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鐳射近視手術是騙局?不,但它也讓想迫切擺脫眼鏡的人陷入困境

這幾十年來, 中國的實力迅速壯大, 但與此同時, 我國的近視人群也飛速壯大, 速度甚至超越了經濟增長。

在上個世紀70年代, 中國的青少年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近視眼, 如今這個比例已經接近90%。

比我們的經濟總量更先奪得世界第一的桂冠。

到目前為止, 中國患近視的人數接近總人口的一半, 已經超過了6億人。

如此誇張的近視率必然會引起巨大的關注, 如何降低近視成為不可忽視的難題。

然而, 關於近視的成因至今都沒有定論。

我們通常認為的“用眼過度”, 即日益增長的看書用電腦玩手機時間, 其實對近視的影響遠沒有想像中的大。

我們暫時還無法改變近視率高的現象。

但對於那些已經近視的人來說, 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如何摘掉那厚重的眼鏡。

現代醫學給了這些人巨大的希望。

當他們滿心歡喜地擁抱科技的時候卻又再度遲疑。

“18年前做的近視手術, 現在快瞎了”, “21歲女孩做完近視手術雙目失明!”這樣的新聞屢屢出現。

甚至有人撰文直接抨擊“近視手術——醫學界的驚天陰謀”。

原以為可以通過手術擺脫霧裡看花的不便, 卻陷入了另一重霧裡看花。

近視矯正手術真的是騙局是陰謀, 是謀取暴利的工具嗎?

____________

瞭解眼球結構的人都知道, 大多數近視都由眼軸過長導致聚焦在視網膜之前造成的。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佩戴凹透鏡矯正, 也就是戴眼鏡。

但是佩戴眼鏡帶來的不便也讓很多人難以忍受, 於是“一勞永逸”的近視矯正手術便橫空出世。

原理也很簡單, 就是通過改變眼球的光學結構來修正屈光度, 讓影像重新聚焦在視網膜之上。

而在眼球的結構當中對屈光力貢獻最大的就是角膜, 占到了整個眼睛屈光力的三分之二。

並且角膜處於眼球的最外部, 更適合手術操作, 醫生們都希望從角膜這裡找到突破口。

較早的矯正術是放射狀角膜切開術,通常醫生會在患者的角膜周邊做若干條深達角膜全厚90%~95%的切口。

這些切口能降低組織壓力,張力減低的周邊向外膨出,這樣一來角膜中央就相對扁平。

於是眼睛的屈光力減低,焦距變長,影像又重新落在了視網膜之上,近視便得到了矯正。

這種手術剛剛傳入中國時,風光無限,無數飽受近視折磨的人趨之若鶩。

可實際上這種手術並不成熟,風險也相當大。

由於角膜上的切口深度大,而角膜本身並無很強的自愈能力,如果受到外力打擊會導致切口開裂,整個眼球破裂,房水流出。

所以,放射狀角膜切開術並沒有流行多久就被淘汰了,而取代它的正式如今比較流行的鐳射近視矯正手術。

雖然都是用鐳射作為手術的工具,但它的發展也經歷了幾次進化。

最早,醫生們用鐳射直接打掉角膜表層,降低角膜的屈光力,實現矯正近視的效果。

但是這種鐳射打法還是過於粗暴,手術後不僅疼痛,癒合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瘢痕。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的佩曼博士也開始著手研究鐳射在近視矯正中的用途。

他經過對兔子的實驗後,發現鐳射對角膜表面切削所帶來的瘢痕過於明顯。

佩曼認為這種手術並不成熟,得出了兩個結論。

一個是必須等待更先進的雷射技術出現,另一個則是不應該用鐳射直接切削角膜表面,而應該在表層以下操作。

這兩點結論也直接奠定了他“鐳射近視手術之父”的地位。

2011年,佩曼博士被授予全國科學技術最高榮譽獎

沒過多久,新的雷射技術出現了,被稱作準分子鐳射。

這種鐳射屬於冷鐳射,沒有熱效應,方向性強,非常適合眼科手術。

在1985年,佩曼博士根據自己當時的構想申請了一項專利,也就是今天常見的鐳射近視手術的雛形。

這種手術的全稱是“准分子鐳射原位角膜磨鑲術”,簡稱LASIK手術。

手術的過程並不算複雜,第一步是製備角膜皮瓣。

原來的方案直接切削表層造成瘢痕,現在直接先把表層切開保留,翻起後對皮瓣下的角膜基質操作,完全避免了原來的弊端。

之後就可以使用鐳射去除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質,降低眼睛的屈光力。

最後再把翻起的角膜皮瓣蓋回去,手術就結束了。

手術過程中沒有痛苦,術後回復也很快,一兩天之後就可以正常生活,期間也只需要注意保護和用一些預防感染的藥品。

手術矯正後的視力一般能達到佩戴眼鏡後的視力,可以完全擺脫眼鏡的束縛。

LASIK手術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其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手術多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基本在1%以下,可以說是比較成熟的一種手術。

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會對鐳射近視手術嗤之以鼻,甚至言辭激烈地討伐呢?

原因可能在於這些併發症的後果太過嚴重,以至於人們忽略了它發病率極低的事實。

這就好比飛機事故,一旦發生少有人能倖存下來,會給人以一種不安全感,儘管事故率非常低。

無論什麼類型的近視矯正手術,只要是發生了角膜便薄的事實,就有可能引發一種會讓人幾乎失明的圓錐角膜症。

圓錐角膜

原因是角膜厚度變小導致的強度下降,無法抵抗眼部壓力的部位就會向外突出。

直接的後果是造成高度不規則的近視散光,幾乎無法看清東西。

而圓錐角膜是無法治療的,只能通過佩戴硬性角膜接觸鏡來延緩圓錐角膜的進一步惡化。

擺脫圓錐角膜恢復視力的唯一方法是進行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移植

這就是為什麼明明發病率很低,還是有很多受害者言辭激烈聲討鐳射近視手術的原因之一。

而最耐人尋味的是,容易在術後引起併發症的人群恰恰是最需要手術擺脫眼鏡的那一幫。

這也就讓這群人陷入了一種奇妙的困境。

前面說到導致圓錐角膜的原因是術後角膜剩餘厚度過薄。

而影響術後角膜厚度的因素除了先天角膜厚度之外,近視的程度也非常關鍵。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對於近視程度越高,手術所要除去的角膜基質就越多,角膜的剩餘厚度也就越小。

而那些高度近視的人又正好是最需要這種手術的。

一般來說適合LASIK手術的近視度數範圍在1200度以下。

因此在術前,醫生需要非常嚴苛地確定患者的眼部情況,最大可能地保證患者的安全。

醫生甚至會犧牲一些矯正效果來降低併發症出現的幾率。

圓錐角膜的視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也同樣會陷入類似的困境。

這類人酷愛運動,他們的近視度數也許不太高,但對摘掉眼鏡同樣有很強烈的需求。

由於LASIK手術需要剝離角膜皮瓣,並且角膜基質不會再和角膜皮瓣長回完好的一塊。

雖然術後角膜皮瓣的上皮能與周圍癒合,但內部仍然是不相連的。

在受到外力擊打後,例如進行籃球足球這些對抗性較強的運動,角膜皮瓣有再次被剝離的可能。

也就是如果你酷愛對抗性的運動,想通過鐳射近視手術來摘掉眼鏡的話,可能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不過,角膜皮瓣再次剝離其實算不上是嚴重的問題,由於還有一部分與角膜相連的蒂,只需要去醫院再次鋪平長好就能解決了。

此外,需要剝離皮瓣的近視矯正手術還帶來了一些衍生問題,導致術後夜視能力下降,這是手術本身的缺陷。

一個是被切削的角膜基質,其由纖維構成,被切斷的纖維會有細微的不平整,造成散射。

這會導致成像的對比度降低,在夜間看東西不太清楚。

另一個是術後角膜皮瓣連接處與角膜本身過渡不平滑,會帶來散射。

這個問題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並不明顯,一旦環境昏暗,瞳孔放大至大於皮瓣連接處,眩光的問題就會很明顯。

因此對於有夜間工作需求的人,需要好好考慮是否接受鐳射近視手術的矯正。

近視矯正手術說起來真的很吊詭,它把很多風險留給了那些最急迫的人。

剛剛戴上眼鏡的年輕學生想要摘掉眼鏡,對不起,近視度數未穩定不能做。

從小到大都離不開厚如啤酒瓶底的高度近視患者,對不起,度數太高風險大。

總是被撞爆眼鏡的籃球少年下定了決心,沒問題,但是以後你可能不能進行對抗性高的運動。

它完美地解釋了什麼叫“欲速不達”,讓那些想要看清這個世界的人得先學會看清這項技術。

當然,技術是無止境的,現在已經出現了更為先進的手術方式,已經解決了很多缺陷。

但我們是不是會因此忘記了去從根源解上決近視的問題,而是只想起用技術來補救。

*參考資料

杜之渝, 吳寧玲, 吳大勇,等. 准分子鐳射原位角膜磨鑲術後角膜基質床厚度安全值分析. 中華眼科雜誌,2004,40:741-744.

朱玉豐. 專家解讀:近視手術的“是是非非”[N]. 醫藥導報,2005-06-02(B11).

一起剝堅果. 准分子鐳射角膜屈光手術——問與答(上),科學松鼠會. 2011-08-23 06:27.

Gholam A. Peyman. Wikepedia, 2017年9月7日.

邱天人. 鐳射近視手術沒那麼可怕, 中國網路電視臺評論頻道非常識欄目. 2012年2月17日.

Elie Dolgin. 為什麼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了?(Paradoxian/譯). 果殼網. 2015-03-27.

較早的矯正術是放射狀角膜切開術,通常醫生會在患者的角膜周邊做若干條深達角膜全厚90%~95%的切口。

這些切口能降低組織壓力,張力減低的周邊向外膨出,這樣一來角膜中央就相對扁平。

於是眼睛的屈光力減低,焦距變長,影像又重新落在了視網膜之上,近視便得到了矯正。

這種手術剛剛傳入中國時,風光無限,無數飽受近視折磨的人趨之若鶩。

可實際上這種手術並不成熟,風險也相當大。

由於角膜上的切口深度大,而角膜本身並無很強的自愈能力,如果受到外力打擊會導致切口開裂,整個眼球破裂,房水流出。

所以,放射狀角膜切開術並沒有流行多久就被淘汰了,而取代它的正式如今比較流行的鐳射近視矯正手術。

雖然都是用鐳射作為手術的工具,但它的發展也經歷了幾次進化。

最早,醫生們用鐳射直接打掉角膜表層,降低角膜的屈光力,實現矯正近視的效果。

但是這種鐳射打法還是過於粗暴,手術後不僅疼痛,癒合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瘢痕。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的佩曼博士也開始著手研究鐳射在近視矯正中的用途。

他經過對兔子的實驗後,發現鐳射對角膜表面切削所帶來的瘢痕過於明顯。

佩曼認為這種手術並不成熟,得出了兩個結論。

一個是必須等待更先進的雷射技術出現,另一個則是不應該用鐳射直接切削角膜表面,而應該在表層以下操作。

這兩點結論也直接奠定了他“鐳射近視手術之父”的地位。

2011年,佩曼博士被授予全國科學技術最高榮譽獎

沒過多久,新的雷射技術出現了,被稱作準分子鐳射。

這種鐳射屬於冷鐳射,沒有熱效應,方向性強,非常適合眼科手術。

在1985年,佩曼博士根據自己當時的構想申請了一項專利,也就是今天常見的鐳射近視手術的雛形。

這種手術的全稱是“准分子鐳射原位角膜磨鑲術”,簡稱LASIK手術。

手術的過程並不算複雜,第一步是製備角膜皮瓣。

原來的方案直接切削表層造成瘢痕,現在直接先把表層切開保留,翻起後對皮瓣下的角膜基質操作,完全避免了原來的弊端。

之後就可以使用鐳射去除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質,降低眼睛的屈光力。

最後再把翻起的角膜皮瓣蓋回去,手術就結束了。

手術過程中沒有痛苦,術後回復也很快,一兩天之後就可以正常生活,期間也只需要注意保護和用一些預防感染的藥品。

手術矯正後的視力一般能達到佩戴眼鏡後的視力,可以完全擺脫眼鏡的束縛。

LASIK手術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其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手術多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基本在1%以下,可以說是比較成熟的一種手術。

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會對鐳射近視手術嗤之以鼻,甚至言辭激烈地討伐呢?

原因可能在於這些併發症的後果太過嚴重,以至於人們忽略了它發病率極低的事實。

這就好比飛機事故,一旦發生少有人能倖存下來,會給人以一種不安全感,儘管事故率非常低。

無論什麼類型的近視矯正手術,只要是發生了角膜便薄的事實,就有可能引發一種會讓人幾乎失明的圓錐角膜症。

圓錐角膜

原因是角膜厚度變小導致的強度下降,無法抵抗眼部壓力的部位就會向外突出。

直接的後果是造成高度不規則的近視散光,幾乎無法看清東西。

而圓錐角膜是無法治療的,只能通過佩戴硬性角膜接觸鏡來延緩圓錐角膜的進一步惡化。

擺脫圓錐角膜恢復視力的唯一方法是進行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移植

這就是為什麼明明發病率很低,還是有很多受害者言辭激烈聲討鐳射近視手術的原因之一。

而最耐人尋味的是,容易在術後引起併發症的人群恰恰是最需要手術擺脫眼鏡的那一幫。

這也就讓這群人陷入了一種奇妙的困境。

前面說到導致圓錐角膜的原因是術後角膜剩餘厚度過薄。

而影響術後角膜厚度的因素除了先天角膜厚度之外,近視的程度也非常關鍵。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對於近視程度越高,手術所要除去的角膜基質就越多,角膜的剩餘厚度也就越小。

而那些高度近視的人又正好是最需要這種手術的。

一般來說適合LASIK手術的近視度數範圍在1200度以下。

因此在術前,醫生需要非常嚴苛地確定患者的眼部情況,最大可能地保證患者的安全。

醫生甚至會犧牲一些矯正效果來降低併發症出現的幾率。

圓錐角膜的視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也同樣會陷入類似的困境。

這類人酷愛運動,他們的近視度數也許不太高,但對摘掉眼鏡同樣有很強烈的需求。

由於LASIK手術需要剝離角膜皮瓣,並且角膜基質不會再和角膜皮瓣長回完好的一塊。

雖然術後角膜皮瓣的上皮能與周圍癒合,但內部仍然是不相連的。

在受到外力擊打後,例如進行籃球足球這些對抗性較強的運動,角膜皮瓣有再次被剝離的可能。

也就是如果你酷愛對抗性的運動,想通過鐳射近視手術來摘掉眼鏡的話,可能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不過,角膜皮瓣再次剝離其實算不上是嚴重的問題,由於還有一部分與角膜相連的蒂,只需要去醫院再次鋪平長好就能解決了。

此外,需要剝離皮瓣的近視矯正手術還帶來了一些衍生問題,導致術後夜視能力下降,這是手術本身的缺陷。

一個是被切削的角膜基質,其由纖維構成,被切斷的纖維會有細微的不平整,造成散射。

這會導致成像的對比度降低,在夜間看東西不太清楚。

另一個是術後角膜皮瓣連接處與角膜本身過渡不平滑,會帶來散射。

這個問題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並不明顯,一旦環境昏暗,瞳孔放大至大於皮瓣連接處,眩光的問題就會很明顯。

因此對於有夜間工作需求的人,需要好好考慮是否接受鐳射近視手術的矯正。

近視矯正手術說起來真的很吊詭,它把很多風險留給了那些最急迫的人。

剛剛戴上眼鏡的年輕學生想要摘掉眼鏡,對不起,近視度數未穩定不能做。

從小到大都離不開厚如啤酒瓶底的高度近視患者,對不起,度數太高風險大。

總是被撞爆眼鏡的籃球少年下定了決心,沒問題,但是以後你可能不能進行對抗性高的運動。

它完美地解釋了什麼叫“欲速不達”,讓那些想要看清這個世界的人得先學會看清這項技術。

當然,技術是無止境的,現在已經出現了更為先進的手術方式,已經解決了很多缺陷。

但我們是不是會因此忘記了去從根源解上決近視的問題,而是只想起用技術來補救。

*參考資料

杜之渝, 吳寧玲, 吳大勇,等. 准分子鐳射原位角膜磨鑲術後角膜基質床厚度安全值分析. 中華眼科雜誌,2004,40:741-744.

朱玉豐. 專家解讀:近視手術的“是是非非”[N]. 醫藥導報,2005-06-02(B11).

一起剝堅果. 准分子鐳射角膜屈光手術——問與答(上),科學松鼠會. 2011-08-23 06:27.

Gholam A. Peyman. Wikepedia, 2017年9月7日.

邱天人. 鐳射近視手術沒那麼可怕, 中國網路電視臺評論頻道非常識欄目. 2012年2月17日.

Elie Dolgin. 為什麼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了?(Paradoxian/譯). 果殼網. 2015-03-2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