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佈局不超過30個農業高新區助力鄉村振興,阿裡等資本進入

中國歷來重視“三農”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要發展要壯大要富裕靠什麼?顯然不能指望看天吃飯, 要靠科技創新。 事實上, 作為傳統產業,

農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目前中國農業科技貢獻率已經達到57.5%。

1月29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對促進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升級、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發展進行部署。 這是中國首次從國家層面系統指導農業高新區建設發展的重要檔。

《意見》提出, 要在陝西楊淩、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樣板基礎上, 到2025年, 再造不超過30個這樣的農高區, 爭取一省能有一個示範區。 這意味著, 未來8年中國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將迎來大面積擴圍。 這也給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農業打開了一條通路。

農業高新區能解決什麼問題?

當前, 中國農業產業競爭力不強, 勞動生產率僅僅相當於第二產業的1/8, 第三產業的1/4左右。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 建設示範區就是要通過高端人才引進培育, 通過先進技術推廣應用, 培育和發展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產業。

《意見》提出, 到2025年,

佈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 探索農業創新驅動發展路徑, 顯著提高示範區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綠色發展水準。

通過示範區“一區一主題”的設計, 解決制約中國農業發展的若干重大瓶頸問題。 比如, 中國近60%的耕地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有近5億畝的鹽鹼地, 建設示範區就是要集聚創新資源, 協調各類主體, 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著力拿出系統解決方案, 而為其他同類地區做出示範。

為此, 《意見》提出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的八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培育創新主體, 培育一批研發投入大、技術水準高、綜合效益好的農業創新型企業。

二是做強主導產業, 加大高新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 著力提升主導產業技術創新水準。 三是集聚科教資源, 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和人才向示範區集聚。 四是培訓職業農民, 提升農民職業技能, 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 五是促進融合共用,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六是推動綠色發展, 發展迴圈生態農業, 推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 七是強化資訊服務, 促進資訊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 發展智慧農業。 八是加強國際合作, 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農業“走出去”, 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哪些地區可以申報農高區?

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1997年掛牌,

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部, 東西長約16公里, 南北寬約7公里, 總面積135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區35平方公里, 是中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2016年, 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18.98億元, 較2015年增長10.1%。 2017年6月28日被評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雖然總面積只有135平方公里, 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卻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現代農業發展奇跡,為中國乃至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貢獻“楊淩力量”。在楊淩示範區發展的20年間,已面向乾旱半乾旱地區開展農民培訓30多萬人次,其中有1.2萬餘人獲得技術職稱,成為活躍在田間地頭的“土專家”。“楊淩農科”品牌價值達到661.9億元,位元列全國區域品牌第二位元。

在楊淩現代農業精准扶貧示範園裡,室外已萬物蕭瑟,但大棚裡卻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可別小看這些大棚,這裡展現的都是現代設施農業‘高精尖’技術。棚裡的濕度、溫度,如何授粉、通風,學問大著呢!”楊淩示範園區負責人高輝說。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2015年批准建立,是繼楊淩示範區之後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地處東營市南部近郊,前身是有60多年發展歷史的國營廣北農場。規劃面積為350平方公里,包含東營農高區、濱海產業區、丁莊鎮三大板塊,其中核心區120平方公里,拓展區230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佈局生態科技城、國際農業創新園、農業智慧裝備製造與生物產業園、健康食品加工物流園、中以農業科技生態產業園。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先後與以色列、荷蘭、加拿大等國家,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18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係,引進了中國農科院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8個,組建創新創業團隊15個,吸引高層次科研人才70餘名,轉化農業科技成果42項。

這兩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的樣本意義不言而喻。

但究竟有哪些地方可以申報農高區?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1月29日在國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我心目中我希望一個省能有一個示範區,但是能不能建設,我們的標準是高標準、寧缺毋濫,哪個省先上,要看他們的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礎。”

徐南平強調,建設示範區,就是要樹標杆、立典型,不堅持高標準就不能起到示範帶動的作用。申報示範區建設,不思慮周到不行,規劃不好不行,地方黨委政府重視程度不夠不行,工作基礎不具備也不行。同時,我們還要探索有進有退的管理機制,不搞終身制。 “(農高區)關鍵在於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賺。”

建設高新區的錢從哪兒來?

《意見》對示範區建設提出了系列政策支援,比如金融方面,將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向示範區集聚,支持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在示範區所在縣域使用自有資金參與投資組建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

土地方面,在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中,優先安排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發展用地,明確“規劃建設用地”和“科研試驗、示範農業用地(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具體面積和四至範圍。同時,將完善科技成果評價評定制度和農業科技人員報酬激勵機制、搭建育才引才薦才用才平臺等。

比如,科技資本下鄉,為返鄉農村青年提供了工作崗位,比如農村電商推廣員、農村電商鄉村代理等。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位領導稱他們跟杭州是對口幫扶城市,未來有望跟杭州電商企業合作,培訓當地農民使用電商售賣農產品,留住熟練使用網路的年輕人在家鄉創業。

事實上,近些年隨著各行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科技和資本也開始聚集農村。除了上述的智慧農業外,《意見》裡提到的農村電商、風險投資、保險資金等已經越來越多的向農村滲透。

《21世紀經濟報導》的報導透露,楊淩示範區在農業大資料和智慧農業方面的建設已經很超前,也吸引了諸多科技資源聚集。比如,楊淩示範區管委會和神州數碼共建了國內首個智慧農業“雲服務”平臺。該平臺有望在農業生產、育種、農產品銷售方面發揮作用。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從華爾街回來從事農村科技金融的王瑞,先在一家農業大資料公司任合夥人,再到京東農村金融負責數字農貸,一直在做農業相關的工作。他告訴記者,北京、上海跟紐約已經差距很小,但中國農村跟美國差距很大,這種差距就是資本的機會。

2017年12月,阿裡雲就宣佈,與隆平高科、中信雲達成戰略合作,計畫將阿裡雲ET推進到農業領域,主要用於篩選育種、基建資料化、農事管理、基地選址及農作物生產預測。隆平高科作為種業龍頭企業,以雜交水稻、玉米、蔬菜、小麥等種子為核心業務,研發創新能力居領先水準。據介紹,阿裡雲與隆平高科合作後,將對海量基因資料特徵維度和離散值建模,深度挖掘作物基因組-土壤-環境-表型的關係,大幅提升育種效率。

“建設示範區,就是把最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在示範區內使用,提高土地產出率,提高投資回報率,高端人才和高素質人才才能從事農業。”徐南平在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對記者說。

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卻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現代農業發展奇跡,為中國乃至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貢獻“楊淩力量”。在楊淩示範區發展的20年間,已面向乾旱半乾旱地區開展農民培訓30多萬人次,其中有1.2萬餘人獲得技術職稱,成為活躍在田間地頭的“土專家”。“楊淩農科”品牌價值達到661.9億元,位元列全國區域品牌第二位元。

在楊淩現代農業精准扶貧示範園裡,室外已萬物蕭瑟,但大棚裡卻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可別小看這些大棚,這裡展現的都是現代設施農業‘高精尖’技術。棚裡的濕度、溫度,如何授粉、通風,學問大著呢!”楊淩示範園區負責人高輝說。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2015年批准建立,是繼楊淩示範區之後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地處東營市南部近郊,前身是有60多年發展歷史的國營廣北農場。規劃面積為350平方公里,包含東營農高區、濱海產業區、丁莊鎮三大板塊,其中核心區120平方公里,拓展區230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佈局生態科技城、國際農業創新園、農業智慧裝備製造與生物產業園、健康食品加工物流園、中以農業科技生態產業園。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先後與以色列、荷蘭、加拿大等國家,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18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係,引進了中國農科院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8個,組建創新創業團隊15個,吸引高層次科研人才70餘名,轉化農業科技成果42項。

這兩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的樣本意義不言而喻。

但究竟有哪些地方可以申報農高區?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1月29日在國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我心目中我希望一個省能有一個示範區,但是能不能建設,我們的標準是高標準、寧缺毋濫,哪個省先上,要看他們的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礎。”

徐南平強調,建設示範區,就是要樹標杆、立典型,不堅持高標準就不能起到示範帶動的作用。申報示範區建設,不思慮周到不行,規劃不好不行,地方黨委政府重視程度不夠不行,工作基礎不具備也不行。同時,我們還要探索有進有退的管理機制,不搞終身制。 “(農高區)關鍵在於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賺。”

建設高新區的錢從哪兒來?

《意見》對示範區建設提出了系列政策支援,比如金融方面,將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向示範區集聚,支持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在示範區所在縣域使用自有資金參與投資組建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

土地方面,在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中,優先安排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發展用地,明確“規劃建設用地”和“科研試驗、示範農業用地(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具體面積和四至範圍。同時,將完善科技成果評價評定制度和農業科技人員報酬激勵機制、搭建育才引才薦才用才平臺等。

比如,科技資本下鄉,為返鄉農村青年提供了工作崗位,比如農村電商推廣員、農村電商鄉村代理等。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位領導稱他們跟杭州是對口幫扶城市,未來有望跟杭州電商企業合作,培訓當地農民使用電商售賣農產品,留住熟練使用網路的年輕人在家鄉創業。

事實上,近些年隨著各行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科技和資本也開始聚集農村。除了上述的智慧農業外,《意見》裡提到的農村電商、風險投資、保險資金等已經越來越多的向農村滲透。

《21世紀經濟報導》的報導透露,楊淩示範區在農業大資料和智慧農業方面的建設已經很超前,也吸引了諸多科技資源聚集。比如,楊淩示範區管委會和神州數碼共建了國內首個智慧農業“雲服務”平臺。該平臺有望在農業生產、育種、農產品銷售方面發揮作用。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從華爾街回來從事農村科技金融的王瑞,先在一家農業大資料公司任合夥人,再到京東農村金融負責數字農貸,一直在做農業相關的工作。他告訴記者,北京、上海跟紐約已經差距很小,但中國農村跟美國差距很大,這種差距就是資本的機會。

2017年12月,阿裡雲就宣佈,與隆平高科、中信雲達成戰略合作,計畫將阿裡雲ET推進到農業領域,主要用於篩選育種、基建資料化、農事管理、基地選址及農作物生產預測。隆平高科作為種業龍頭企業,以雜交水稻、玉米、蔬菜、小麥等種子為核心業務,研發創新能力居領先水準。據介紹,阿裡雲與隆平高科合作後,將對海量基因資料特徵維度和離散值建模,深度挖掘作物基因組-土壤-環境-表型的關係,大幅提升育種效率。

“建設示範區,就是把最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在示範區內使用,提高土地產出率,提高投資回報率,高端人才和高素質人才才能從事農業。”徐南平在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對記者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