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曾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如果能被實現,中國將比現在更加強大

每年的10月1日, 是國慶日, 天安門廣場上面用升國旗, 唱國歌來紀念我們的國家誕生之日。 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值得留念的事情, 但是很少人知道為什麼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而不是六星七星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說起這一段歷史, 還跟袁世凱, 慈禧有非常大的關係。

雖然五星紅旗的五顆星, 如今代表的意義不一樣, 其實剛開始設計的時候, 跟當時袁世凱的五大民族“共和”的國旗非常的相似。

五族共和是當時民國成立初期的一個政治口號, 這五族分別代表的是漢族(紅色), 滿族(黃色), 蒙古族(藍色), 回族(白色), 藏族(黑色), 所以大家也應該清楚, 為什麼我們的國旗是紅色的其實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

因此, 民國期間的國旗是五色的條狀樣子的, 提倡五大民族共和, 是在清末期間, 當時慈禧和光緒皇帝派人去到國外考察憲政, 當時去考察的都是滿人以溥儀的老爸為首。 回國以後, 寫了一份提案《條陳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

提案的內容主"憲政之基在弭隱患, 滿漢之界宜歸大同", "放棄滿洲根本, 化除滿漢畛域, 諸族相忘, 混成一體", 這是當時提倡滿漢平等, 五大民族共和的主張。

五族大同是立憲運動時期滿人的主流, 1912年, 孫中山先生, 在任臨時民國大總統的宣言上第一次發表了"五族共和"論, 是國家之根本。

從歷史版圖上來看, 民國政府是完全繼承了清朝所有的遺留, 自然而來的也保留了, 利於社會發展和諧的政策。 當時清帝退位的時候,

詔書還明確指出“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等到袁世凱的時候, 袁世凱自然而然的保留了歷史延續性, 並且在上面更加推崇備至, 1912年3月份, 袁世凱頒佈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承認了五大民族所在地為中華民族統一地區。 實際上, 當時很多人反對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緩和彼此之間的矛盾。

並且在4月份頒發了《大總統袁世凱命令》, 主要說明的問題就是現在五族共和, 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為我中華民國領土, 則蒙、藏、回疆各民族, 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 不可以像古代一樣, 有自己的藩屬稱呼。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 袁世凱雖然臭名昭著。 但是也為中國做了一件好事情, 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以至於也沒有在改朝換代之時, 讓中國原有的領土分裂。 只是當時這個主張, 雖然頒發了, 但也只是明面上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清朝的時候。 慈禧就大力主張。 實現了這一主張, 那麼相信後來的中國將會更加的強大。 在清朝末期, 也不會受到列強的侵犯。

也不會受到列強的侵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