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致敬:“兩彈元勳”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兩彈元勳”朱光亞, 一生就做一件事】“他一生就做一件事, 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 激烈奔湧的最雄壯力量。 細推物理即是樂, 不用浮名絆此生。

遙遠蒼穹, 他是最亮的星。 ”這位才德雙馨的科學大師, 用他的學者之氣和儒將之風, 為世界留下了卓越的科學成就! 7年前的今天, 朱光亞逝世。 致敬!

有的人雖然也有光芒萬丈的時候, 但只是一顆流星, 那些財富的大佬們, 那些腰纏萬貫的明星們, 那是臭名昭著的貪官們, 無不是如此。

然而有這麼一些星, 歷史越久遠他們越耀眼, 時光走的越遠人民的思念越熱烈, 那就是為我們這個民族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們。 我們的民族能屹立在東方, 我們的人民能挺起脊樑, 正是這些巨人的貢獻, 後人能驕傲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說明前人的肩膀很硬。

讓我們永遠的銘記這些英雄們, 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這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朱光亞, 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40多年來, 朱光亞始終處於我國核武器發展科技決策的高層。 在核武器技術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關鍵時刻, 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決心。 無論是發展方向的抉擇和決策, 還是核武器研製和核子試驗關鍵技術問題的決策,

他都起到了主導作用, 為中國特色核武器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999年9月18日, 在人民大會堂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召開的表彰大會上, 朱光亞與其他22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這是我國科技界的至高榮譽。

朱光亞 1924年12月生, 湖北武漢人。 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子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 博士, 研究員、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光亞是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曾參與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試驗和研製, 後又相繼組織實施了核電站籌建(如秦山核電站), 並參與了“863計畫”的制定與實施。 還參與了中國工程院的籌建工作。

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4年12月, 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1924年12月25日, 朱光亞出生於湖北, 在家排行老三, 父親給他取名“光亞”。

在密執安大學的4年苦讀中, 朱光亞的成績全是A, 每年都獲得獎學金,

25歲時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妻子許慧君介紹, 在校時, 美國教授常誇獎朱光亞的考卷工整、娟秀, “看起來是享受。 ”

1949年10月,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 作為密執安大學中國留學生主席、留美中國學生中西部地區科協分會會長的朱光亞牽頭組織起草的《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開始在中國留學生之中傳閱。 “祖國的父老們對我們寄存了無限的希望, 我們還有什麼猶豫呢?……我們還不趕快回去, 把自己的一技之長, 獻給祖國的人民?……中國要出頭的, 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欺辱的民族!”這封公開信還刊登於《留美學生通訊》上, 在留美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此後, 朱光亞自籌經費, 帶頭踏上了歸國之路。

全力投身兩彈研究

朱光亞的學生,金屬物理學家、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家樹說,朱光亞“是一名真正的戰略科學家。”

“他做事仔細、嚴謹、慎重,但並不是只關注小事,他用發展性、可行性的眼光看待中國國防建設,深思熟慮。”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長胡思得也這樣評價朱光亞。

歸國後的朱光亞在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從事物理學基礎教學。1955年1月,我國決定在蘇聯援助下進行核武器研究,朱光亞也從東北人民大學調回北大參與組建原子能專業,開始了他長達50年的核武器研究工作。1962年,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要在兩年之內將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

“那時大家的壓力都很大,我們沒有大型電腦,只有手搖電腦,計算速度慢,要計算一個數字不知道搖多少次搖杆,又趕上三年困難時期,很多工作人員都出現浮腫。朱光亞經常和大家一起討論,鼓勵大家要堅定自力更生的信心,令大家很受鼓舞。”對於那段艱苦的時期,胡思得記憶猶新。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刻,乘坐撤離車趕往觀測點的朱光亞落淚了。這一年,他39歲。

此後,朱光亞又帶領同事們加快研製速度,3年後的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

朱光亞的學生,金屬物理學家、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家樹說,朱光亞“是一名真正的戰略科學家。”

“他做事仔細、嚴謹、慎重,但並不是只關注小事,他用發展性、可行性的眼光看待中國國防建設,深思熟慮。”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長胡思得也這樣評價朱光亞。

歸國後的朱光亞在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從事物理學基礎教學。1955年1月,我國決定在蘇聯援助下進行核武器研究,朱光亞也從東北人民大學調回北大參與組建原子能專業,開始了他長達50年的核武器研究工作。1962年,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要在兩年之內將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成功。

“那時大家的壓力都很大,我們沒有大型電腦,只有手搖電腦,計算速度慢,要計算一個數字不知道搖多少次搖杆,又趕上三年困難時期,很多工作人員都出現浮腫。朱光亞經常和大家一起討論,鼓勵大家要堅定自力更生的信心,令大家很受鼓舞。”對於那段艱苦的時期,胡思得記憶猶新。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刻,乘坐撤離車趕往觀測點的朱光亞落淚了。這一年,他39歲。

此後,朱光亞又帶領同事們加快研製速度,3年後的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