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華米和OV份額不斷增長,苦了中小廠商巨頭下夾縫難生存

現在的手機市場早已經是死海一片, 經過這幾年的洗禮, 山寨手機基本上出局, 小眾廠商難以存活, 而大品牌手機市場份額逐漸增加。 華為余承東曾預測, 未來的手機廠商不過超過5家, 中小牌廠商將會徹底出局。 而現在從2017年的銷量和市場份額上來看, 這個預言正逐漸變成現實。

市場資料調研公司GFK公佈的資料來看, 巨頭市場份額普遍增長, “others”行列份額下滑嚴重。

從16年和17年手機廠商份額來看, 華為穩居國內智慧機的老大, 華為和OPPO、Vivo從16年開始到17年整體市場份額增加了3%, 小米增加了1%, 蘋果保持不變, 其他品牌手機市場份額基本上被華OV蠶食, 從33%掉到23%, 可以說在巨頭之間夾縫生存, 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不過2017年由於全球智慧手機增速放緩和手機元器件成本的上漲,

手機出貨量整體下降1%, 如果這樣情況繼續延續, 中小廠商的日子更加不好過。

沒有市場份額的保證, 在利潤上也非常慘澹, 眾所周知手機行業90%以上的利潤被蘋果和三星蠶食, 除此之外的所以廠商只能拼搶不到10%的利潤, 對於大牌廠商來說, 有了充足的市場份額外, 依靠硬體和軟體生態, 打造增值服務和推廣產品等方式獲取利潤, 比如小米的MIUI生態, 據說光應用商店的收入就非常可觀, 所以超高的性價比對小米而言既能增加銷量又能靠生態盈利, 而只靠硬體賺錢的中小廠商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打壓。

面對國內激烈的競爭小眾廠商將目標瞄準了海外, 雖然也面臨激烈的競爭, 但是海外廣闊的空間生存的機會比國內大得多。 比如一加手機, 李作虎曾表示, 一加手機“以外養內”, 國內激烈競爭只求活下去就好。

另一個在非洲市場非常出名的是波導手機, 從功能機時代一直在非洲深耕, 逐漸成為非洲“一哥”, 品牌認知度華為三星等。

這是少數中在海外生存較好的廠商, 出海依舊面臨的是蘋果三星和國產手機的競爭, 印度市場已經是血海一片, 依然是華米OV大戰三星蘋果, 基本上最終結局和大陸廠商沒有太大的差異。

東南亞市場與之類似, 而歐洲市場華為三星蘋果虎視眈眈, 並且以高端機型為主, 中小廠商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