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攻堅新氣象丨這個公益助農平臺暖暖的

2018-02-25 14:54 | 人民日報

北京市海澱區的李忠最近迷上了養雞。 這位一輩子都生活在皇城根下的老爺子談起養雞來竟熟門熟路。

他當然不是自己養雞, 而是幫助別人養雞。 去年, 李大爺偶然從孫子手機裡看到一張照片:一個破舊茅草房裡, 一位農婦正在自家的炕上用棉被孵雞崽。 “我一下子就記住那一炕的雞蛋了, 後來知道, 那老鄉就因為幾千塊錢的缺口沒法子買設備, 只能在炕上孵雞崽, 一家人連覺都睡不了。 ”

那張圖片來自鄉信金融公益助農平臺, 照片裡的農婦則是這個平臺支持的借款用戶。 於是李大爺開始通過該平臺放貸,

目前共支持了12名農戶。 他們的貸款額度平均只有1萬多元, 但就是這些錢讓他們養的羊羔變成了羊群, 雞窩變成了雞場。 更令李大爺開心的是, 他不僅能從平臺上知道自己把錢借給了哪些農戶, 還能持續見證他們脫貧致富。

將社會閒置資金引入廣大農村, 為中低收入農戶提供融資服務

鄉信金融是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公益助農網路平臺。 中和農信深耕農村金融20多年, 目前在全國21個省區開展小額信貸業務, 它是鄉信金融的唯一借款人推介機構。 鄉信金融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方便、快捷、靈活的特點, 將社會閒置資金引入廣大農村, 為農村中低收入群體提供小額、簡單、可獲得的融資服務。

山西左權的范仲芳夫婦就是李忠幫助的一戶農戶。 這幾年, 范仲芳夫婦先後8次貸款, 全部用於養雞專案。 其間雖然歷經雞場大火、疫病、雞被凍死等曲折, 但在中和農信的幫助下, 雞存欄數由最初的1000只逐步發展到目前的15000只, 雞舍由最初的200平方米逐步擴展至現在的3600平方米, 如今, 范仲芳夫婦成功脫貧致富, 兒子也完婚成家。

隨著農村網路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新一代農村線民的崛起, 互聯網工具已然成為打破制約農村金融發展瓶頸的利器。 中和農信專案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劉冬文介紹, 鄉信金融平臺借款端對接的借款人全部來自中和農信小額信貸業務的客戶, 截至2018年1月底, 鄉信金融累計撮合借貸交易10.5萬筆,

累計資金18.7億元, 幫助超過10.25萬農戶脫貧致富。

降低門檻, 提高透明度和風控能力, 讓更多人參與金融支農

和李忠大爺一樣, 鄉信金融平臺的“粉絲團”越來越壯大, 有助農情懷的出借人將富餘資金借給那些遠在貧困地區、需要貸款支援的農戶, 既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又能扶貧濟困, 一舉兩得。

劉冬文告訴記者, 為了提升可參與性, 鄉信金融降低了出借門檻, 只需要10元, 出借人就能把自己的公益情懷傳遞到農村。 鄉信金融還設置了“讓公益可以感受, 讓改變可以看見”的“陪伴式”平臺功能, 出借人可以在系統中即時瞭解借款農戶最新的生產經營情況, 不僅使平臺運營更加透明, 而且將冷冰冰的金融變得暖暖的。

為使金融助農更可持續, 鄉信金融做了一系列針對性設計。 以出借代替捐贈的公益助農方式, 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 更持久、更有效, 受到日益廣泛的認可。 為控制風險、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鄉信金融通過中和農信4000多名農村一線信貸員, 成功打通了幫助農戶的“最後一米”, 契合了農村互聯網金融“熟人社會的線上化”這一發展規律。 劉冬文告訴記者, 2016年底螞蟻金服戰略投資中和農信, 借助與螞蟻金服的深入合作, 鄉信金融了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 提升了風控效果。

(原標題《這個公益助農平臺暖暖的(脫貧攻堅新氣象)》, 原作者顧仲陽。 編輯金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