多,沒有人知道多少男孩、女孩該叫他爸爸。

作為回應,埃莉諾也不乏風流韻事,不少英俊騎士、貴族公子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歲月催人老。1166年,埃莉諾生下了她和亨利二世的第八個孩子約翰,她和丈夫的關係漸漸疏遠,基本處於分居狀態。她畢竟已是一個四十五歲的婦人,養育過十個孩子,再怎樣善於保養,魅力也大不如前,對年輕的丈夫越來越缺少吸引力。大部分時間,她住在阿奎丹公國屬於自己的宮殿裡,每天陪伴她的是騎士和侍女,孩子們也跟她在一起。

兒子們成年後,埃莉諾有了新的興趣點:支持他們反叛自己的父親。

在英法戰爭中一直處於下風的路易七世也趁機跳出來,挑撥亨利父子的關係。

1173年,父親和兒子的戰爭終於爆發了。享利二世的親兵和三個兒子的聯軍大打出手,難分勝負。

埃莉諾和丈夫的關係也走到了“愛情三步曲”——”相愛一冷漠一仇視”——的最後一步。她決定親臨前線,助兒子們一臂之力

將丈夫痛扁一頓。不料,亨利二世情報準確,在半路將她截住,秘密押送到英國,軟禁在一處誰都不知道的秘密住所。從此,埃莉諾失去了自由,長達十五之久。這十五年,也是亨利二世跟兒子們打得鼻青臉腫的“光榮歲月”。

亨利二世以埃莉諾鼓動兒子們叛亂為由,要求跟她離婚,被教廷否決—教子無方是父親的責任,怎麼能糗到母親頭上?沒辦法,

他只好跟這個“可惡的女人”繼續做名義上的夫妻,這成了他一生中最鬱悶的事。

當亨利父子互毆、夫妻反目時!,最開心的人自然是路易七世——哈哈!享利這個愣頭青,終於嘗到了搶人老婆的苦果!

對享利二世來說,路易七世稱得上一個可親可敬的敵人,雙方怎麼打都不失綽士風度。1180年,路易七世去世,繼位的腓力二世就討厭多了。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野心勃勃,為了擴大法國的領土,隨時準備將戰火燒到國外去。

1187年,腓力二世打敗享利二世,奪得大片土地。兩年後,腓力二世聯合亨利二世的次子理查攻打享利二世,亨利二世被打得大敗,不得不割地求和。

當亨利二世看到敵對方首腦人物的名單上有他最寵愛的兒子理查的名字時,氣得一命嗚呼——英雄一世,眾叛親離,不氣死才怪!

埃莉諾重獲自由,從此安度晚年,活到八十七歲高齡。

父輩將該打不該打的仗都打了,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現在輪到下一代登場了。腓力二世又跟享利二世的兒子們打上了,打了一輩子。然後,下一代又接著打。英法戰爭打打停停,持續了二百多年,在世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一頁!

而這場戰爭的源頭,是否可以歸結於一個名叫埃莉諾的風流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