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跟著《舌尖3》吃過這十道正宗蘇幫菜,才算是真的來過蘇州!

不知不覺《舌尖3》已經放到第五集啦!

蘇州美食也是頻頻在節目中露臉

先是第三集講了蘇州文會宴

昨天松鼠鱖魚、蟹粉豆腐等蘇幫菜也齊齊亮相

有些人覺得蘇州文會宴太高端, 不夠接地氣, 那麼昨天播出的幾道蘇幫菜則是最能代表蘇州美食的。 2018年的吃貨心願, 吃過這幾道正宗的蘇幫菜, 才算是真的來過蘇州, 人生才真正圓滿!

兩位蘇州人霸屏《舌尖3》

在《舌尖3》第五集《食》的一開頭, 就被兩位蘇州人霸屏了。 首先是蘇州美食作家老凡, 他覺得現在飯店裡的蘇幫菜做法已經被簡化了, 不正宗, 所以要自己還原最正宗的做法。

另一位蘇州人是留德回來的林冏, 林冏留學回來後成了一名電氣工程師, 但因為他的父親是飯店老闆, 最終他子承父業, 開始傳承蘇幫菜文化。

下麵這十道蘇幫菜, 沒吃過就白來蘇州了

現在來蘇州開會、旅遊的人越來越多, 再加上蘇州特色文化給人的美好印象, 蘇幫菜也自然受到主人和客人的重視。 下面這些蘇幫菜, 沒吃過就白來蘇州了。

01 蟹粉豆腐

吃螃蟹要雙手並用, 吃相狼狽, 真正的老蘇州是不會把螃蟹直接蒸煮就上桌的, 那樣容易使飯局冷場。

所以要做成蟹粉豆腐之類的菜, 做蟹粉就先要熬蟹油。 熬蟹油一定要用豬油, 那樣容易封存, 味道鮮香交融!

蟹油是蘇州味道的源頭之一,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熬好的蟹油也能放一兩個月,想吃的時候就取一點出來做菜。

很多經典的蘇幫菜都是靠蟹油來畫龍點睛,其中包括蟹粉豆腐,來蘇州要是只知道吃螃蟹,而錯過了蟹粉豆腐,那就太遺憾了!

02 蔥油蘿蔔絲

別看只是一道冷盤,這裡面可講究著呢!不能用刨絲機,必須刀切才會有脆感。切好用鹽醃制,夏天四五個小時,冬天一個晚上,醃好把水分擠掉,一般飯店這麼做肯定虧本。

到臨吃前兩個小時開始熬蔥油,熬好蔥油還不能現拌現吃,要讓蘿蔔絲再入味。一碟小小的蘿蔔絲就要提前那麼多時間準備。

蔥油蘿蔔絲,看似很簡單的涼拌菜,卻藏著那麼多奧妙!蘇州人果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機會一定要親自體驗一番。

03 太湖三角菱

在《舌尖3》的第3集中曾經提到過太湖水八仙,但是用它們做的是徽菜,這讓蘇州吃貨們很失望。這次老凡特地前往太湖尋找三角菱,總算能看到蘇州人做水八仙了。

從太湖裡摘的野生三角菱雖然甜度一般,但是十分清香,做一道爽口的冷盤再合適不過了。這樣最新鮮、新天然的食材,才是真正的太湖味道,來蘇州必須要去自己采了吃。

04 白什盤

白什盤也是傳統蘇州菜,裡面有蝦仁、蹄筋、瑤柱、雞片、魚片、蘑菇、茭白、馬蹄,這些東西的燒制時間不同,所以至少要下三次鍋,很講究。想吃正宗白什盤還是要來蘇州。

05 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應該是蘇幫菜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菜了,當炸好的鱖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鹵汁,它便吱吱地“叫”起來,因活像一隻松鼠而得名。

據說,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就有“松鼠魚”了,而這道松鼠魚並非用鱖魚作為食材,而是用鯉魚製作,乾隆皇帝曾品嘗過後,贊其美味。

這道菜完成後,形如松鼠、外脆裡嫩、色澤橘黃,酸甜適口,並有松紅香味。就像去杭州必吃西湖醋魚一樣,來蘇州吃蘇幫菜必點松鼠鱖魚。

06 響油鱔糊

響油鱔糊也屬於蘇幫菜,響油指的是出鍋裝盤後用熱油澆在鱔糊上面,會發出呲哩擦啦的聲音,所以叫做響油。很多外地的小夥伴來到蘇州都指名要吃這道菜。

07 醬方

蘇州人一年必吃的四塊肉,其中一塊就是醬方。醬方是江蘇省傳統的特色名菜,屬於蘇菜系。口感鹹中帶甜,食而不膩,入口即化,富有蘇幫風味。

08 蟹粉蹄筋

蟹粉蹄筋原是一道滬菜,現在很多蘇幫菜館也會做,主料有水發蹄筋、蟹粉、姜米等,調料有胡椒粉、黃酒、醬油等,主要通過煮制而成。

09 清炒蝦仁

蘇州人對河蝦絕對是真愛!蝦仁在蘇州話裡的發音和“歡迎”差不多,所以只要是宴請朋友,肯定有這道菜。

10 水鄉四寶

“水鄉四寶”一般是用菱肉、藕片、白果與鮮雞頭米炒,有時在材料上也會有變動,比如加一些青豆做點綴。

《舌尖上的中國3》讓蘇幫菜又一次成為蘇州小夥伴關心的熱門話題。沒吃過這幾道蘇幫菜的小夥伴,今年的目標就是把它們全都吃一遍。

……

蟹油是蘇州味道的源頭之一,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熬好的蟹油也能放一兩個月,想吃的時候就取一點出來做菜。

很多經典的蘇幫菜都是靠蟹油來畫龍點睛,其中包括蟹粉豆腐,來蘇州要是只知道吃螃蟹,而錯過了蟹粉豆腐,那就太遺憾了!

02 蔥油蘿蔔絲

別看只是一道冷盤,這裡面可講究著呢!不能用刨絲機,必須刀切才會有脆感。切好用鹽醃制,夏天四五個小時,冬天一個晚上,醃好把水分擠掉,一般飯店這麼做肯定虧本。

到臨吃前兩個小時開始熬蔥油,熬好蔥油還不能現拌現吃,要讓蘿蔔絲再入味。一碟小小的蘿蔔絲就要提前那麼多時間準備。

蔥油蘿蔔絲,看似很簡單的涼拌菜,卻藏著那麼多奧妙!蘇州人果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機會一定要親自體驗一番。

03 太湖三角菱

在《舌尖3》的第3集中曾經提到過太湖水八仙,但是用它們做的是徽菜,這讓蘇州吃貨們很失望。這次老凡特地前往太湖尋找三角菱,總算能看到蘇州人做水八仙了。

從太湖裡摘的野生三角菱雖然甜度一般,但是十分清香,做一道爽口的冷盤再合適不過了。這樣最新鮮、新天然的食材,才是真正的太湖味道,來蘇州必須要去自己采了吃。

04 白什盤

白什盤也是傳統蘇州菜,裡面有蝦仁、蹄筋、瑤柱、雞片、魚片、蘑菇、茭白、馬蹄,這些東西的燒制時間不同,所以至少要下三次鍋,很講究。想吃正宗白什盤還是要來蘇州。

05 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應該是蘇幫菜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菜了,當炸好的鱖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鹵汁,它便吱吱地“叫”起來,因活像一隻松鼠而得名。

據說,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就有“松鼠魚”了,而這道松鼠魚並非用鱖魚作為食材,而是用鯉魚製作,乾隆皇帝曾品嘗過後,贊其美味。

這道菜完成後,形如松鼠、外脆裡嫩、色澤橘黃,酸甜適口,並有松紅香味。就像去杭州必吃西湖醋魚一樣,來蘇州吃蘇幫菜必點松鼠鱖魚。

06 響油鱔糊

響油鱔糊也屬於蘇幫菜,響油指的是出鍋裝盤後用熱油澆在鱔糊上面,會發出呲哩擦啦的聲音,所以叫做響油。很多外地的小夥伴來到蘇州都指名要吃這道菜。

07 醬方

蘇州人一年必吃的四塊肉,其中一塊就是醬方。醬方是江蘇省傳統的特色名菜,屬於蘇菜系。口感鹹中帶甜,食而不膩,入口即化,富有蘇幫風味。

08 蟹粉蹄筋

蟹粉蹄筋原是一道滬菜,現在很多蘇幫菜館也會做,主料有水發蹄筋、蟹粉、姜米等,調料有胡椒粉、黃酒、醬油等,主要通過煮制而成。

09 清炒蝦仁

蘇州人對河蝦絕對是真愛!蝦仁在蘇州話裡的發音和“歡迎”差不多,所以只要是宴請朋友,肯定有這道菜。

10 水鄉四寶

“水鄉四寶”一般是用菱肉、藕片、白果與鮮雞頭米炒,有時在材料上也會有變動,比如加一些青豆做點綴。

《舌尖上的中國3》讓蘇幫菜又一次成為蘇州小夥伴關心的熱門話題。沒吃過這幾道蘇幫菜的小夥伴,今年的目標就是把它們全都吃一遍。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