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天生是詩人,大人卻失去了耳朵

孩子的世界有別于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語言也有別于成人的語言。 記得豐子愷先生說過, 由兒童變為成人就好比青蟲變為蝴蝶,

而青蟲的生活和蝴蝶是大不相同的。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2月1日《南方週末》)

作為圖書編輯, 最開心的事莫過於自己做的書受到讀者青睞。 2017年10月, 我做責編的《孩子們的詩》, 甫一上市就在網上爆紅, 多地出現斷貨的情況。 從目前看到的讀者評論裡, 被孩子們感動的很多很多。 看來, 孩子的詩句真的喚醒了每個人心中都有的童真。

其實我第一次看到這些孩子寫的詩句, 就是這種感覺。 比如, 看到《挑媽媽》的那一刻, 馬上想到自己小時候也想像過“在天上挑媽媽”的場景。 不過看多了孩子的作品, 我們發現有些題材出現幾率特別高:太陽、月亮、星星、春天、影子、爸爸、媽媽……或許這就是孩子的世界, 元素單一甚至單調。 綜合考慮到讀者的閱讀體驗,

在這些常見題材的詩裡, 我們最後選取了少數特別有想像力的。 像“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語言簡單, 但極具衝擊力。 為什麼會用“燙”字?網友猜測, 孩子家裡一定有家長抽煙, 所以會聽到“燙了個洞”這樣的表述。

我們也發現, 孩子其實不太清楚“詩是什麼”, 更沒有學習過詩歌的好壞要怎麼評, 但這並不妨礙孩子們寫出充滿奇思妙想的詩篇。 比如, 七歲的李雨融說:“寫詩有點像拍蚊子/有時候我一不小心/就按死了一隻/有時候/我拼命地拍打/卻怎麼也打不到它/我覺得寫詩/就是這樣。 ”哈哈, 也真是這麼一回事兒。 有時候, 孩子為了完成作業、參加比賽硬寫出來的詩歌, 還不如他們平時脫口而出的句子呢。

不過, 我也留意到網上有人質疑這些詩句不是孩子們寫的。

也許, 是這些句子超出了他們對孩子漢語運用能力的想像吧。 在這個疑問面前, 我想更有發言權的應該是那些做了父母的讀者。 很多家長說, 讀了這本書之後, 瞬間想起自家孩子也說過很多有詩意的句子。

確實, 小詩人們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啟發。 書中很多小詩人, 都是在父母啟發下養成了用詩句記錄生活的習慣。 比如, 鐵頭小時候看到陽光很好, 對媽媽說:“我想到陽光裡洗洗手”, 於是媽媽開始鼓勵鐵頭記錄下來這些句子。 那時候, 他的本子上還常常有用拼音代替的字。 還有另一位小詩人姜馨賀, 兩三歲的她曾跟爸爸說:大蝴蝶沒有小蝴蝶好捉, 因為大蝴蝶“經歷了太多往事”。

這句話讓姜爸爸很驚豔, 於是開始有意地幫她作記錄(當時馨賀還不會寫字)。 有時候姜爸爸試圖給姜馨賀提意見:“這個詞是不是換一個效果會更好?”這時姜馨賀就會傲嬌地說:“是我的作品還是你的作品?”

呵呵, 孩子的世界有別于成人的世界, 孩子的語言也有別于成人的語言。 記得豐子愷先生說過, 由兒童變為成人就好比青蟲變為蝴蝶, 而青蟲的生活和蝴蝶是大不相同的。 豐先生告誡成年人:“對待孩子, 切不可在青蟲身上裝上翅膀, 教他同蝴蝶一起飛翔;而應是蝴蝶收起翅膀, 同青蟲一起爬行。 ”誠哉斯言,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 只是成人失去了聽見詩的耳朵。 但願為人父母者, 能夠呵護孩子的“詩心”, 能夠聽懂孩子的“詩意”,

請用心記錄孩子靈光閃現的句子;切不可像“拍蚊子”一樣, 一不小心就按死一隻, 要知道你一不小心也可能扼殺孩子的詩心!

(作者為出版社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