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產品主管,產品總監:為什麼你招不到好的產品經理?

解答標題中的問題, 或許需要我們先從一個入門級的問題開始: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前兩天, 參加一次產品經理交流會, 分享嘉賓提到了一個問題: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坦白講, 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我幾天。

最終還是回到了產品經理誕生的背景, 找到了我認為比較客觀, 並且符合歷史發展的答案。

因此, 冒昧致意各位主管和總監們, 有機會也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產品部門的管理方法以及方向。

現狀

隨著公司的發展, 團隊規模的擴張, 產品經理勢必會發展成產品組, 再到產品部門, 人數也會從1人擴充到數人, 再到十餘人, 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這表示項目獲得了一定的市場認可, 有充足的資本可以招兵買馬。

遺憾的是, 人數的增加隨之產生的價值增加僅僅只有些許, 有的團隊甚至還出現倒退的情況, 也就是說付出了數倍的薪資,

效果卻不如只有一人兩人的時候。

因為文章的原因, 與許多產品朋友有過交流, 超過70%的產品團隊, 尚未實施專案組管理制度, 仍然堅持產品部門管制, 他們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

需求方(有多個), 將需求集中交付給產品主管, 再由產品主管根據成員的空閒狀態分配需求。

其中, 大部分成員, 會逐漸變為“畫圖經理”與“文檔經理”, 少部分成員, 會跳出現有的團隊, 尋找新的機會。

作為主管或者總監而言, 我們會一直抱怨招不到好的產品經理。

產品部門應該是企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 行使的是企業的方向權, 所有的資源, 包括研發, 運營乃至市場資源, 都會因為產品的落地方案而進行調配, 產品經理的角色如此重要, 反過來卻加劇了內部的矛盾,

“為什麼你們的角色那麼重要, 但你們自己卻那麼弱”。

是的, 讓人尷尬的是, 如此重要的一個部門, 在許多企業裡卻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短板, 由此產生的低效, 方向錯誤, 不勝枚舉。

承擔所有壓力的主管或者總監, 除了自己硬抗, 沒有任何辦法, 儘管沒日沒夜的工作, 加班, 面試, 對持續發展的頹勢依然束手無策。

或許, 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幫助。

或許,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個入門級的問題: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第一位產品經理

麥克愛爾洛埃發現:

由幾個人負責同類產品的廣告和銷售, 不僅造成了人力與廣告費用的浪費, 更重要的是容易對顧客造成顧此失彼的印象。

於是, 他提出了“一個人負責一個品牌”的構想:

品牌經理應能夠把銷售經理工作的大部分接過來, 使銷售經理能將主要精力放在銷售產品的工作上。 麥克愛爾洛埃的“品牌管理”法, 得到了以醉心于改革創新而聞名的寶潔公司總裁杜普利的贊同

原文地址:https://wenku.baidu.com/view/dc5b018371fe910ef12df830.html

這是另一個版本的寶潔與產品經理的故事, 文中的“品牌, 即為“產品”之意。

這個小片段, 最近一直影響著我的思考, 我試圖還原產品經理的誕生背景, 嘗試解讀這個片段背後的含義。

從組織架構考慮, “由幾個人負責同類產品”, 與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似乎是相同的。

在部門架構裡, 我們的現狀也是“由幾個人負責同類產品”, 我們的人力資源也是存在極大的浪費現象的, 畢竟無法保障每一次的需求都是飽和的,

必然會出現空位, 而我們的精力也是分散的。

部門制裡, 很難培養出具備領域屬性的產品經理, 因為需求是雜亂的, 或許上一個需求還在做工具模組, 下一個需求可能就要做電商模組了, 來回切換的情況下, 無法在單個領域深入學習和研究, 持續下去, 所有的模組都變成了“畫圖”和“文檔”。

而產品經理缺少對領域的深入研習, 會直接導致文中所提到的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影響, 是我們完全無法避免的結果, 我相信產品主管和總監們, 一定曾經遇見過類似的情況, 並為此感到懊惱。

由於缺少對用戶的研究, 不瞭解用戶的需求, 最終實現了一些有損用戶價值的功能, 導致大量用戶的流失。

比如一次想當然的“改版”, 無視忠實用戶的使用習慣, 貪圖理論的產品設計,版本更新後,出現大量用戶流失,或是因為抵觸新版本,或是因為“陌生”,或是因為“學不會”。

“更重要的是容易對顧客造成顧此失彼的印象”

在產品經理誕生的故事裡,因為精力的分散,忽視了針對性顧客的感受,傷害了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是促成“產品經理”這一崗位誕生的主要原因。

遺憾的是,我們似乎僅僅沿襲了產品經理的頭銜,但卻並沒有成功建立“產品經理”誕生的環境!!!

這就好像我們買回來了烘培的各種材料,也學會了烹飪的各種技能,但卻沒有開通水,電,天然氣。

不論食材,設備,技能多麼專業, 也沒有辦法在無水,無電,無氣的環境下進行烘培。

“一個人負責一個品牌”會怎麼樣呢?

麥克愛爾洛埃爭取到了一次嘗試的機會,第一位產品經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了。

我甚至猜想,產品經理或許並不是一個以人為主的崗位,而是由環境和制度自然孕育的一個崗位,或許當我們滿足這個條件時,也就具備了擁有“真正產品經理”的前提條件。

抛磚引玉

當我把故事當中的四個關鍵含義組合以後,找到了“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這一問題的答案,而這個答案讓我興奮不已。

由幾個人負責同類產品

導致人力與資源的浪費

導致對用戶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

一個人負責一款產品。

你的產品經理,是否能為一款產品負責呢?

我們繼續深入探討一下。

在寶潔的故事裡,產品經理是在一定的管理制度下產生的,也就是產品經理管理體系,是由體系, 環境所催生出來的一個角色,是為一款產品最終的市場結果負責的角色。

我們沒有辦法找到好的產品經理,或許最關鍵的原因不在於人不好招,而在於我們並未真正的搭建產品經理管理體系,並未建立“一個人負責一個產品”的客觀環境。

換言之,如何改變公司的管理體制,如何劃分產品線,是作為主管,作為總監的我們決定踐行產品驅動需要邁出的第一步,只有我們先做了產品線的分割,才能找到對應的人為對應的產品負責。

關於產品線的劃分,並不是要求有多款獨立產品,實際上伴隨著使用者量級的提升,一款產品裡也會被拆分成多條產品線,這一才能保證產品的正常反覆運算和優化。

就像去哪兒網,優酷等成熟的產品,實際上是由多個專案組,多個產品線共同構造而成的,其中,每一位元產品經理需要對自己所屬的模組負責。

比如優酷的播放機專案組,和會員專案組,去哪兒網的機票事業部和專車事業部。

以上都是在一款產品裡拆分出的多個產品線。

我是一位元產品經理嗎?

話題回到原點,如果你不是主管或者總監,只是一位元產品經理,不如嘗試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是一位元產品經理嗎?

答案就在於你是否為某一個產品負責。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傳遞給我們的產品主管和產品總監們,如果能推動部分企業,開始建立產品經理誕生的環境,開始劃分專案組,產品線,我將由衷感到欣喜。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近6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擅長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貪圖理論的產品設計,版本更新後,出現大量用戶流失,或是因為抵觸新版本,或是因為“陌生”,或是因為“學不會”。

“更重要的是容易對顧客造成顧此失彼的印象”

在產品經理誕生的故事裡,因為精力的分散,忽視了針對性顧客的感受,傷害了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是促成“產品經理”這一崗位誕生的主要原因。

遺憾的是,我們似乎僅僅沿襲了產品經理的頭銜,但卻並沒有成功建立“產品經理”誕生的環境!!!

這就好像我們買回來了烘培的各種材料,也學會了烹飪的各種技能,但卻沒有開通水,電,天然氣。

不論食材,設備,技能多麼專業, 也沒有辦法在無水,無電,無氣的環境下進行烘培。

“一個人負責一個品牌”會怎麼樣呢?

麥克愛爾洛埃爭取到了一次嘗試的機會,第一位產品經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了。

我甚至猜想,產品經理或許並不是一個以人為主的崗位,而是由環境和制度自然孕育的一個崗位,或許當我們滿足這個條件時,也就具備了擁有“真正產品經理”的前提條件。

抛磚引玉

當我把故事當中的四個關鍵含義組合以後,找到了“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這一問題的答案,而這個答案讓我興奮不已。

由幾個人負責同類產品

導致人力與資源的浪費

導致對用戶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

一個人負責一款產品。

你的產品經理,是否能為一款產品負責呢?

我們繼續深入探討一下。

在寶潔的故事裡,產品經理是在一定的管理制度下產生的,也就是產品經理管理體系,是由體系, 環境所催生出來的一個角色,是為一款產品最終的市場結果負責的角色。

我們沒有辦法找到好的產品經理,或許最關鍵的原因不在於人不好招,而在於我們並未真正的搭建產品經理管理體系,並未建立“一個人負責一個產品”的客觀環境。

換言之,如何改變公司的管理體制,如何劃分產品線,是作為主管,作為總監的我們決定踐行產品驅動需要邁出的第一步,只有我們先做了產品線的分割,才能找到對應的人為對應的產品負責。

關於產品線的劃分,並不是要求有多款獨立產品,實際上伴隨著使用者量級的提升,一款產品裡也會被拆分成多條產品線,這一才能保證產品的正常反覆運算和優化。

就像去哪兒網,優酷等成熟的產品,實際上是由多個專案組,多個產品線共同構造而成的,其中,每一位元產品經理需要對自己所屬的模組負責。

比如優酷的播放機專案組,和會員專案組,去哪兒網的機票事業部和專車事業部。

以上都是在一款產品裡拆分出的多個產品線。

我是一位元產品經理嗎?

話題回到原點,如果你不是主管或者總監,只是一位元產品經理,不如嘗試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是一位元產品經理嗎?

答案就在於你是否為某一個產品負責。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傳遞給我們的產品主管和產品總監們,如果能推動部分企業,開始建立產品經理誕生的環境,開始劃分專案組,產品線,我將由衷感到欣喜。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近6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擅長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