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預見未來,汽車行業的“「可能」與「不能」

Bob Lutz爺爺的“汽車行業消失論”給我很大觸動。

帶著諸如“汽車會和馬車一樣消失?未來的汽車還是汽車嗎?”的疑問, 我到達拉斯維加斯, 在CES2018尋找答案。

拉斯維加斯之行

我在2018 CES 現場跟同行交流互動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消費電子展, CES一直都被圈內人稱為未來一年的“科技風向標”。 今年的CES期間, 我重點留意了智慧終端機的新鮮事物, 包括智慧手機、超高分別率電視, 以及人工智慧的大量運用。 在這期間, 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展也是我關注的重點。 當然, 我還觀摩了一些新興造車勢力的產品, 與蔚來、威馬等也有交流和互動。 連續5天、平均每天20000+步的行程下來, 我曾經的一些觀點得以驗證:

互聯化和數位化, 最終會讓汽車變成一輛更好的汽車, 而不是一部平庸的智慧手機。 對比三星、索尼等大廠推出的最新智慧科技產品, 我越發意識到, 由於產品屬性和週期的不同,

汽車產品遠落後於手機等智慧終端機的更新速度(拜騰量產車還是引起了我很大興趣的)。 究其產品本身, 汽車產品的首要功能仍是出行, 智慧化、數位化只會在此基礎上, 從功能、便捷性以及服務體驗上, 產生更多附加價值。 富豪推出“數位鑰匙”(可分享給家人), 與谷歌合作開發下一代原生態安卓作業系統, 乃至於未來更加豐富的數位化服務平臺(下文會有提及), 都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

富豪Sensus智慧車載互聯系統

3年之內, 自動駕駛汽車將走入平常百姓家。 CES期間我受邀參加了Zenuity公司的晚宴。 額外提一句, Zenuity是2016年由富豪汽車與Autoliv公司合資成立的新公司, 專攻自動駕駛以及主動安全軟體, CEO是我的老同事。 借此次機會, 我打聽到一些開發進度的內幕消息,

再結合Waymo、Nvidia的新進展(Drive Xavier自動駕駛晶片等), 得出了這個結論。 這也正是為什麼富豪計畫2021年推出SAE4級量產車。 也是基於這個目標, 富豪去年啟動Drive Me, 將自動駕駛測試車輛交付用戶, 同時還與Nvidia、Uber、Autoliv建立長期合作。

富豪自動駕駛技術完整系統解決方案

富豪純電動車

共用出行將進一步刺激新車的銷量上升, “出行大戰”才剛剛開始。 去年和今年CES期間, 我經常使用Uber和Lyft, 更豐富的功能、專設的停車點, 愈發讓我體會到共用出行的便捷。 而對於行業內“共用出行”, 我持保留態度:不管是共用出行刺激的用車需求上升, 還是汽車高效使用帶來的產品加速折舊, 都會刺激新車銷量進一步上升。 未來的出行服務, 不僅在數量上會進一步迅速增長, 在內容與服務上也會進一步細分。 相對于體量龐大的出行需求市場, 未來車企與出行企業間的競爭, 不應是甲乙雙方角色的重新定義, 而應是服務的差異化競爭。 富豪也在2017年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Sunfleet, 目前在北歐市場做的不錯。

富豪“快遞到車”服務

矽谷之行

按照往年的慣例, CES之後我往往會直奔汽車之城Detroit, 參加一年一度的北美車展。 今年有些不一樣——我來到加州, 拜訪位於那裡的美國同事們。

富豪汽車在加州的研發中心位於矽谷和洛杉磯兩座城市:洛杉磯技術中心成立於1986年, 擁有設計與娛樂實驗室, 與知名的ACCD(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有合作關係, 主攻未來汽車概念和未來汽車設計。 對富豪具有重要意義的XC90、XC60、V40, 乃至於Air Motion、C26概念車都誕生於這裡。 美國汽車圈有句老話, 產品在洛杉磯做得好, 一定會在美國大賣, 隨之而來的就是全球市場。

而矽谷技術中心成立於2016年。 這裡更偏重新興技術和數位化研發, 這對於我來說算得上是全新的領域, 充分滿足了我的求索欲望。 我們和其他的一些科技公司都保持非常良好的關係,另外還和一些創業的公司、院校保持很好的聯繫,我們的很多創新都不是我們自己一個人做的,是和我們的一些合作夥伴一起來做的,這樣的話叫做co-creation。得益于數位化服務的旺盛需求,這裡的發展受到總部大力支持,未來一年預計將擴張至2-3倍。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這裡的人才來自“五湖四海”。以Zaki為例,他此前負責麥當勞在三藩市的資料化創新中心,從未接觸汽車行業,目前是矽谷研發中心的負責人。首席資料官Atif Rafiq曾就職於American Online、Yahoo、Amazon等公司。他們此前都不曾服務汽車公司,不過在數位化技術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專家。當然,在加入富豪之前,我就職于麥肯錫,雖然也服務於汽車產業,但親身“造車”卻還是頭一遭。我相信就人才機制而言,其他車企是做不到這樣開明的,轉型數位化的決心也可見一斑。

工作人員向媒體介紹富豪研發中心

還有一個好玩的地方,Google跟這裡只有一街之隔,Google工程師們,經常來這裡串門,Apple、Uber也不過幾分鐘的路程。在矽谷,富豪與Google、Uber這樣的科技公司,以及創業、風投公司,都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也正是因為“科技前哨站”的地理優勢,和開放包容的文化土壤,這裡每時每刻都可能有新點子冒出。

源自于注重人文關係的企業文化,服務是矽谷中心的研發重點。舉個栗子,這裡開發出Volvo Concierge Service,目前主要是加油和洗車。與傳統加油不太一樣,汽車加入了智慧互聯服務系統,服務中心可以知道車輛即時狀況,並向車主推送資訊,車主甚至無需等在車旁,只需要向服務中心“下單”,就可以享受上門加油、洗車服務,簡直是“懶人”福音。在美國,通過與當地燃油供應商的合作,這項服務大約覆蓋了30%的地區。

在手機端體驗Volvo Concierge Service

與這個類似的,還有Volvo On Call。這款APP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體驗過,可以實現遠端鎖車、熱車、空調等功能,但未來肯定不止於此。我們希望集成共用汽車的功能,舉個例子,可以通過APP向他人分享使用權,而你可以通過APP看到他開了多久,用了多少油。瞭解永遠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深入分享的基礎。

去年9月,富豪收購了Luxe技術平臺。與富豪一樣,Luxe的理念是“便捷客戶生活”。Luxe的核心就是一個運用演算法驅動包含各個模組的平臺,富豪的目標是把這些作為資料化空間客戶服務的基礎,一方面可以實現“代客泊車”等車輛取送服務,另一方便可以優化現有的管家服務。

從90年傳承的安全、品質與環保,到如今堅定發展智慧互聯、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共用出行,有這樣一家汽車公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在如此炙熱地思考著未來的汽車技術和汽車行業。這也使我堅信,汽車在較長時間內都不會消亡。你們看呢?

我們和其他的一些科技公司都保持非常良好的關係,另外還和一些創業的公司、院校保持很好的聯繫,我們的很多創新都不是我們自己一個人做的,是和我們的一些合作夥伴一起來做的,這樣的話叫做co-creation。得益于數位化服務的旺盛需求,這裡的發展受到總部大力支持,未來一年預計將擴張至2-3倍。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這裡的人才來自“五湖四海”。以Zaki為例,他此前負責麥當勞在三藩市的資料化創新中心,從未接觸汽車行業,目前是矽谷研發中心的負責人。首席資料官Atif Rafiq曾就職於American Online、Yahoo、Amazon等公司。他們此前都不曾服務汽車公司,不過在數位化技術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專家。當然,在加入富豪之前,我就職于麥肯錫,雖然也服務於汽車產業,但親身“造車”卻還是頭一遭。我相信就人才機制而言,其他車企是做不到這樣開明的,轉型數位化的決心也可見一斑。

工作人員向媒體介紹富豪研發中心

還有一個好玩的地方,Google跟這裡只有一街之隔,Google工程師們,經常來這裡串門,Apple、Uber也不過幾分鐘的路程。在矽谷,富豪與Google、Uber這樣的科技公司,以及創業、風投公司,都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也正是因為“科技前哨站”的地理優勢,和開放包容的文化土壤,這裡每時每刻都可能有新點子冒出。

源自于注重人文關係的企業文化,服務是矽谷中心的研發重點。舉個栗子,這裡開發出Volvo Concierge Service,目前主要是加油和洗車。與傳統加油不太一樣,汽車加入了智慧互聯服務系統,服務中心可以知道車輛即時狀況,並向車主推送資訊,車主甚至無需等在車旁,只需要向服務中心“下單”,就可以享受上門加油、洗車服務,簡直是“懶人”福音。在美國,通過與當地燃油供應商的合作,這項服務大約覆蓋了30%的地區。

在手機端體驗Volvo Concierge Service

與這個類似的,還有Volvo On Call。這款APP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體驗過,可以實現遠端鎖車、熱車、空調等功能,但未來肯定不止於此。我們希望集成共用汽車的功能,舉個例子,可以通過APP向他人分享使用權,而你可以通過APP看到他開了多久,用了多少油。瞭解永遠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深入分享的基礎。

去年9月,富豪收購了Luxe技術平臺。與富豪一樣,Luxe的理念是“便捷客戶生活”。Luxe的核心就是一個運用演算法驅動包含各個模組的平臺,富豪的目標是把這些作為資料化空間客戶服務的基礎,一方面可以實現“代客泊車”等車輛取送服務,另一方便可以優化現有的管家服務。

從90年傳承的安全、品質與環保,到如今堅定發展智慧互聯、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共用出行,有這樣一家汽車公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在如此炙熱地思考著未來的汽車技術和汽車行業。這也使我堅信,汽車在較長時間內都不會消亡。你們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