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大事者,懂得“守”住這一點

文 |泉湧君 · 主播 | 賞新晴

各位書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一起共讀《中國通史》第五篇, 第二十至二十五章, 110-134頁。 在共讀之前, 我們先思考下面這個問題:

唐朝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隋朝的基本情況

上文講到, 楊堅篡了北周, 建立隋朝, 成了隋文帝。 隋文帝建都長安, 隋文帝的兒子楊廣被派駐到揚州鎮壓南方, 楊廣在南方開鑿運河, 對南北經濟交流有重要影響。

後來楊廣即位, 即隋煬帝。 隋煬帝建了兩個首都, 一個長安, 一個洛陽;楊廣派軍出長城, 進入突厥;又在蒙古修築了一座幾十萬人的大城, 威懾突厥。

隋朝相當富有, 但是高麗國不服, 楊廣頭腦一熱, 派兵三征高麗, 濫用人力物力, 最後導致民不聊生, 隋煬帝十二年時, 被嘩變的叛軍殺了。

隋朝統一中國總共三十八年。 為什麼隋文帝能統一中國呢?

錢穆認為, 隋文帝沒有大用, 主要是北周的基礎打得好, 而少數民族政權北周是在漢化和漢人的輔助下才有這樣的成績。

所以中華民族是很頑強的民族, 而且有非常好的民族性。 隋煬帝死後, 唐國公李淵篡隋稱帝, 定國號為唐, 李淵就是唐高祖。

唐朝的基本情況

唐代總共有二十任皇帝, 歷時二百九十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並沒有什麼能耐, 功績突出的是他的二兒子李世民。

李淵將長子李建成封為太子, 次子李世民為封為秦王, 三子李玄霸早夭, 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後, 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 剿滅各方群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 李淵退位, 去當太上皇。 李世民二十九歲即位, 次年改元貞觀, 李世民即唐太宗。

唐初, 唐王朝與北邊的突厥簽訂恥辱條約,

規定突厥出兵幫助唐, 開闢領地後, 土地和人歸唐, 財產歸突厥, 結果突厥只派出兩千鐵騎來幫助唐, 並且時不時會來騷擾唐朝邊境。

此時的唐太宗忍氣吞聲, 和突厥斡旋。

後來突厥變得越來越驕傲自滿, 當時的突厥分為很多部落,

內部分裂, 政治不統一。

恰巧有一年, 突厥遭遇荒年, 牛羊凍死, 太宗皇帝看準時機, 派出大將李靖, 用十萬兵力, 滅了突厥。

從此以後, 周邊小國無不來朝貢, 稱唐太宗李世民為“天可汗”, 也就是王中之王的含義。

從唐太宗到高宗皇帝, 再到玄宗, 唐朝國力日趨上升, 於是在邊境設立十個節度使。 什麼是節度使呢?

唐朝原來帶兵的將軍只負責打仗, 不管政治, 後來唐朝要在邊境開疆拓土, 派出去的將軍常年不回, 所以帶兵之將也管行政事務, 中央特別授予節度使印信, 可以全權調度當地的軍政、經濟、民生等事務, 相當於軍政一把手。

這十個節度使分別是:

安西(新疆南路)節度使;北庭節度使(新疆北路);河西(甘肅到新疆一帶)節度使;朔方(寧夏)節度使;河東(山西太原)節度使;范陽(北平到山東一帶)節度使;平盧(熱河)節度使;隴右(青海)節度使;劍南(四川)節度使以及嶺南(廣州)節度使。

十個節度使掌管了四十八萬六千九百人的軍隊, 到玄宗時期, 用了很多胡人做節度使, 其中有個叫安祿山的人, 地方權力過大, 軍政不分, 為日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伏筆。

唐玄宗

玄宗皇帝在位四十三年, 用了兩個年號, 開元用了二十九年;天寶用了十四年。

玄宗初期和中期, 唐朝國力到達最頂峰時期, 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年間也誕生了眾多偉大詩人, 是古代中國經濟和文化的巔峰。

玄宗後期, 胡人安祿山官至平盧、范陽、河東三節度使, 還兼任營州都督, 共掌握軍隊十八萬, 占整個唐朝戍邊軍隊的三分之一,這些節度使手下用的都是番將,可以說是異族兵團。

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謀反,先破洛陽,再破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到四川。

太子唐肅宗在甘肅起兵平叛,派出漢人郭子儀和番將李光弼討伐安史。安史之亂象徵著唐朝由強變弱,而玄宗的威望也從歷史高峰上跌下。

大詩人杜甫就出生在這段時期,他見證了唐朝的輝煌,也經歷了安史之亂,以及唐的中衰,晚年時也目睹了唐肅宗收復兩京。

因此杜甫的詩歌如同歷史一般,記載了唐王朝的起起伏伏,故稱為“詩之史”。白居易的《長恨歌》、《長生殿》,也唱出了唐代歷史盛衰之變的感慨。

玄宗也是極富戲劇性的皇帝,晚年寵愛貴妃楊玉環,安史之亂時逃到馬嵬坡後,又下令殺了楊貴妃。

有人認為是楊貴妃誤了唐朝,錢穆則認為根本原因是安祿山的權力過大,有了和中央叫板的資本。

楊貴妃進宮之時,危機早已出現,所以不能責難貴妃。

唐朝衰落的原因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就日趨衰落,各種哀相叢生。主要表現為:

1.藩鎮割據

前文說過,節度使掌握一方政治和軍權,安史之亂後,安史叛將被誅殺,但是仍然安排安祿山原來的手下擔任節度使,在邊疆的軍隊逐漸變成藩鎮,最嚴重的是河北三鎮,即成德、盧龍和魏博。這三鎮自派官員、相互通婚,財政自留不交給中央。原任死後,由兒子接替,成了變相的世襲。

2.宦官專政

唐憲宗時期,削平藩鎮,有了中興的苗頭,但是唐憲宗是宦官擁立的,因此將很多權力放給宦官,唐代也由此進入了宦官專政時期。太監干政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是中國歷史的污點。總的來看,東漢、唐以及設立錦衣衛的明代,宦官專政最為嚴重,而宋和清之時,宦官就弱勢很多。

3.朋黨作亂

封建士大夫之間的党爭,是中國古代官場的頑症、痼疾,朝廷一旦出現朋黨,就容易陷入內耗,唐代有朋黨之爭,宋代有新舊黨爭,明代有東林黨爭。

內有政治憂患,外有回紇、突厥作亂,再加上唐晚年流寇之亂,西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哀帝,自立為皇帝,建立了後樑政權,唐滅亡,中國歷史又一次進入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

有書君語:本周我們共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錢穆先生一生著述豐富,史學和文化學專著多達80餘種,逾1700萬言,在國內外學術界影響深遠。

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明清,從理學到文學,從經學到政治,無一不通。尤其是其早期代表作品,不僅開一代風氣之先,也讓後人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史學架構可能企及的思想認識高度,至今在港澳臺及海外幾乎無出其右。

錢穆是難得的深入人心的講史者,曾三度講授“中國通史”:一于北京大學,二於西南聯大,三於香港新亞。所幸,這第三度講授底本,終被一個叫葉龍的學生給記錄了下來。

錢穆版《中國通史》這一塵封多年的通史經典,必定為萬象紛亂的讀史熱潮注入一股清流,它或許不是最周贍的通史,但一定是最具情懷的中國史。

這本講稿的價值如何認定尚未可知,但其之于“錢學”,以及它背後那份對於中國史的溫情與敬意,無疑頗具意義。

占整個唐朝戍邊軍隊的三分之一,這些節度使手下用的都是番將,可以說是異族兵團。

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謀反,先破洛陽,再破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到四川。

太子唐肅宗在甘肅起兵平叛,派出漢人郭子儀和番將李光弼討伐安史。安史之亂象徵著唐朝由強變弱,而玄宗的威望也從歷史高峰上跌下。

大詩人杜甫就出生在這段時期,他見證了唐朝的輝煌,也經歷了安史之亂,以及唐的中衰,晚年時也目睹了唐肅宗收復兩京。

因此杜甫的詩歌如同歷史一般,記載了唐王朝的起起伏伏,故稱為“詩之史”。白居易的《長恨歌》、《長生殿》,也唱出了唐代歷史盛衰之變的感慨。

玄宗也是極富戲劇性的皇帝,晚年寵愛貴妃楊玉環,安史之亂時逃到馬嵬坡後,又下令殺了楊貴妃。

有人認為是楊貴妃誤了唐朝,錢穆則認為根本原因是安祿山的權力過大,有了和中央叫板的資本。

楊貴妃進宮之時,危機早已出現,所以不能責難貴妃。

唐朝衰落的原因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就日趨衰落,各種哀相叢生。主要表現為:

1.藩鎮割據

前文說過,節度使掌握一方政治和軍權,安史之亂後,安史叛將被誅殺,但是仍然安排安祿山原來的手下擔任節度使,在邊疆的軍隊逐漸變成藩鎮,最嚴重的是河北三鎮,即成德、盧龍和魏博。這三鎮自派官員、相互通婚,財政自留不交給中央。原任死後,由兒子接替,成了變相的世襲。

2.宦官專政

唐憲宗時期,削平藩鎮,有了中興的苗頭,但是唐憲宗是宦官擁立的,因此將很多權力放給宦官,唐代也由此進入了宦官專政時期。太監干政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是中國歷史的污點。總的來看,東漢、唐以及設立錦衣衛的明代,宦官專政最為嚴重,而宋和清之時,宦官就弱勢很多。

3.朋黨作亂

封建士大夫之間的党爭,是中國古代官場的頑症、痼疾,朝廷一旦出現朋黨,就容易陷入內耗,唐代有朋黨之爭,宋代有新舊黨爭,明代有東林黨爭。

內有政治憂患,外有回紇、突厥作亂,再加上唐晚年流寇之亂,西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哀帝,自立為皇帝,建立了後樑政權,唐滅亡,中國歷史又一次進入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

有書君語:本周我們共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錢穆先生一生著述豐富,史學和文化學專著多達80餘種,逾1700萬言,在國內外學術界影響深遠。

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明清,從理學到文學,從經學到政治,無一不通。尤其是其早期代表作品,不僅開一代風氣之先,也讓後人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史學架構可能企及的思想認識高度,至今在港澳臺及海外幾乎無出其右。

錢穆是難得的深入人心的講史者,曾三度講授“中國通史”:一于北京大學,二於西南聯大,三於香港新亞。所幸,這第三度講授底本,終被一個叫葉龍的學生給記錄了下來。

錢穆版《中國通史》這一塵封多年的通史經典,必定為萬象紛亂的讀史熱潮注入一股清流,它或許不是最周贍的通史,但一定是最具情懷的中國史。

這本講稿的價值如何認定尚未可知,但其之于“錢學”,以及它背後那份對於中國史的溫情與敬意,無疑頗具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