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央視唯一的尖銳節目,終於還是蔫了!

大概10多年前, 我還是個孩子, 央視的一檔節目讓我開始愛上了電影。

想必你也猜到了, 它就是——

《第10放映室》

那時候它的logo有著特別的年代感:

片尾曲是電影《天使愛美麗》中的這首曲子:

La Valse D'AmelieYann Tiersen - Montmartre, mon amour

每期節目結束後, 那一聲充滿嚴肅感的“通知”, 更是讓人看到了“下期預告”的另類玩法。

那時候網路媒體還沒有取代電視媒體, 人們接觸電影資訊的管道還比較窄, 《第10放映室》的適時出現, 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空缺;

而在央視這樣觀點圓潤、內容傳統的媒體平臺上, 《第10放映室》的尖銳和新潮, 更加讓人眼前一亮。

於是, 這檔開播於2004年的《第10放映室》,

吸引了一大批80、90後擁躉。

它給人印象最深的, 是每逢歲末年初之際推出的年度盤點《恭賀系列》。

這一系列節目的語言極其犀利, 再配上一本正經的播音腔, 有一種奇妙的反差感。

回顧幾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

《大灌籃》2008

對於這部當紅巨星周傑倫主演的電影, “十放”的點評毫不嘴軟:

本片故事勉強可以用籃球版的“灰姑娘”來形容, 但裡面雜糅了諸多運動、功夫、校園、青春等等流行元素, 最後拼湊出來的這個故事只能用胡編亂造來形容。 其實對很多年輕觀眾來說, 只要銀幕上有周傑倫, 就算他在裡面什麼都不幹, 就那麼站90分鐘, 都會有人去買票的……對於這樣一部電影, 我們就不用再去討論探討它的藝術性了,

因為實在找不出來。

《孤島驚魂》2011

楊冪主演的恐怖片《孤島驚魂》, 是當年的票房黑馬。 面對“大眾”對本片的喜愛, 以及明星粉絲對它的聲援, “十放”依然無所畏懼:

票房並不能掩蓋這是一部年度奇葩片的事實。 這個驚人的票房數字, 其本質是在二流市場裡, 由三流觀眾營造的, 一個不入流的奇跡。

對於國外片, 十放評價起來更是“兇殘”。

《變形金剛3》2011

票房收割者《變形金剛3》, 在“十放”眼裡, 只是一部“機器人色情片”:

對於一部一直在賣弄螺絲打螺母場面的電影來說, 當觀眾看著巨大的銀幕上巨大的鋼鐵機器人翻滾著扭打在一起時那種巨大的快感, 足以值回昂貴的票價, 就這個意義而言, 《變形金剛3》在視覺奇觀層面的唯一貢獻, 就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色情片類型——機器人色情片。

 

《小黃人大眼萌》2015

靠賣萌討得全球觀眾歡心的“小黃人”, 更讓“十放”無力吐槽:

當3分鐘視頻需要變成90分鐘的電影, 當咿咿呀呀扭屁股摔跟頭不足以構成完整的故事, 小黃人的魔力也就像兌水一樣, 被稀釋了。 這部續貂之作, 以七千萬美元的中等規模投入, 換來11.6億全球票房, 簡直沒有道理可講。 沒辦法, 萌, 就是猛啊。

由於節目太過毒舌, 曾經還鬧過一次“斃稿風波”。

2010年春節前夕, 不少觀眾都在翹首以待十放年度吐槽, 然而這一節目遲遲不見蹤影。

節目解說龍斌發表了一篇題為《雷人的審片!<第十放映室:電影過年>今年不播了!》的博客。

博客中披露, 恭賀系列節目今年一共8期, 已經完成6期的配音工作。

然而, 在領導審片時, 說了句:“既然影片不好, 你們幹嘛還評點呢?說點好的不就完了嗎?”

當然, 後來節目還是播出了, 只是它是否進行了某些刪改, 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但無論怎樣, 毒舌吐槽, 並不是《第10放映室》的核心價值所在。

作為一檔在央視科教頻道播放的節目, 它的定位是“藝術文化”、“教育科普”, 而非“娛樂”。

對我來說, 《第10放映室》更像是我的電影啟蒙老師。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湯姆·漢克斯、金·凱瑞……在那個記不住任何一個外國演員名字的年紀, “十放”讓我開始瞭解那些熟臉演員幕後的故事。

第10放映室-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希區·柯克、蒂姆·波頓、科恩兄弟、斯皮爾伯格、宮崎駿……在那個對導演這一職位一無所知的年紀, “十放”讓我開始認識到導演在電影中的重要意義。

第10放映室-斯皮爾伯格

《哈利波特》《星球大戰》《千與千尋》……在那個接觸國外優秀電影時阻礙重重的年紀, “十放”讓我離這些優秀作品更近了一些。

講解演員、導演時, 節目引用了大量圖片、視頻資料, 極具專業深度;

講解電影時, 則配上了長達十多分鐘的電影剪輯畫面, 又讓節目具有了娛樂性。

可以說, 當時的十放, 很好地達成了節目的初心:

展現電影魅力, 傳播電影文化。

可惜, 經歷了幾次停播複播、人員變動, 再加上網路電影媒體崛起等外在原因, 如今的《第10放映室》的節目品質和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2013年《第10放映室》停播後, 節目製作人員分道揚鑣、自立門戶, 一時間冒出了《龍斌大話電影》《影視名堂》《10放》《電影放》等多個借原節目名號進行宣傳的新節目, 有些還標榜自己是《第10放映室》原班人馬製作。

各方甚至曾在網上公開撕逼,場面弄得很難看。

當所有人變得更看重各自的利益,而忘記了“傳播電影文化”的初心,《第10放映室》便失去了靈魂。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日益成為主流的網路媒體面前,在電視上播出的《第10放映室》的沒落,是歷史的必然。

參與制作《第10放映室》的編導之一張小北也說:

它是中國電視和中國電影,在一個特定歷史時期誕生的,特定的過渡性產品。

但不管怎樣,《第10放映室》的年度吐槽,至今我還是每年必看。

就像一個老朋友,你明知他變了,但總歸無法忘記他。

有些還標榜自己是《第10放映室》原班人馬製作。

各方甚至曾在網上公開撕逼,場面弄得很難看。

當所有人變得更看重各自的利益,而忘記了“傳播電影文化”的初心,《第10放映室》便失去了靈魂。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日益成為主流的網路媒體面前,在電視上播出的《第10放映室》的沒落,是歷史的必然。

參與制作《第10放映室》的編導之一張小北也說:

它是中國電視和中國電影,在一個特定歷史時期誕生的,特定的過渡性產品。

但不管怎樣,《第10放映室》的年度吐槽,至今我還是每年必看。

就像一個老朋友,你明知他變了,但總歸無法忘記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