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岸院士攜手完成六對小兒活體肝臟移植手術

2018年1月16日, 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檔, 認定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臟移植執業資格。 近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 聯手中國工程院院士、臺灣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 帶領兩岸肝臟移植專家團隊, 聯手完成了5例平均年齡4個半月的嬰兒肝臟移植, 及1例8歲兒童的肝臟移植, 這是兩岸首次在肝臟移植領域的深度合作, 6對供受體均恢復良好。

圖為兩位院士聯手進行肝移植手術

6例均為活體肝臟移植手術, 供體來源於小兒父母。 6對供受體手術在4天內即高效、集中完成, 並均獲成功。 其中多名患兒術前處於危重狀態, 4名患兒肝功能嚴重異常已達衰竭水準, 1名患兒合併先天性心臟病, 2名患兒術前合併較嚴重的肺部感染, 1名患兒為終末期肝包蟲病。

第一例患兒僅4個月大, “80後”父親捐肝救女。 小西(化名)是首位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患兒。

1個月大時, 孩子出現了明顯的皮膚、鞏膜黃染, 大便發白, 尿色加深, 檢查確診為膽道閉鎖。 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 肝臟膽道發育不良, 膽汁蓄積在肝內無法排出, 引起膽汁性肝硬化。 淤滯的膽汁還會反流入血液, 損壞大腦、腎臟等器官, 導致患兒因肝臟衰竭和多臟器衰竭死亡。 肝臟移植是唯一能夠治癒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世界上存活時間最長的肝移植受者, 原發病即為膽道閉鎖。

董家鴻院士是我國內地肝臟移植的領軍人物之一, 先後創建重慶西南醫院和301醫院兩家肝臟移植中心, 合計開展各種術式的肝臟移植1142例。 最長存活受者已近20年, 10年以上存活病例已達186例, 在他的帶領下,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廣納英才, 組建起了一支肝臟移植團隊, 在國內率先開展了10餘例體外肝切除自體肝移植技術, 成功拯救肝病終末期患者, 為開展肝臟移植手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同時,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器官移植的開展得到了 “亞洲肝臟移植之父”——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陳肇隆院士的大力支持。 陳肇隆院士受聘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名譽主任, 率領臺灣移植外科、介入影像、麻醉、重症醫學及護理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 與董家鴻院士團隊聯手為小西進行了肝臟移植術。 “董家鴻院士是傑出的肝臟移植專家, 他組建和領導著一流的肝臟移植團隊。 希望通過我們兩岸移植學界的緊密合作, 尤其是在親體肝臟移植領域互相學習,

促進海峽兩岸在肝臟移植及肝膽外科領域的共同進步, 造福更多的病患。 這也是當年王永慶先生無償捐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時希望看到的願景。 ”陳肇隆說。

圖為董家鴻院士(左一)、陳肇隆院士(左二)帶領移植醫師團隊查房

經過充分的術前溝通, 小西父親決定為女兒捐肝。 肝臟移植團隊聯合兒科、麻醉科、放射科、超聲科、檢驗科、輸血科、心臟內科、泌尿外科、重症醫學科等, 組成多學科聯合團隊, 為父女進行全面的術前檢查。

父女兩台手術同時進行, 從供者小西父親體內切取左側部分肝臟, 經過灌洗等處理, 儘快植入自身肝臟已經完全切除的小西體內, 並確保兩人的安全。 “小西的父親原本是一個健康人, 在保證他的部分肝臟移植小西體內能正常發揮作用的同時, 更要確保小西父親剩餘肝臟功能正常, 避免出現腹腔感染、膽瘺等後遺症。 ”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盧倩說。 因此, 術前評估非常重要, 需要考慮切取肝臟的部位、大小形狀、血管條件, 規劃好每條血管的直徑,反復運用影像評估進行三維重建和模擬,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一共要接三條血管和一個膽道。”肝膽胰外科的湯睿醫師介紹說。將供體的肝靜脈與受體的下腔靜脈吻合,是手術最關鍵的步驟之一,必須充分設計好吻合口徑和吻合角度,否則極易扭曲堵塞,造成植入的肝臟淤血,嚴重時會導致手術失敗。只有精准的手術技術,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幾率,保障患兒術後長期健康生存。“術中要做四次超聲,在接好靜脈、動脈,關閉腹腔之前和之後都要做超聲來觀察血流情況,判斷手術效果。”

剛剛出生四個多月的小西,各個器官、血管都很微小,身體相比成人更加脆弱,不僅考驗團隊的技術,而且特別需要人文關懷。術中要確認患兒的保溫、支撐設備,保證患兒不會受到環境溫度過大的影響,嬌嫩的皮膚不會受到擠壓等。“麻醉團隊功不可沒。”湯睿說。

手術當天,兩岸團隊雖然第一次合作,卻配合高效默契。手術關鍵步驟由董家鴻、陳肇隆兩位院士共同完成。手術過程運用了董家鴻宣導的精准肝切除技術,既能夠保證父親最佳術後恢復,又能夠保證小西得到健康的肝臟。在移植肝臟動脈吻合過程中,臺灣團隊的顯微外科醫師展示了精湛的外科技術,在10倍外科顯微鏡下,完美對接了小西的纖細血管和來自父親的相對較粗的血管。各個血管吻合完畢後開放,小西的血液奔流入父親的部分肝臟,原本灌洗蒼白的肝臟迅速紅潤起來,動脈隨著心臟的搏動一起跳動,金黃的膽汁開始分泌,宣告著新生的到來。

圖為董家鴻院士、陳肇隆院士到重症監護室聯合查房

術後,聯合診療團隊也沒有鬆懈,交流討論照護策略,嚴密監測各項指標和移植肝臟的血流,平衡抗排斥和抗感染治療方案,同時加強營養支持,防控肺部感染,為肝臟機能的正常運轉提供了堅實保障。嬰幼兒的體質和成人遠遠不同,耐受性相對弱小,稍有調節和外界影響就會發生明顯的波動。為了充分保證術後恢復的平穩,不間斷的監護和隨時配合病情變化的微調至關重要。術後3周,小西康復出院。肝膽胰中心個案管理師,為小西制定了個體化的複查隨訪方案,全面負責小西出院後的用藥宣教、複查安排,為小西無縫銜接移植中心專家,精細調整抗排斥藥物服用方案。

圖為部分肝臟移植團隊醫務人員與出院的患者合影

繼小西之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又接收了5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兩位院士聯手,共同成功為患兒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兩岸團隊在肝移植領域的合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將以此為契機,推進和擴大與臺灣醫療同道的交流往來,借鑒先進的移植經驗,帶領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肝臟移植團隊建成世界一流的移植中心。兩岸攜手推動健康中國戰略,以提升全民生命品質為己任,兩岸共圓中國夢。”董家鴻說。

規劃好每條血管的直徑,反復運用影像評估進行三維重建和模擬,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一共要接三條血管和一個膽道。”肝膽胰外科的湯睿醫師介紹說。將供體的肝靜脈與受體的下腔靜脈吻合,是手術最關鍵的步驟之一,必須充分設計好吻合口徑和吻合角度,否則極易扭曲堵塞,造成植入的肝臟淤血,嚴重時會導致手術失敗。只有精准的手術技術,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幾率,保障患兒術後長期健康生存。“術中要做四次超聲,在接好靜脈、動脈,關閉腹腔之前和之後都要做超聲來觀察血流情況,判斷手術效果。”

剛剛出生四個多月的小西,各個器官、血管都很微小,身體相比成人更加脆弱,不僅考驗團隊的技術,而且特別需要人文關懷。術中要確認患兒的保溫、支撐設備,保證患兒不會受到環境溫度過大的影響,嬌嫩的皮膚不會受到擠壓等。“麻醉團隊功不可沒。”湯睿說。

手術當天,兩岸團隊雖然第一次合作,卻配合高效默契。手術關鍵步驟由董家鴻、陳肇隆兩位院士共同完成。手術過程運用了董家鴻宣導的精准肝切除技術,既能夠保證父親最佳術後恢復,又能夠保證小西得到健康的肝臟。在移植肝臟動脈吻合過程中,臺灣團隊的顯微外科醫師展示了精湛的外科技術,在10倍外科顯微鏡下,完美對接了小西的纖細血管和來自父親的相對較粗的血管。各個血管吻合完畢後開放,小西的血液奔流入父親的部分肝臟,原本灌洗蒼白的肝臟迅速紅潤起來,動脈隨著心臟的搏動一起跳動,金黃的膽汁開始分泌,宣告著新生的到來。

圖為董家鴻院士、陳肇隆院士到重症監護室聯合查房

術後,聯合診療團隊也沒有鬆懈,交流討論照護策略,嚴密監測各項指標和移植肝臟的血流,平衡抗排斥和抗感染治療方案,同時加強營養支持,防控肺部感染,為肝臟機能的正常運轉提供了堅實保障。嬰幼兒的體質和成人遠遠不同,耐受性相對弱小,稍有調節和外界影響就會發生明顯的波動。為了充分保證術後恢復的平穩,不間斷的監護和隨時配合病情變化的微調至關重要。術後3周,小西康復出院。肝膽胰中心個案管理師,為小西制定了個體化的複查隨訪方案,全面負責小西出院後的用藥宣教、複查安排,為小西無縫銜接移植中心專家,精細調整抗排斥藥物服用方案。

圖為部分肝臟移植團隊醫務人員與出院的患者合影

繼小西之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又接收了5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兩位院士聯手,共同成功為患兒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兩岸團隊在肝移植領域的合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將以此為契機,推進和擴大與臺灣醫療同道的交流往來,借鑒先進的移植經驗,帶領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肝臟移植團隊建成世界一流的移植中心。兩岸攜手推動健康中國戰略,以提升全民生命品質為己任,兩岸共圓中國夢。”董家鴻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