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閔行區大動作:城市劇院啟動首輪修繕,區博物館新館、馬橋文化遺址展示館年底建成開放

新的一年, 閔行區將新增一批全新文化地標。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獲悉, 閔行區博物館新館、馬橋文化遺址展示館等全新文化場館有望於12月底開放。 同時, 對標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出場館A類劇場標準, 2月底, 上海城市劇院將啟動首輪大修。

城市劇院對標A類劇場標準進行升級換代

位於閔行區都市路4889號的上海城市劇院建於2007年, 建築面積7012平方米, 最大可用座位1037個, 自2009年11月運營以來, 共舉辦各類演出及活動780場。 由於舞臺專業設備已陸續超出使用年限, 已無法滿足當今演出需求。 2月25日, 劇場將在滑稽戲《皇帝勿急急太監》演出後,

暫時閉門謝客並啟動首輪修繕工作。

對標A類劇場標準, 此次修繕涉及舞臺機械、燈光、內通、音響控制系統等舞臺設施的升級, 以及座椅、化粧室等配套設施的優化。 城市劇院最快將于11月底重新開放。

2019年, 上海將承辦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為迎接“十二藝節”, 滬上劇場迎來“整修熱”。 除城市劇院外, 天蟾逸夫舞臺、藝海劇院、蘭心大戲院等一批劇場都將進行不同規模的“升級換代”。

區博物館新館打造成上海西南地區文化名片

閔行區博物館效果圖

在閔行文化公園西南角, 依水而建的閔行區博物館新館拔地而起, 擬於12月底開放展陳。 圍繞“與城市、自然共生”這一理念, 博物館被納入公園景觀的一部分。 建築部分被草堤遮擋, 就如同從公園環境中生長出來一般, 並在入口廣場邊形成一個升起綠坡。 作為景觀及建築的一部分, 綠坡形成了一個面朝湖面的露天劇場, 給遊客提供一種不進入建築內部卻可體驗建築的方式。

新館總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

建成後將成為上海西南地區的一張文化名片。 新館將設三個基本陳列, 分別為馬橋文化陳列、上海縣七百年展與中國民族樂器文化展。

閔行區博物館新館效果圖

馬橋文化遺址第四層陶片距今3000年左右, 馬橋文化展廳是當之無愧的“最古老”展廳。

在6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中, 馬橋出土文物將向市民講述數千年前閔行的海陸變遷。 上海縣七百年展廳面積最大, 達2400平方米, 將以閔行行政區劃為基礎, 從社會史角度展示地方歷史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位於千年古鎮七寶, 是中國民族樂器製作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 在“最悅耳”的中國民族樂器文化展廳, 各歷史時期的代表性樂器、傳承至今的樂器製作技藝, 都將一一展示。

另外, 新館還設有7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 圍繞歷史文化題材, 定期舉辦國內外展覽。

馬橋文化遺址展示館建成個性化文化公園

馬橋古文化遺址公園

馬橋古文化遺址位於馬橋鎮東俞塘村,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考古發現, 出土石、玉、陶、骨和銅器等多達五百餘種。 該遺址的第四層被考古界視為太湖地區的一個典型遺址, 1982年被正式定名為馬橋文化。

遺址所在地原為企業廠區用地, 為加大文物保護, 企業將原有分散在遺址碑區域附近的廠房建築拆除, 移建至廠區北側, 並大量減少建築面積。 臨近北松路側約11400平方米的原廠區作為馬橋古文化遺址公園陳列館建設用地。展示館將結合公園生態,以馬橋文化為元素,結合出土文物展陳,打造個性化的文化公園。

馬橋文化遺址展示館鳥瞰圖

2015年,馬橋文化遺址展示館正式動工,為鋼筋混泥土二層結構,現已土建完成,有望於今年12月向公眾免費開放。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閔行區文廣局提供 圖片編輯:雍凱 臨近北松路側約11400平方米的原廠區作為馬橋古文化遺址公園陳列館建設用地。展示館將結合公園生態,以馬橋文化為元素,結合出土文物展陳,打造個性化的文化公園。

馬橋文化遺址展示館鳥瞰圖

2015年,馬橋文化遺址展示館正式動工,為鋼筋混泥土二層結構,現已土建完成,有望於今年12月向公眾免費開放。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閔行區文廣局提供 圖片編輯:雍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