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需求前,你要問自己這8個問題

近期一直在梳理需求收集、需求評審流程, 恰好自己帶的起點學院就業班鄰近畢業答辯, 也要模擬需求評審過程, 就寫一寫關於這方面的心得吧。 針對評審要注意的事項, 我梳理了8個問題, 和大家一起聊聊我的理解。

今天要講的, 也是看蘇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一段描述所想到的:在阿裡, 產品經理如果要開展自己的項目, 要定期整理需求, 專門召開立項評審會, 帶著自己的需求和解決方案“過會”, 向資源部門爭取資源。

而在這樣的評審會上坐著的, 都是各實施部門的老大, 本著資源合理利用的原則, 通常他們會很犀利地提出各種問題和質疑, 這就要求產品經理充分理解自己的需求, 做足準備, 否則很容易就被“PK”掉, 不受重視。

儘管很多公司沒阿裡那麼嚴格, 一般都能做到專人專用;但產品經理作為專案的主負責人, 還是有必要在收集需求、評審需求時,

把控需求的合理性, 判斷需求的價值, 從而保證開發實現的需求是有意義的——這對產品經理而言是必要的, 也是很高的要求。

那麼具體來說如何做到呢?本文整理了8個問題, 分別是: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不做會“死人”嗎?你的目標是使用者目標還是我們的目標?這類用戶對我們的優先順序是什麼?你的需求有普遍性麼?能代表多少?怎麼採樣的?這個規劃未來1年是什麼樣?實現規劃路徑如何?這麼多需求, 你打算組建多少人的團隊?都需要什麼能力?怎麼分工?如果只給你2個人怎麼辦?如果只做一件事, 最重要的是什麼?怎麼做?能否給出專案效果是否達成的量化指標?ROI是多少?這個產品, 實際路上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打算怎麼解決?需要大家怎麼配合你,
你打算如何說服大家幫你?你預計要佔用多少開發資源?如何給技術人員帶來成就感和成長?

如果都能客觀清晰有條理地回答出來, 能通過評審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下面就談談我的理解:

1、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不做會“死人”嗎?

這個問題用來評估需求的重要度。 也就是要描述清楚需求的原因, 如果不做, 是否會帶來損失。 回答這樣的問題, 一方面可以站在用戶角度, 描述我們發現用戶在特定場景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這個困難不解決, 短期有什麼影響, 長期有什麼影響;另一方面可以站在客戶角度, 描述客戶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如果無法滿足會造成什麼經濟損失;再一方面可以站在內部人員的角度,

描述日常工作的執行效率問題, 如果不提升, 會損失哪些機會成本。

2、你的目標是使用者目標還是我們的目標?這類用戶對我們的優先順序是什麼?

這個問題用於確認做這件事是為了滿足KPI, 還是滿足用戶需求。 就算是為用戶考慮, 也要權衡是為哪個層級的使用者服務。

C端產品, 使用者一般是金字塔形式分層, 如果是免費產品, 需要更多考慮金字塔底層的使用體驗, 因為他們是根基;如果是付費產品, 則需更多考慮付費用戶, 也就是偏頂層的體驗, 因為他們是收入來源。

當然, 滿足“我們的目標”, 也並不代表是不對的, 通常這種目標就是銷售目標, B端商業變現目標, 滿足這類“客戶”的商業價值,

有時候對企業而言優先順序則是最高的。

3、你的需求有普遍性麼?能代表多少?怎麼採樣的?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說清需求來源和判斷過程。 產品經理採集需求的來源很多, 可以是通過用戶回饋後臺, 或者運營回饋的用戶問題, 或者是一些調研問卷, 再或者是通過使用者行為資料。 那麼在需求整理時, 就要講清楚哪些需求是回饋收集的, 回饋人數有多少, 這些回饋是否能對應到使用者行為資料, 資料的來源是怎麼計算的, 是否能推導出有更多人有同樣的需求等等。

舉個例子, 假設很多用戶回饋說希望App支援夜間模式, 但開發夜間模式成本很高, 這時你就可以在App中先做一個調節亮度的“偽夜間模式”, 觀察使用者點擊行為, 假設每天有大量用戶啟動時調節了亮度,就能初步證明夜間模式功能的存在價值。

4、這個規劃未來1年是什麼樣?實現規劃路徑如何?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很清楚自己提的需求,未來的發展路徑規劃。開發最忌諱的是一次性需求,做完了就完了,沒有可複用性。當然也不是所有需求都要持續維護,實際做的時候,產品經理可以對某個專案提出一些“假設”,這種假設可以是功能使用次數,可以是用戶回饋數,可以是產生價值數。對需求的未來規劃,可以是“分叉”的,比如當資料大於一定量級,用戶正向回饋增加,帶來的商業價值增加,可以繼續增加功能,持續優化,反之則可以考慮轉換方向,或者調整策略,或者直接下線。

5、這麼多需求,你打算組建多少人的團隊?都需要什麼能力?怎麼分工?如果只給你2個人怎麼辦?如果只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怎麼做?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對開發、設計、測試的實現成本有一定估算。可以不用瞭解具體的實現方式,但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評估出團隊成員人數和分工。具體評估是要綜合考慮:業務邏輯的複雜度,前臺頁面的數量,上線時間,第一版品質要求等情況。後半句問題,則是從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和風險控制角度出發,反向要求產品經理能夠給出需求最核心的點,也就是MVP方案,以便在專案產生風險時,能快速應對。

6、能否給出專案效果是否達成的量化指標?ROI是多少?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對專案結果負責。提出需求前,產品經理就要對需求能達成的效果有明確的資料指標預估,尤其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每個資源都是“成本”,實施方可以認為是“投資人”,肯定追求的是最大投資回報率。

7、這個產品,實際路上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打算怎麼解決?需要大家怎麼配合你,你打算如何說服大家幫你?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不僅要描述需求的優點,更要認識到可能產生的風險。

這些風險可能是:

人力風險(團隊磨合、人員變更、水準高低不同等)技術風險(存儲成本、IO壓力、安全加密、防刷機制等)內部風險(臨時需求變更、需求方離職、產品經理經驗不足等)外部風險(政策風險、額外成本、競爭對手壓力等)

羅列可能的風險後,必須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讓大家瞭解到你不僅對目標明確,還明確達到目標的多條路徑。

至於說服的的方法,也是有策略的,有的需要正面回應,有的需要借助外力,有的需要擺出事實,有的需要描繪願景,總之這個時候就考驗產品經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8、你預計要佔用多少開發資源?如何給技術人員帶來成就感和成長?

這個問題是第5個問題的細化版本,通常互聯網產品佔用研發資源是最大的,而研發人員最關心的可能不是支持了什麼業務、滿足了什麼需求,而是這些需求實現後,對他們而言有什麼收穫。

這種收穫,可能是精神層面的,比如用戶的正向回饋,比如給公司帶來了收入,比如提升了品牌影響力,但這些相對較弱;也可能是物質層面的,比如績效獎金,但這些相對持續時間較短。

而實際對技術人員影響最大的,還是技術水準的提升,還是遇到複雜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快感,這些就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因此,建議產品經理瞭解一些技術解決方案,可以針對需求中的技術風險重點說明,從而提升大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至此,全部8個問題也就分享完了,當然,實際評審時,不同公司側重點肯定各有不同,但產品經理無論如何都要對每個需求深入理解,做到有理有據地說服大家跟你幹!產品經理的成就感也就體現在此!我也在這條路上努力著,與你共勉!

#專欄作家#

申悅,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悅讀筆記(ID:pmbox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6氪產品總監,起點學院優秀導師。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假設每天有大量用戶啟動時調節了亮度,就能初步證明夜間模式功能的存在價值。

4、這個規劃未來1年是什麼樣?實現規劃路徑如何?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很清楚自己提的需求,未來的發展路徑規劃。開發最忌諱的是一次性需求,做完了就完了,沒有可複用性。當然也不是所有需求都要持續維護,實際做的時候,產品經理可以對某個專案提出一些“假設”,這種假設可以是功能使用次數,可以是用戶回饋數,可以是產生價值數。對需求的未來規劃,可以是“分叉”的,比如當資料大於一定量級,用戶正向回饋增加,帶來的商業價值增加,可以繼續增加功能,持續優化,反之則可以考慮轉換方向,或者調整策略,或者直接下線。

5、這麼多需求,你打算組建多少人的團隊?都需要什麼能力?怎麼分工?如果只給你2個人怎麼辦?如果只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怎麼做?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對開發、設計、測試的實現成本有一定估算。可以不用瞭解具體的實現方式,但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評估出團隊成員人數和分工。具體評估是要綜合考慮:業務邏輯的複雜度,前臺頁面的數量,上線時間,第一版品質要求等情況。後半句問題,則是從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和風險控制角度出發,反向要求產品經理能夠給出需求最核心的點,也就是MVP方案,以便在專案產生風險時,能快速應對。

6、能否給出專案效果是否達成的量化指標?ROI是多少?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對專案結果負責。提出需求前,產品經理就要對需求能達成的效果有明確的資料指標預估,尤其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每個資源都是“成本”,實施方可以認為是“投資人”,肯定追求的是最大投資回報率。

7、這個產品,實際路上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打算怎麼解決?需要大家怎麼配合你,你打算如何說服大家幫你?

這個問題要求產品經理不僅要描述需求的優點,更要認識到可能產生的風險。

這些風險可能是:

人力風險(團隊磨合、人員變更、水準高低不同等)技術風險(存儲成本、IO壓力、安全加密、防刷機制等)內部風險(臨時需求變更、需求方離職、產品經理經驗不足等)外部風險(政策風險、額外成本、競爭對手壓力等)

羅列可能的風險後,必須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讓大家瞭解到你不僅對目標明確,還明確達到目標的多條路徑。

至於說服的的方法,也是有策略的,有的需要正面回應,有的需要借助外力,有的需要擺出事實,有的需要描繪願景,總之這個時候就考驗產品經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8、你預計要佔用多少開發資源?如何給技術人員帶來成就感和成長?

這個問題是第5個問題的細化版本,通常互聯網產品佔用研發資源是最大的,而研發人員最關心的可能不是支持了什麼業務、滿足了什麼需求,而是這些需求實現後,對他們而言有什麼收穫。

這種收穫,可能是精神層面的,比如用戶的正向回饋,比如給公司帶來了收入,比如提升了品牌影響力,但這些相對較弱;也可能是物質層面的,比如績效獎金,但這些相對持續時間較短。

而實際對技術人員影響最大的,還是技術水準的提升,還是遇到複雜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快感,這些就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因此,建議產品經理瞭解一些技術解決方案,可以針對需求中的技術風險重點說明,從而提升大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至此,全部8個問題也就分享完了,當然,實際評審時,不同公司側重點肯定各有不同,但產品經理無論如何都要對每個需求深入理解,做到有理有據地說服大家跟你幹!產品經理的成就感也就體現在此!我也在這條路上努力著,與你共勉!

#專欄作家#

申悅,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悅讀筆記(ID:pmbox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6氪產品總監,起點學院優秀導師。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