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終南山道深,比美景更加神秘的是這群“現代隱士”,與輕風為鄰

爬過很多的山, 很少有終南山這樣自帶仙氣兒, 像塞壬之歌, 莫名上癮。 終南山不是一座獨立山峰, 是秦嶺中部的一段, 橫跨藍田縣、長安區、鄠邑區、周至縣等縣區,

終南山不是一座獨立山峰, 是秦嶺中部的一段, 橫跨藍田縣、長安區、鄠邑區、周至縣等縣區。 終南山屬秦嶺一脈, 千峰疊翠, 景色秀美, 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譽。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南山, 就是指“終南山”。 終南山向來是道教名山, 但奇怪的是, 居然未列洞天福地之中(只有世人都不知所在的第三大洞天西城山, 南北朝的陶弘景曾經懷疑就是終南山), 倒是與之相鄰的太白山是第十一小洞天。

翠華山作為終南山的一部分, 如今也是山崩地貌的地質公園, 道分行車道和行人道, 車道九曲十八彎, 據說有十幾公里, 而行人道是石頭小徑。 正當清晨, 走在道上, 雖無花香, 但鳥語啾啾, 溪聲濺濺, 還有不時躥到人面前的松鼠, 一派山行雅趣。 過了和行車道的交匯點後, 山路開始崎嶇起來。 不愧是山崩地貌, 沿途各種節理, 怪石林立, 嶙峋崢嶸, 山行小道從石叢甚至石縫中穿過, 有時寬度僅容一人, 有時得矮身或匍匐才能通過。

而傳說中的“終南古徑”, 完全是山崩落石和人在上面走得多了而形成的天然小路。 這樣的路走起來步伐大小不一, 不容易產生機械式的疲憊感。 路邊就是溪流, 清澈明淨, 這自然也就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來此隱居。

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

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寫的一部關於中國的"尋隱之旅"《空谷幽蘭》, 寫的關於他在終南山上遍隱士的遊記, 並對中國的隱士文化做了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一直就有人願意在山裡度過他們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說話不多,留下來的文字更少—也許只有幾首詩、一兩個仙方什麼的。

他們與時代脫節,卻並不與季節脫節;他們棄平原之塵埃而取高山之煙霞;他們歷史悠久,而又默默無聞—他們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人。 ”

一個美國人竟能將中國隱士文化研究得那麼透徹,還不畏艱險親自去終南山實地尋訪,這著實大吃一驚,也由此可見終南山神秘的魅力。當然,古代許多人試圖通過“終南捷徑”達成一種目的,唐朝有位元書生名叫盧藏用,科舉不順而又求官心切,遍隱居與終南山境,以進為退沽名釣譽,後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堂,授與高位。

“進入終南山不僅意味著完全放棄物質享受,也意味著面對寂寞和孤獨。”因此,每年有很多人住進終南山,又有很多人離開終南山而它同樣也影響著一大批現代居士,這些現代隱士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和群山為鄰,與清風相伴,生活清苦,卻又樂在其中。他們隱居小屋,籬笆圍繞,左邊是連綿的山脈,右邊是清澈的小河,他們隱居終南,是出於個人精神追求,或者個人對原有生活方式的放棄,自願追逐安寧樸素的生活。他們選擇隱修,有的是因為感情失意,有的是因為經濟窘迫,有的則是因為個人對原有生活的深刻反思……

如今,在這終南山之上,還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在主流社會之外,這一群人的生活遠離都市,與群山、清風為鄰,自詡“半隱士”。

一個美國人竟能將中國隱士文化研究得那麼透徹,還不畏艱險親自去終南山實地尋訪,這著實大吃一驚,也由此可見終南山神秘的魅力。當然,古代許多人試圖通過“終南捷徑”達成一種目的,唐朝有位元書生名叫盧藏用,科舉不順而又求官心切,遍隱居與終南山境,以進為退沽名釣譽,後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堂,授與高位。

“進入終南山不僅意味著完全放棄物質享受,也意味著面對寂寞和孤獨。”因此,每年有很多人住進終南山,又有很多人離開終南山而它同樣也影響著一大批現代居士,這些現代隱士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和群山為鄰,與清風相伴,生活清苦,卻又樂在其中。他們隱居小屋,籬笆圍繞,左邊是連綿的山脈,右邊是清澈的小河,他們隱居終南,是出於個人精神追求,或者個人對原有生活方式的放棄,自願追逐安寧樸素的生活。他們選擇隱修,有的是因為感情失意,有的是因為經濟窘迫,有的則是因為個人對原有生活的深刻反思……

如今,在這終南山之上,還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在主流社會之外,這一群人的生活遠離都市,與群山、清風為鄰,自詡“半隱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