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城的傷痛:美國M1895李氏直拉槍機式海軍步槍

它的服役時間短暫, 卻經歷了八國聯軍圍攻北京城的歷史一幕;它精度優良, 缺陷亦突出, 因而難改被取代的命運。 它就是美國M1895李氏直拉槍機式海軍步槍——

美國M1895李氏直拉槍機式海軍步槍及其槍彈、彈夾

 還原侵略歷史

這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慘痛一幕—— 1900年, 在北京, 成千上萬的中國平民被高大健壯的外國陸軍和海軍圍困。 這些外國侵略者來自8個不同的國家, 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普魯士、義大利、沙俄、奧匈帝國和日本。 其中美國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們裝備一種小口徑直拉槍機式步槍——M1895 6mm 李氏海軍步槍, 也稱為溫徹斯特-李氏步槍。 這支槍雖然外表上看起來毫不起眼, 但在八國聯軍圍困北京城中所發揮的作用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一位目擊者記述了當時使用該槍在幾百米外進行遠距離射擊的情景:中國軍隊一些裝備著步槍的射手藏身在近百米外的一個大房子內襲擊侵略者,

隨著幾次有效的射擊, 中國步槍手變得越來越勇猛…… 為了對付這些中國步槍手, 美國派出了6 名最好的射手, 其中 1 人裝備望遠鏡, 其他5 人則裝備M1895 李氏直拉槍機式海軍步槍。 裝備望遠鏡的士兵先用望遠鏡對所有中國步槍手進行定位, 並將這些資訊一一傳達給裝備 M1895 李氏海軍步槍的射手。 美國射手的槍彈一發發射了出去, 中國步槍手們最終喪生在M1895 李氏海軍步槍的槍口之下……

M1895 李氏海軍步槍不加裝刺刀時全槍長1 213mm, 槍管長711mm, 全槍品質3.8kg

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M1895 李氏海軍步槍於1900 年入侵北京時的歷史照片, 槍上安裝有刺刀, 並且隊員們隨身攜帶著180發的網狀皮革彈袋!

多項“第一”

M1895李氏海軍步槍的發明者是詹姆斯·帕里斯·李。 當時, 美國海軍提出研製一款海軍專用步槍的計畫, 並且對步槍的設計提出了具體要求。 詹姆斯·帕里斯·李根據海軍方面的要求, 幾經修改, 最終設計出M1895李氏海軍步槍。

該槍的生產由溫徹斯特公司承擔, 於1895年被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同時採用。

根據第一批供貨合同, 溫徹斯特公司於1895~1897年間生產了10000支步槍。 1898年, 美國海軍增加了5000支的訂單, 因此M1895李氏海軍步槍總共生產了15000支, 其中1800支配發給海軍陸戰隊, 其他全部配發給美國海軍使用。

M1895 李氏海軍步槍在服役期間受到了美軍士兵的喜愛, 並且由於超高的射擊精度而廣受追捧, 而它的服役年限卻相當短, 僅有五、六年的時間。 但在這短暫的服役期內, 其不僅被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中國使用過, 而且在美西戰爭期間及之後的古巴和菲律賓也被美軍使用過。 在那個年代, 其是美軍官方配發的最小口徑的步槍; 其使用的槍彈是第一種通過“ 毫米”, 而不是“ 英寸” 來命名的槍彈; 並且, 該槍是美國第一支採用直拉式槍機的步槍,

與同時代美軍裝備的旋轉後拉槍機式步槍相比, 操作更快速、更有效。

 總體結構一覽

M1895李氏海軍步槍堅固耐用。 其全槍長1213mm, 槍管長711mm, 全槍品質較大, 為3.8kg, 槍托採用胡桃木製作, 後部帶有一個鋼板製成的槍托底板。 槍托底板中心帶有附品室蓋, 附品室蓋底部有一個突出鈕。 附品室內可以收納油壺和清潔工具等。 全槍金屬零件都經過發藍處理, 機匣上方、槍機前方刻有字母“U.S.N”、系列編號和檢驗員的首字母縮寫, 其中“U.S.N”是美國海軍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槍機的左側後方刻有生產廠商溫徹斯特公司的地址。

槍托底板中心設有附品室蓋,附品室內可放置油壺和清潔工具等

表尺為梯形,其上帶有V形缺口式照門,表尺射程1800m

該槍採用片狀準星,設有大型準星護圈, 表尺為梯形, 其上帶有V 形缺口式照門,表尺射程1800m。

M1895 李氏海軍步槍與同時代的瑞士M1889 施密特-魯賓步槍以及奧地利 M1895 斯太爾-曼利夏步槍的直拉式槍機結構並不相同。後兩者在槍機框帶動機頭前後運動的過程中, 會驅動機頭回轉實現開閉鎖, 與現代AK 系、M16 系的槍機結構類似。而M1895 李氏海軍步槍的槍機採用一體式結構, 在前後運動的過程中並不旋轉實現開閉鎖, 而是靠中介軟體來閉鎖。這個中介軟體由拉機柄驅動, 當槍機處於前方閉鎖位置時, 後拉拉機柄, 拉機柄會在機匣斜槽的作用下旋轉一定的角度, 同時驅動中介軟體開鎖, 繼續後拉拉機柄, 便可將槍機拉至後方。剛開始後拉拉機柄時,需用一定的力量才能驅動中介軟體開鎖,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發生拉機柄被意外觸碰而使槍機自動開鎖的意外。

在機匣尾端左側設有兩個保險鈕,上方的按鈕是擊針保險鈕,將擊針保險鈕扳至下方可鎖定擊針,防止意外擊發;將擊針保險鈕扳至上方,則解除擊針的鎖定。下方是槍機保險鈕,當槍機位於閉鎖位置時,將槍機保險鈕撥至下方可鎖定槍機,使之無法被拉動;將槍機保險鈕扳至上方,才可拉動槍機。兩個保險鈕均處於保險解除狀態,才可扣動扳機擊發槍彈。

機匣尾端左側設有兩個保險鈕,上為擊針保險鈕,下為槍機保險鈕。上圖為姆指操作槍機保險鈕,下圖為拇指操作擊針保險鈕。兩個保險鈕均處於解除保險狀態時,方可扣動扳機擊發槍彈!

M1895李氏海軍步槍所使用的槍彈和槍彈的裝填方式在同時代的步槍中也很獨特。其採用的槍彈為6mm口徑,彈殼為細長的半突緣型式,裝填無煙火藥,配裝7.26g的圓彈頭。這種 6mm步槍彈也可配用於美國海軍使用的 M1895柯爾特“土豆挖掘機”機槍,其在M1895李氏海軍步槍上發射時的初速為782m/s。該6mm步槍彈採用5發橋夾裝入M1895李氏海軍步槍的彈倉中。裝填時,先將槍機後拉到位,然後將槍彈連同橋夾一起從機匣頂部壓入彈倉中,再將槍機前推,此時槍機會將彈倉中的最上方一發彈推入彈膛中,然後扣動扳機即可擊發槍彈。當發射完2發彈後,橋夾會自動從彈倉底部的狹槽中掉出。當然,在緊急關頭,也可以不通過橋夾而將槍彈一發發壓入彈倉中,但採用這種裝彈方式時常會產生供彈故障。

6mm李氏海軍步槍彈(左)與同時代的0.3040克拉格約根森步槍彈

(中)及0.3006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彈(右)對比

李氏海軍步槍通過一個5發橋夾裝彈,將橋夾連同槍彈一起壓入彈倉

中。射擊完2發彈後,橋夾自動從彈倉底部的狹槽中掉出

在配發部隊時,與步槍和槍彈同時配發的還有一種特殊的網狀皮革彈袋。該彈袋可以攜帶180發槍彈,比美國陸軍步兵當時所使用的米爾斯彈袋多裝80 發彈。

M1895李氏海軍步槍後背帶環的設計較為特殊,其設置在槍托後部下方,但可以在射擊時將其從槍托後部下方拆下來,安裝到彈倉底部前方,這樣可使背帶環讓開彈倉的位置,使槍在射擊時不阻礙橋夾的下落。

 短暫的存在

儘管M1895李氏海軍步槍擁有很多優點,但其缺陷也很明顯,如其使用專用槍彈為後勤供應帶來了一定的問題,並且由於當時的無煙火藥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該槍彈膛極易受到腐蝕。士兵在使用過程中也曾抱怨該槍扳機簧容易破損,彈倉托彈板的鉚接處也非常薄弱,容易損壞。除此之外,該槍抽殼鉤簧也易失效,經常需要在戰場上進行更換。

以上種種缺點,使美國海軍在幾年後就決定不再採用M1895李氏海軍步槍,與海軍陸戰隊一起改用克拉格-約根森步槍。不久,又用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取代了克拉格-約根森步槍。但M1895李氏海軍步槍的使用並沒有馬上停止,有一些一直使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雖然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很快停用該槍,但溫徹斯特公司並沒有完全放棄該槍,而是以該槍的設計為基礎,將其改造為一款運動版步槍。從 1898~1916年,該槍的運動版大約銷售了3300支。

在91m距離上,5發一組槍彈的平均散佈圓直徑為83mm,並且其中有4發彈進入51mm的散佈圓中

射擊體驗百年前的經典

測試使用的M1895李氏海軍步槍是一款保存狀態非常好的軍用版本。但由於該槍年代久遠,並且使用的槍彈非常獨特,現在已經買不到6mm槍彈成品,只能動手製作。幸好,在該槍使用的 6mm槍彈停止銷售以後,1975年在該彈基礎上衍生出了0.220英寸斯威夫特黃銅彈。體驗射擊M1895李氏海軍步槍,一般是對0.220英寸斯威夫特黃銅彈進行改造,以適合該槍使用。

槍彈改造好之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將槍彈裝入合適的橋夾中不是很容易,因而最終放棄使用橋夾,只能把槍彈一發發地裝入彈倉中。

射擊時,槍機操作快速、簡單,拋殼正常,後坐力很小。該槍保險可靠,槍機保險鈕的操作也比較容易。儘管扳機力較大,但在91m的距離上,5發一組槍彈的平均散佈圓直徑為83mm,並且其中有4發彈分佈在51mm的散佈圓中——這一射擊成績對於採用機械瞄具的步槍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M1895李氏海軍步槍雖然服役時間短,但卻參與了世界近代史上的眾多戰爭。特別是其參與了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前那段屈辱歷史的罪證。

槍托底板中心設有附品室蓋,附品室內可放置油壺和清潔工具等

表尺為梯形,其上帶有V形缺口式照門,表尺射程1800m

該槍採用片狀準星,設有大型準星護圈, 表尺為梯形, 其上帶有V 形缺口式照門,表尺射程1800m。

M1895 李氏海軍步槍與同時代的瑞士M1889 施密特-魯賓步槍以及奧地利 M1895 斯太爾-曼利夏步槍的直拉式槍機結構並不相同。後兩者在槍機框帶動機頭前後運動的過程中, 會驅動機頭回轉實現開閉鎖, 與現代AK 系、M16 系的槍機結構類似。而M1895 李氏海軍步槍的槍機採用一體式結構, 在前後運動的過程中並不旋轉實現開閉鎖, 而是靠中介軟體來閉鎖。這個中介軟體由拉機柄驅動, 當槍機處於前方閉鎖位置時, 後拉拉機柄, 拉機柄會在機匣斜槽的作用下旋轉一定的角度, 同時驅動中介軟體開鎖, 繼續後拉拉機柄, 便可將槍機拉至後方。剛開始後拉拉機柄時,需用一定的力量才能驅動中介軟體開鎖,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發生拉機柄被意外觸碰而使槍機自動開鎖的意外。

在機匣尾端左側設有兩個保險鈕,上方的按鈕是擊針保險鈕,將擊針保險鈕扳至下方可鎖定擊針,防止意外擊發;將擊針保險鈕扳至上方,則解除擊針的鎖定。下方是槍機保險鈕,當槍機位於閉鎖位置時,將槍機保險鈕撥至下方可鎖定槍機,使之無法被拉動;將槍機保險鈕扳至上方,才可拉動槍機。兩個保險鈕均處於保險解除狀態,才可扣動扳機擊發槍彈。

機匣尾端左側設有兩個保險鈕,上為擊針保險鈕,下為槍機保險鈕。上圖為姆指操作槍機保險鈕,下圖為拇指操作擊針保險鈕。兩個保險鈕均處於解除保險狀態時,方可扣動扳機擊發槍彈!

M1895李氏海軍步槍所使用的槍彈和槍彈的裝填方式在同時代的步槍中也很獨特。其採用的槍彈為6mm口徑,彈殼為細長的半突緣型式,裝填無煙火藥,配裝7.26g的圓彈頭。這種 6mm步槍彈也可配用於美國海軍使用的 M1895柯爾特“土豆挖掘機”機槍,其在M1895李氏海軍步槍上發射時的初速為782m/s。該6mm步槍彈採用5發橋夾裝入M1895李氏海軍步槍的彈倉中。裝填時,先將槍機後拉到位,然後將槍彈連同橋夾一起從機匣頂部壓入彈倉中,再將槍機前推,此時槍機會將彈倉中的最上方一發彈推入彈膛中,然後扣動扳機即可擊發槍彈。當發射完2發彈後,橋夾會自動從彈倉底部的狹槽中掉出。當然,在緊急關頭,也可以不通過橋夾而將槍彈一發發壓入彈倉中,但採用這種裝彈方式時常會產生供彈故障。

6mm李氏海軍步槍彈(左)與同時代的0.3040克拉格約根森步槍彈

(中)及0.3006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彈(右)對比

李氏海軍步槍通過一個5發橋夾裝彈,將橋夾連同槍彈一起壓入彈倉

中。射擊完2發彈後,橋夾自動從彈倉底部的狹槽中掉出

在配發部隊時,與步槍和槍彈同時配發的還有一種特殊的網狀皮革彈袋。該彈袋可以攜帶180發槍彈,比美國陸軍步兵當時所使用的米爾斯彈袋多裝80 發彈。

M1895李氏海軍步槍後背帶環的設計較為特殊,其設置在槍托後部下方,但可以在射擊時將其從槍托後部下方拆下來,安裝到彈倉底部前方,這樣可使背帶環讓開彈倉的位置,使槍在射擊時不阻礙橋夾的下落。

 短暫的存在

儘管M1895李氏海軍步槍擁有很多優點,但其缺陷也很明顯,如其使用專用槍彈為後勤供應帶來了一定的問題,並且由於當時的無煙火藥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該槍彈膛極易受到腐蝕。士兵在使用過程中也曾抱怨該槍扳機簧容易破損,彈倉托彈板的鉚接處也非常薄弱,容易損壞。除此之外,該槍抽殼鉤簧也易失效,經常需要在戰場上進行更換。

以上種種缺點,使美國海軍在幾年後就決定不再採用M1895李氏海軍步槍,與海軍陸戰隊一起改用克拉格-約根森步槍。不久,又用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取代了克拉格-約根森步槍。但M1895李氏海軍步槍的使用並沒有馬上停止,有一些一直使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雖然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很快停用該槍,但溫徹斯特公司並沒有完全放棄該槍,而是以該槍的設計為基礎,將其改造為一款運動版步槍。從 1898~1916年,該槍的運動版大約銷售了3300支。

在91m距離上,5發一組槍彈的平均散佈圓直徑為83mm,並且其中有4發彈進入51mm的散佈圓中

射擊體驗百年前的經典

測試使用的M1895李氏海軍步槍是一款保存狀態非常好的軍用版本。但由於該槍年代久遠,並且使用的槍彈非常獨特,現在已經買不到6mm槍彈成品,只能動手製作。幸好,在該槍使用的 6mm槍彈停止銷售以後,1975年在該彈基礎上衍生出了0.220英寸斯威夫特黃銅彈。體驗射擊M1895李氏海軍步槍,一般是對0.220英寸斯威夫特黃銅彈進行改造,以適合該槍使用。

槍彈改造好之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將槍彈裝入合適的橋夾中不是很容易,因而最終放棄使用橋夾,只能把槍彈一發發地裝入彈倉中。

射擊時,槍機操作快速、簡單,拋殼正常,後坐力很小。該槍保險可靠,槍機保險鈕的操作也比較容易。儘管扳機力較大,但在91m的距離上,5發一組槍彈的平均散佈圓直徑為83mm,並且其中有4發彈分佈在51mm的散佈圓中——這一射擊成績對於採用機械瞄具的步槍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M1895李氏海軍步槍雖然服役時間短,但卻參與了世界近代史上的眾多戰爭。特別是其參與了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前那段屈辱歷史的罪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