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風口浪尖的殲31憑什麼能上航母?

近日, 沈飛公司公佈了殲-31廠房內鏡頭, 再次引發了關於殲-31發展前景的討論。 那麼多欠傳聞已經轉正並交成為中國海軍空戰主力的殲31性能特點怎樣,

任什麼做為中國的航母般載機呢?

殲-31(中國編號:J-31, 代號:鶻鷹, 英譯:Gyrfalcon, 英文:Shenyang J-31 )戰鬥機, 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鬥機。 殲-31飛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工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資訊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資訊共用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複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 殲-31成功首飛。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第五代戰鬥機原型機的國家[4] 。 殲-31將與中國隱形戰鬥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 並擬推出隱形戰鬥機的出口型號, 還有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的潛力。

雖然從性能來看, 由於重型第五代戰鬥機在遠航能力、作戰半徑、載彈量、機載雷達性能等方面相比中輕型五代機具有明顯的優勢:例如中輕型五代機無法設置側彈艙, 因此無法內埋攜帶、快速發射近程格鬥彈;中輕型五代機作戰半徑不超過1500千米, 遠航和持續作戰能力不足;中輕型五代機限於機頭尺寸, 安裝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T/R元件單元數量很難超過1500個,

而重型五代機雷達則可超過2000個等。 因此在重型五代機殲-20已經足夠滿足使用需求的情況下, 中國空軍無需裝備性能和綜合作戰能力與其有明顯差距的殲-31中型五代機。

但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中型戰鬥機由幹體積較小, 所以能在航空母艦上部署較多數量,

對於航空母艦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作為例證的是美國的F/A-18“大黃蜂”系列, 法國的“陣風”-M等。 這種觀點的國內支持者認為, 中國未來的戰略目標是確保第一島鏈內部, 因此中型戰鬥機殲-31的作戰航程完全適合, 而且戰機發展講究傳承, 研製了殲-15的沈飛在經驗和工藝上也會更有優勢, 你看, 更多, 更好, 難怪殲-31上艦是順理成章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