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處處有禪機

文/淨慧老和尚

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禪意和禪機, 所謂“神通及妙用, 運水與搬柴”, 但大多數人由於自我封閉, 意識不到他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

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這裡我們不妨拈兩則古人以日常生活為契機而說禪、悟禪和行禪的公案, 應該有助於加深對生活禪的理解。

處處有禪機

晚唐時期有一位龍潭和尚, 他的師父是天皇道悟禪師。 他在師父身邊呆了很長時間, 天天侍候師父。 他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師父並沒有給他指示禪機心要。 有一天, 龍潭和尚向師父發問道:“某自到來, 不蒙指示心要。 ”他師父卻說:“自汝到來, 吾未嘗不指示心要。 ”龍潭問:“何處指示?”師父說:“汝擎茶來, 吾為汝接;汝行食來, 吾為汝受;汝和南①時, 吾便低首。 何處不指示心要?”龍潭聽了師父的開導, 低頭良久不語。 師父說:“見則直下便見, 擬思即差。 ”龍潭在師父逼拶②的這一瞬間,

不容思量蔔度, 當下心開意解, 悟道見性了。 於是他又進一步請教師父:“如何保任?”師父說:“任性逍遙, 隨緣放曠, 但盡凡心, 別無聖解。 ”

這則公案清楚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作為禪者的生活, 它處處都流露著禪機, 學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 處處都可以領悟到禪機, 處處都可以實證禪的境界。 同樣重要的是, 這則公案還告訴我們悟後的保任功夫是“但盡凡心, 別無聖解”。

平常心是道

在生活中體驗禪的關鍵所在是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 所謂“平常心是道”。 下面的一則公案所包含的深刻內容, 對怎樣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或許會有所啟發。

有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

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 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 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 千般計較。 所以不同。 ”禪者的吃飯、睡覺與一般人的吃飯、睡覺有著這樣大的差距, 這就是我們還不能在穿衣吃飯的日常生活中體驗禪的根本癥結所在。 我們如果去掉吃飯時的“百種須索”和睡覺時的“千般計較”, 我們當下就可以與歷代禪師同一鼻孔出氣。

注釋:

①和南:梵語vandana之音譯, 系對長上問訊之語, 屬禮法之一。

②逼拶:猶逼迫。

——本文原載於1993年第一期《禪》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