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閱讀啟迪心靈(3)

《魅感的表面 ——明清的玩好之物》

《現代藝術150年:一個未完成的故事》

■收藏週刊記者 潘瑋倩

9 《魅感的表面 ——明清的玩好之物》

(美)喬迅 著 劉芝華 方慧 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7年4月第1版

這位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教授,致力於探討“愉悅感”在看似靜態的物件之中,是如何流動乃至生長的;從器物中獲取快樂的過程中,實際上發生了什麼呢?他對明清時期中國的裝飾藝術進行了介紹。

該書的基本論點是:奢侈物品魅感的表面同時帶有隱喻的和觸動人的可能性;這一可能性借助於我們對器物的愉悅體驗被實現。

就這一點而言,器物可以說是具備了物質地思考的能力,只要我們記住它們的思考方式與人類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物質地思考需要有人類觀者的參與來促使它發生。

奢侈物品物質地與我們同思,是為了讓觀者產生愉悅感,完成它們作為裝飾的最基本功能。 其他的藝術往往會營造距離感,啟發人們冷靜思索,而裝飾,則是要營造感性的關聯。

作者集中討論跨越明清、特別是1570年至1840年這一時期的中國奢侈裝飾,書中約有280幅彩圖。 最常見的形制有瓶、碗、杯、茶壺、酒壺、筆筒和香爐,討論到材料時,更多地關注到黏土、硬木、竹子、漆器、絲綢、硬石(包括玉)和銅合金。

喬迅認為他自己的這一場探討,跳出了某些二元對立。 “在最初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作為學科的藝術史並不鼓勵對愉悅感的探討,這是多麼使人震驚的事!30年過去了,在學習執教輾轉於幾個國家之後,我發現這一切仍然鮮有變化。 在現代的藝術史知識體系中,學者們只有懸置‘愉悅感’才能在一個二元對立的體系裡(主體-客廳、中央-邊緣、真品-贗品等等)書寫藝術史,而這種二元對立仍然在左右著現代藝術史這一學科。 如果不能跳出這些二元對立,我們是無法考查愉悅感在藝術鑒賞中的重要性的。 ”

那些身為人們感官和器官延伸物的玩好之物,似乎正成為充滿思想和感情的同類。

喬迅(Jonatnan Hay),1956年出生於蘇格蘭,現任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史研究所艾爾薩·梅隆·布魯斯講座教授。

●網友書評

malingcat:奢侈品的表面,身體的感覺性,文化的隱喻性。 非同一般的視角,雄心之作。 中國傳統研究中缺乏的緯度,頗有啟發。

肥胖的巫和:印得很精美。 喬迅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但過於沉迷理論與概念,以致湮沒了他的思考。

10 《現代藝術150年:一個未完成的故事》

(英)威爾·貢培茲 著 王爍 王同樂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3月 第1版

“1917年4月2日星期一……三位穿著講究的年輕人邊走邊聊……他們離開了店鋪,艾倫斯伯格和斯特拉去叫計程車……馬塞爾·杜尚笑著心想,這東西說不定能掀起一點風浪。 ”

這段戲說摘自該書第一章,貢培茲就以這樣的“花腔”講述起了藝術史。

如陳丹青所說,作者帶著媒體人的鼻子,把讀者帶進了現代藝術的後臺,指點那裡的社交圈、名利場和私生活。 作者必須全盤通曉藝術史,並掌握大量不曾入史的資訊,然後把它們打爛攪碎融合、再塑造,最終包裝成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貢培茲做到了。

要掌握現代藝術的遊戲規則,你需要知道些什麼?——涵括近百位藝術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個現代藝術流派的淵源流變,勾勒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 這一百五十年來藝術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歲小孩也能搗鼓出來的東西,居然會是藝術史上的曠世之作?這是藝術嗎?這必須是藝術!——馬列維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藝術不再必須與美有關,它更多地關乎理念。

如果我們還能從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内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認出藝術“原來”的模樣,那麼,一百五十年後安迪·沃霍爾的金湯寶罐頭、達米恩·赫斯特的醃制鯊魚,還有翠西·艾敏亂糟糟的床,足以讓我們看到藝術的其他可能。回顧現代藝術一個半世紀的反叛之路,我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變得越發反叛、大膽、混亂。這背後,是藝術家對“何為藝術”的無盡追問,是他們對周遭世界的回應與抵抗。現代藝術的故事仍在繼續,也許永遠不會完成。

●網友書評

石小po:好看!非常過癮的一本藝術史,很直白有段子但又不乏硬知識和觀點,最後一章最妙。

sterdam:這本書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它無疑是一本極具可讀性並富有信息量的通俗藝術史,有如作者自稱的單口相聲。它確實把比較複雜的現代藝術史以相對簡單的線性方式講成了故事,既不會繞暈讀者的腦袋,也沒有淪為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羅列。但是這樣一個現代藝術史的故事裡,竟然略去了很重要的一條敘事線索,也就構成了它的重大缺失。

nunu:這本書用很通俗的語言,而不是那種晦澀的藝術評論文章,把藝術史做了串聯。淺顯易懂,比較輕鬆。難得看一本史論的書籍能願意一口氣讀下去。適合西方美術史初段的人。

11 《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

(美)卜壽珊 著 皮佳佳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第1版

“少數精英的繪畫風格,最終塑造了所有的繪畫形態,這是中國所獨有的。”

《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重要的貢獻,是還原了文人畫的真實含義及其產生的社會環境。文人畫在北宋產生之時,主要指的並非是一種鮮明的繪畫風格,而是士大夫階層對自身創作活動的一種認同和期許,並以此和那些職業畫家劃清界限。

卜壽珊認為,11世紀末,所有的藝術呈現出一種類似的趣味:新型的詩歌、書法、繪畫都是由同一群人,即蘇軾和他的朋友們所開創的。文人們並非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詩歌和書法藝術方面扮演著革新者的角色,也許這正是潛藏在蘇軾的士人畫定義背後的意識。他注重作品中的“士氣”,而不是它的風格主題;這也顯示他和朋友們在實踐一種新型的繪畫。在蘇軾看來,畫是像詩那樣的藝術,應當作為閒暇時的一種自我抒發的方式。當這種態度在北宋著作中出現,就標誌著繪畫已為文人階層所接受,得到了像詩那樣的上流藝術的地位。

之後,經過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畫的概念不斷變化發展,文人畫與院畫、畫師作品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複雜微妙。蘇軾對於士人階層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論中得到一種新的迴響。

本書以縱橫開合、明暗相照的敘述結構展開,切入中國畫的生成原境,以廣闊而宏大的歷史視角、對思想體系的社會歷史背景的細膩分析、飽含思辨力和理論穿透力的筆觸,清晰呈現了中國文人畫理論的生髮、演變與成熟的發展全貌。

朱良志2017年底在北大博雅講壇開講時曾說:“這本書對我啟發很大。”他評價道:“卜壽珊這本著作的重大特點在於,她重視中國藝術本身,中國藝術產生的土壤,尤其是它的理論土壤、哲學土壤,怎麼形成的,一種觀念怎麼形成的,這種繪畫發展怎麼在一種內在感念的影響下而發生出來的。”

●網友書評

釣魚舟:博士論文,用心之作,材料選擇精當,寫得平實生動,十分難得。

malingcat:60年代就有這樣的水準。海外對中國文人畫的理解,很正。儘管今日看來了無新意,但它的貢獻已經在歷史積澱之中。

如果我們還能從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内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認出藝術“原來”的模樣,那麼,一百五十年後安迪·沃霍爾的金湯寶罐頭、達米恩·赫斯特的醃制鯊魚,還有翠西·艾敏亂糟糟的床,足以讓我們看到藝術的其他可能。回顧現代藝術一個半世紀的反叛之路,我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變得越發反叛、大膽、混亂。這背後,是藝術家對“何為藝術”的無盡追問,是他們對周遭世界的回應與抵抗。現代藝術的故事仍在繼續,也許永遠不會完成。

●網友書評

石小po:好看!非常過癮的一本藝術史,很直白有段子但又不乏硬知識和觀點,最後一章最妙。

sterdam:這本書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它無疑是一本極具可讀性並富有信息量的通俗藝術史,有如作者自稱的單口相聲。它確實把比較複雜的現代藝術史以相對簡單的線性方式講成了故事,既不會繞暈讀者的腦袋,也沒有淪為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羅列。但是這樣一個現代藝術史的故事裡,竟然略去了很重要的一條敘事線索,也就構成了它的重大缺失。

nunu:這本書用很通俗的語言,而不是那種晦澀的藝術評論文章,把藝術史做了串聯。淺顯易懂,比較輕鬆。難得看一本史論的書籍能願意一口氣讀下去。適合西方美術史初段的人。

11 《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

(美)卜壽珊 著 皮佳佳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第1版

“少數精英的繪畫風格,最終塑造了所有的繪畫形態,這是中國所獨有的。”

《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重要的貢獻,是還原了文人畫的真實含義及其產生的社會環境。文人畫在北宋產生之時,主要指的並非是一種鮮明的繪畫風格,而是士大夫階層對自身創作活動的一種認同和期許,並以此和那些職業畫家劃清界限。

卜壽珊認為,11世紀末,所有的藝術呈現出一種類似的趣味:新型的詩歌、書法、繪畫都是由同一群人,即蘇軾和他的朋友們所開創的。文人們並非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詩歌和書法藝術方面扮演著革新者的角色,也許這正是潛藏在蘇軾的士人畫定義背後的意識。他注重作品中的“士氣”,而不是它的風格主題;這也顯示他和朋友們在實踐一種新型的繪畫。在蘇軾看來,畫是像詩那樣的藝術,應當作為閒暇時的一種自我抒發的方式。當這種態度在北宋著作中出現,就標誌著繪畫已為文人階層所接受,得到了像詩那樣的上流藝術的地位。

之後,經過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畫的概念不斷變化發展,文人畫與院畫、畫師作品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複雜微妙。蘇軾對於士人階層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論中得到一種新的迴響。

本書以縱橫開合、明暗相照的敘述結構展開,切入中國畫的生成原境,以廣闊而宏大的歷史視角、對思想體系的社會歷史背景的細膩分析、飽含思辨力和理論穿透力的筆觸,清晰呈現了中國文人畫理論的生髮、演變與成熟的發展全貌。

朱良志2017年底在北大博雅講壇開講時曾說:“這本書對我啟發很大。”他評價道:“卜壽珊這本著作的重大特點在於,她重視中國藝術本身,中國藝術產生的土壤,尤其是它的理論土壤、哲學土壤,怎麼形成的,一種觀念怎麼形成的,這種繪畫發展怎麼在一種內在感念的影響下而發生出來的。”

●網友書評

釣魚舟:博士論文,用心之作,材料選擇精當,寫得平實生動,十分難得。

malingcat:60年代就有這樣的水準。海外對中國文人畫的理解,很正。儘管今日看來了無新意,但它的貢獻已經在歷史積澱之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