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紫禁城遭空襲,三顆炸彈讓末代皇帝改口退位,來者被稱北洋之虎

俗話說: 亂世英雄起四方, 有槍就是草頭王。 在中國封建王朝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如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 中國這後五代開國皇帝, 可謂各個都是打江山的好手, 沒本事的人, 豈能輕易打下這千里江山?

紫禁城

當然話又說回來, 又有一種說法叫做: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難。 其實我是不贊同這個說法的, 打江山應該是更難一些。 至於為什麼每朝每代的終結都是落敗收尾, 自然是開國皇帝的後代子孫不思進取, 坐享其成導致江山垮掉。 而並不是因為皇帝“守江山”這件事有多難, 難的是人心沒有鬥志了, 皇家後代們成了一群好吃懶做的豬。

清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是愛新覺羅·溥儀, 作為醇親王的後代, 三代人出了兩任皇帝, 也算是這個家族的造化, 按照清朝襲承皇位的規矩,

理論上是輪不到這個家族的。 其原因, 自然是臭名昭著的慈禧從中作梗。 好在溥儀比他的伯父光緒要幸運一些, 剛當上皇帝, 慈禧便見了西天如來佛祖。

溥儀

溥儀不同于清王朝的其他皇帝, 如果說前幾任皇帝的形象是是弱不禁風、碌碌無為的,

那麼對於溥儀來說, 他連登臺亮相的機會都沒有, 雖然得了個皇帝, 可是當皇帝時才三歲, 坐了三年皇帝冷板凳, 被袁世凱逼下了台。 登基和退位對於溥儀來說, 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他還是一個孩子, 他需要再長大些。

1917年的溥儀, 已經長到12歲, 離他退位已經過去了近六年。 這六年他雖然已經不是外界公認的皇帝, 但是在紫禁城裡, 他依舊是太監宮女、滿清遺老眼中的皇帝, 依舊享受皇帝的待遇。 而再次讓溥儀登上皇位、昭告天下他是皇帝、恢復帝制, 是滿清遺老們的心願。

袁世凱

機會說來就來了。 1916年, 袁世凱去世, 北洋政權青黃不接, 市井中討論復辟的聲音越來越大, 加之北洋勢力之一的張勳主張復辟, 這讓紫禁城的的人開心極了, 因為這是讓溥儀再次登基的大好機會, 又能夠過上給皇帝磕頭的好日子。 有了張勳的支持, 清室的復辟大業, 就像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如眾人所願, 1917年12歲的溥儀重登寶座昭告天下。 不過清王朝的這幫人有點得意忘了形, 北洋政權雖然對紫禁城表示尊重,

但並不會給紫禁城磕頭的。 溥儀再次登基後, 群臣建議給北洋政權的黎元洪下一封詔書, 讓他自己自動退位, 北洋的人自然不吃這一套, 直接拒絕接受。 而紫禁城的人又給黎元洪下了一道詔書, 賜其自盡。

段祺瑞

可見這些都是多麼荒唐的事情, 在溥儀再次登基的那天起,就引起了反對帝制的討逆軍的討伐,並且討逆軍逐漸向北京城逼近。只有500辮子軍的張勳畢竟力量薄弱,面對氣勢洶洶的討逆軍,沒守多久便棄城逃命去了。紫禁城裡邊頓時亂了鍋,直到以北洋之虎之稱的段祺瑞率領討逆的北洋軍向紫禁城發起空襲。

這天,紫禁城裡的無論是太監還是皇帝,都在悠閒地玩耍,突然上空有飛機飛過,然後地面響起巨大的爆炸聲,眾人們嚇得四散逃命。溥儀被太監們簇擁著跑到養心殿,太監紛紛拉下走廊上的雨簾——他們以為臥室和雨簾是面對空襲最好的措施,當然這也不怪他們孤陋寡聞,這次空襲是這個國家史上面臨的第一次空襲,第一次聽到爆炸聲的溥儀嚇得渾身發抖躲在養心殿的床榻上。

紫禁城

好在段祺瑞空襲的飛機只扔下三顆小炮彈就走了,一個炸傷了一名轎夫,一個炸壞了御花園水池的一個角,一個落在了紫禁城的瓦簷上沒有爆炸,而在瓦簷下一群太監正圍在一起賭錢,頓時被嚇個半死。段祺瑞的空襲,自然是對溥儀再次當皇帝表示“恐嚇”,果然效果是達到了,第二天紫禁城頒佈溥儀退位詔書。

在溥儀再次登基的那天起,就引起了反對帝制的討逆軍的討伐,並且討逆軍逐漸向北京城逼近。只有500辮子軍的張勳畢竟力量薄弱,面對氣勢洶洶的討逆軍,沒守多久便棄城逃命去了。紫禁城裡邊頓時亂了鍋,直到以北洋之虎之稱的段祺瑞率領討逆的北洋軍向紫禁城發起空襲。

這天,紫禁城裡的無論是太監還是皇帝,都在悠閒地玩耍,突然上空有飛機飛過,然後地面響起巨大的爆炸聲,眾人們嚇得四散逃命。溥儀被太監們簇擁著跑到養心殿,太監紛紛拉下走廊上的雨簾——他們以為臥室和雨簾是面對空襲最好的措施,當然這也不怪他們孤陋寡聞,這次空襲是這個國家史上面臨的第一次空襲,第一次聽到爆炸聲的溥儀嚇得渾身發抖躲在養心殿的床榻上。

紫禁城

好在段祺瑞空襲的飛機只扔下三顆小炮彈就走了,一個炸傷了一名轎夫,一個炸壞了御花園水池的一個角,一個落在了紫禁城的瓦簷上沒有爆炸,而在瓦簷下一群太監正圍在一起賭錢,頓時被嚇個半死。段祺瑞的空襲,自然是對溥儀再次當皇帝表示“恐嚇”,果然效果是達到了,第二天紫禁城頒佈溥儀退位詔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