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汽車工業彎道超車靠汽車科技?怕不是走了彎路!

【PConline 雜談】剛從村裡的翠花二狗變回高大上寫字樓裡的Lucy 和Tony們, 想必都會驚訝在自己成長的那些小城中竟然也能用上打車軟體,

從各大城市開回來的奧寶奔更是數量讓人咋舌。 除了感慨別人怎麼就那麼富自己還是每天都得擠地鐵之外, 從側面來看, 也是證明汽車市場消費力的不斷攀升。

據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發佈的資料, 2017年12月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274.6萬輛, 同比增長1.0%,

環比11月增長11.4%。 1-12月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2376.4萬輛, 同比增長2.1%。 而據《華爾街日報》消息, 亞洲購車者是汽車銷量上升的主推動力, 全球銷售的汽車超過25%由中國顧客購得。 另據美國汽車新聞網站WardsAuto.com 統計, 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首次突破9000萬輛。

多方面媒體資料表明, 中國內地已經是全球汽車市場的一大重要消費市場,

未來中國市場的需求很有可能圍繞著中國內地市場來走。 放眼現在全球汽車發展, 新能源和智慧化是兩大熱點主題, 那麼是否會對國人的選購產生一定影響, 甚至讓中國的汽車工業有領先世界的資本?向來關注智慧行業發展的筆者, 最近也看到了兩則和汽車科技發展相關的新聞。

來個無人駕駛, 就能加速剁手?

近日, 浙江省官方表示將要在已經分段批復的杭甬複綫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公路上建設全國首條超級高速公路, 值得一提的是, 這條超級高速公路未來還將全面支持自動駕駛。 浙江省將在這條超級高速公路上構建大資料驅動的智慧雲控平臺, 通過智慧系統、車輛管控, 有效提升高速公路運行速度, 使車輛平均運行速度提升20—30%。

無獨有偶, 據外媒分析, 中國很可能會在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上取得領先, 甚至有可能超過現階段普遍被認為技術領先的美國, 但並不是因為技術上的優勢。 德國一家技術服務公司宣稱, 中國公眾更願意接受自動駕駛汽車, 主要是因為他們相信該項技術, 並且相比美國人更加放心交出自己的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2017年12月發佈了一項調查結果認為,中國成年人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看法更加積極。在1萬名受訪者中,83%的中國成年人認同“我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懷有希望”的說法,而美國成年人中這一比例只有50%。

自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浮出水面,無人駕駛這一前無古人的專案,首先受到了稱得上是先行者的互聯網公司關注,進而逐漸影響到傳統車企的關注。甚至是相關政府部門,也通過修改法律,升級基建,來迎合這股潮流的趨勢。不過,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瘋狂之後,擁有更長遠歷史和更豐富經驗的傳統車企,卻從狂熱漸漸追逐,變成了冷靜規劃。

事實上,傳統汽車巨頭們還是沒有放棄無人駕駛的發展,今年年初在各大媒體管道發佈的奧迪智慧駕駛廣告,正是一種對未來的襲擊。不過對於傳統車企,發展自動駕駛的前提是,不能影響現階段的產品開發與銷售。能佐證這一觀點的例子,前有福特前 CEO Mark Field 卻因過度強調科技轉型、忽視現有產品而被董事會彈劾下臺,後有富豪也將自己原定於今年啟動的自動駕駛測試專案「Drive Me」推遲到了 2021 年。

傳統車企對智慧駕駛的態度從熱到冷,證明現在仍未能平民化的汽車科技,甚至比新能源化吸引力更低。很多一開始對汽車科技抱有極大熱情的科技愛好者,也逐漸在互聯網公司雷聲大雨點小的態勢中逐漸冷靜下來。倒是在深圳試運行無人公交的時候,由於某些公眾號的以訛傳訛,煽動了部分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的情緒。話說回來,對於那些有購車需求的朋友,汽車科技也許是他們會關注的買點,那麼他們會抱有怎樣的態度呢?

消費者現階段需要怎樣的車?

根據易車攜手車慧、騰訊社交廣告發佈的《2017-2018中國購車用戶洞察》可知,從細分市場這個角度觀察,SUV和MPV的被關注度大大提高,證明空間仍然是現階段購車的第一訴求。其次,油耗和配置也是大家熱衷關注的購車要點。汽車科技在其中的表現,也許只在“配置”這一個點上,佔據一些輕微的位置,對消費者決策所起的作用,還是微乎其微。

雖然著名汽車節目TopGear前主持人Jemery Clarkson說過的“如果一輛車不能讓你每次上車感到興奮,那它僅僅是個出行工具而已。如果你的車只是個工具,那還不如去搭公車。”這句話有些偏激,但也從一個角度表明,也許無人駕駛也許更加適合在出色的路政情況下,解放公共交通工具駕駛員。

對於有能力購置汽車的消費者,一貫關注的,例如硬體調教、空間表現、油耗養護等傳統因素,加上一個堪稱是“行走平板”的大號車機,也許會更讓他們感到滿意。就自主品牌車企中的表現而言,擁有強大的機械開發團隊,近來還跟騰訊展開智慧方面合作的廣汽傳祺,也許是未來一段時間中有機會打好汽車智慧化這張牌的潛力股。即便如此,消費者更加關注的,仍然是傳統因素對駕乘體驗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2017年12月發佈了一項調查結果認為,中國成年人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看法更加積極。在1萬名受訪者中,83%的中國成年人認同“我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懷有希望”的說法,而美國成年人中這一比例只有50%。

自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浮出水面,無人駕駛這一前無古人的專案,首先受到了稱得上是先行者的互聯網公司關注,進而逐漸影響到傳統車企的關注。甚至是相關政府部門,也通過修改法律,升級基建,來迎合這股潮流的趨勢。不過,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瘋狂之後,擁有更長遠歷史和更豐富經驗的傳統車企,卻從狂熱漸漸追逐,變成了冷靜規劃。

事實上,傳統汽車巨頭們還是沒有放棄無人駕駛的發展,今年年初在各大媒體管道發佈的奧迪智慧駕駛廣告,正是一種對未來的襲擊。不過對於傳統車企,發展自動駕駛的前提是,不能影響現階段的產品開發與銷售。能佐證這一觀點的例子,前有福特前 CEO Mark Field 卻因過度強調科技轉型、忽視現有產品而被董事會彈劾下臺,後有富豪也將自己原定於今年啟動的自動駕駛測試專案「Drive Me」推遲到了 2021 年。

傳統車企對智慧駕駛的態度從熱到冷,證明現在仍未能平民化的汽車科技,甚至比新能源化吸引力更低。很多一開始對汽車科技抱有極大熱情的科技愛好者,也逐漸在互聯網公司雷聲大雨點小的態勢中逐漸冷靜下來。倒是在深圳試運行無人公交的時候,由於某些公眾號的以訛傳訛,煽動了部分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的情緒。話說回來,對於那些有購車需求的朋友,汽車科技也許是他們會關注的買點,那麼他們會抱有怎樣的態度呢?

消費者現階段需要怎樣的車?

根據易車攜手車慧、騰訊社交廣告發佈的《2017-2018中國購車用戶洞察》可知,從細分市場這個角度觀察,SUV和MPV的被關注度大大提高,證明空間仍然是現階段購車的第一訴求。其次,油耗和配置也是大家熱衷關注的購車要點。汽車科技在其中的表現,也許只在“配置”這一個點上,佔據一些輕微的位置,對消費者決策所起的作用,還是微乎其微。

雖然著名汽車節目TopGear前主持人Jemery Clarkson說過的“如果一輛車不能讓你每次上車感到興奮,那它僅僅是個出行工具而已。如果你的車只是個工具,那還不如去搭公車。”這句話有些偏激,但也從一個角度表明,也許無人駕駛也許更加適合在出色的路政情況下,解放公共交通工具駕駛員。

對於有能力購置汽車的消費者,一貫關注的,例如硬體調教、空間表現、油耗養護等傳統因素,加上一個堪稱是“行走平板”的大號車機,也許會更讓他們感到滿意。就自主品牌車企中的表現而言,擁有強大的機械開發團隊,近來還跟騰訊展開智慧方面合作的廣汽傳祺,也許是未來一段時間中有機會打好汽車智慧化這張牌的潛力股。即便如此,消費者更加關注的,仍然是傳統因素對駕乘體驗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