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顧覲皓:繼共用單車之後,共用汽車能走多遠?

繼網約車、共用單車之後, 共用汽車成為共用出行領域新的熱點。 環球車享(EVCARD)、途歌(TOGO)、CAR2GO、小二租車、寶駕出行……有業內人士預測, 2018年將是共用汽車迎來破局的一年。 (1月30日 中國青年報)

自2016年共用單車橫空出世, 全國各地相繼刮起了一陣單車“旋風”。 而在各大運營商攻城掠地的狂歡下, 單車市場也逐漸趨近飽和, 迎來了2017年下半年的“大幅降溫”。 於是, 不少企業開始轉移陣地, 尋找下一個風口, 共用汽車應運而生。 但是, 相較於單車, 共用汽車模式更為複雜, 鑒於之前的共用單車的“亂局從生”, 此次共用汽車之風又能持續多久?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看, 之前的共用單車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為它滿足了市民“城市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有效解決了近距離出行問題, 而對於共用汽車而言, 我們卻很難在實際出行中找到它的用途, 或者說它在同類產品中缺乏競爭力。 因為在城市遠距離的問題上, 網約車、計程車以及地鐵等已經能夠滿足我們需求, 而在國內的長途上則有火車、高鐵以及飛機。 正所謂, 有需求才有市場, 共用汽車若只複製“單車”的模式而沒有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與功能, 那麼筆者認為, 首先其存在的價值就會受到質疑。

其次, 從使用者角度看, 共用汽車對駕駛員的要求也更高。 共用汽車不同於自行車, 需要對使用者的駕駛證等證件進行資質審核,

很多年輕群體因為沒有駕駛證無法使用, 不少老年群體也因為年齡、身體等原因不能去用, 那麼這樣就限制了共用汽車的用戶群體, 讓共用汽車只能成為“小眾化”產品。

再者, 從成本上考慮, 共用汽車也面臨難以維持的問題。 不同于成本幾百元的自行車, 一輛共用汽車動輒就是10萬以上, 而且, 受制於相關的指標與政策的規定, 還要運營方支付汽車保險、維修、停車費、人工保養等額外費用, 此外, 目前多數共用汽車是使用新能源汽車, 所以還須考慮充電站的建設。 因此, 這些前期看得見的“固定成本”和實際運營中看不見的“沉默成本”, 拉長了共用汽車實現盈利的週期, 進而給維持運營增加了難度。

此外, 從長遠角度看, “共用汽車”還會帶來交通擁堵等城市治理問題。 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原本交通已經不堪重負, 如果再湧入大批共用汽車, 那麼恐怕今後交通會更加擁堵。 而且, 汽車不能隨停隨走, 還需要車主找到合適的停車位, 可現在很多城市往往存在“找停車位難”的問題, 這就增加了使用者 “找車位”的麻煩, 很可能會滋生 “亂停車”的現象。

由此觀之, 在共用汽車發展過程中, 怎樣處理好共用汽車與公共軌道交通的對接、怎麼去吸引客戶, 留住客戶、如何實現盈利以及解決佔用城市資源等問題, 亟需各方智慧的解答。 而筆者認為, 這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 還需要依靠政府部門的監管與規劃, 可謂任重而道遠。

所以, 作為“共用經濟2.0”時代的產物,

共用汽車若想走得長遠, 則須集結各方力量, 體現出自身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進步與優勢, 否則, 只能曇花一現。

稿源:荊楚網

作者:顧覲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