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麻將居然和五行八卦通通有關係,關於歷史文化蘊藏頗深啊

中國古代有三種遊戲流傳至今:

1.圍棋。 圍棋似道, 產生於原始社會, 三百六十子毫無貴賤, 一視同仁, 周而復始迴圈演變。

2.象棋。 象棋似儒, 產生於封建社會, 排兵佈陣, 等級階層之分, 各有各的走法, 亂不得。

3.麻將。 麻將最接近世俗生活, 產生于明朝後期市井文化,

防上家、猜下家、算計對家、相互拆臺、自己不贏也不讓別人贏, 是國人至今以來最拿手的把戲。

說起來麻將, 大家的印象肯定更多的是娛樂消遣, 甚者更可能會想到賭博。 凡事都有一個度, 有過之而不及, 超越了一個限度會像相反的方向發展。 不過看待一個事物畢竟要辯證來看, 每個事物都不是單面的, 都有正反兩個方面, 這樣才能夠準確的把握。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不為人知的麻將, 麻將裡包含的中國文化是此前大家所忽視的。

舊中國玩麻將的多是闊人、太太、小姐, 曾經也是陽春白雪的貴族運動, 解放後很少有人玩麻將, 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人玩麻將成風, 打麻將人數之多, 普及率之高, 堪稱各項文化娛樂活動之最,

有詩為證:

工農商學兵, 老少婦中青。

春夏秋冬日, 一片麻將聲。

麻將是大眾娛樂的工具, 也是一種文化, 甚至有人稱之為「國粹」。 不過, 又有多說人知道麻將的由來以及它的文化內涵呢?

麻將的由來

麻將來源

麻將是中國古代多種棋牌遊戲融合演變而來, 最早屬於皇家和王公大臣之間的遊戲, 歷史要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

明末清初馬吊牌非常盛行, 馬吊牌之下又延伸出了紙牌, 是四個人一起打, 分三種花色, 一共60張牌。 後來人們覺得紙牌數量過少玩得不夠盡興, 便把兩副牌組合在一起, 一共120張牌, 玩法上和現在的麻將玩法非常類似, 三張連在一起的牌為一副, 三張相同的牌也可為一副。

到了清末, 紙牌中才加入了東西南北風四色牌, 這裡大抵上是考慮到當時常用的桌子是方桌, 剛好一邊坐一個人, 而且四方與當時的天圓地方有關。 之後亦加入了中發白三色牌, 這可能與當時科舉考試中舉有關, 做了官自然便發了財, 白或許是指清白之意。

直至清代道光和清末時期, 才形成了一套144張牌和沒把13張的定型打法,一隻延續至今。

早在600年前,鄭和七下西洋,在漫長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乏味而飽嘗思鄉之苦,致使官兵精神萎靡不振,積郁成疾。

鄭和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他擔心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為了給將士們解除煩悶,他製作了一種簡單易學、且能容納兩人以上的娛樂工具。他利用船上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然後制定遊戲規則,把牌放在方桌上,供四人同時娛樂。

蘊含的天道觀

古人認為宇宙形態是"天圓地方","白皮"代表地,"發"因為在人的頭頂,所以代表天,"中"既代表五行之中土,又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

另外古代認為萬物生於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基本物質構成的,而且五行與方位相對應: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這剛好與麻將中的東西南北風和中發相對應。

哎呀,說了這麼多,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想不到小小的麻將之中竟然蘊含了如此之多的文化內容,小編更是從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在文字圖案的設計上,鄭和頗動了一番腦筋。比如:紅「中」代表中原大地,以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發」字,則迎合大家的發財心理,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三萬」……「九萬」;在航海中,將士們吃的是圓形大餅,吃多少餅?「一餅」、「二餅」、「三餅」……「九餅」;當風平浪靜時,將士們常常捕魚,捕魚多少條?「一條」、「二條」、「三條」……「九條」;船隊在海上航行,將士們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設置了「白皮」;航海時將士們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上刻上「東」、「南」、「西」、「北」風;長年累月的海上航行,將士們感受最深的是季節的冷暖變化,於是又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用四朵花代表一年四季。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不像「圍棋」、「像棋」那樣深奧難學,普通士兵一學就會,一玩就入迷,而且玩起來精神麻木、如癡如醉、樂不思鄉。於是鄭和就給這種能夠麻痹將士精神的遊戲牌叫「麻將」。

從此,「麻將」牌由海上傳到陸地,而且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娛樂工具。

後來有個叫萬秉迢的人,非常崇敬《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他給麻將牌賦予新的含義:麻將中的108張牌喻為《水滸傳》中的108個好漢。比如,牌中九條喻為「九紋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麻將之所以分為萬、餅、條3類,取自「萬秉迢」的諧音;至於後來增加的風牌(東、南、西、北)和箭牌(中、發、白),則是緣于108條好漢從四面八方彙聚到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五方,計20張牌;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之分,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和貧窮,一共136張牌;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整副牌就達到了144張。

以上這種組合設計不是隨意捏造的,而是來源於中國古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人樸素的宇宙觀。牌中的「東西南北中發白」體現了「三才觀」和「天圓觀」。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主要以五行說為代表,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和方位相配分別為: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而中國古人又認為宇宙形態是天圓地方,所以,「白皮」代表地,「發」是在人的最頂部,所以用「發」代表天。「中」既代表五行中的中方土,也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正是「中」的確定,使東、西、南、北、中和天(發)、地(白皮)共同構成了一個真正的天圓,這個天圓不是地球的圓,而是宇宙的圓。

數字裡暗含玄機

麻將牌中的萬、餅、條3種花色,則分別反映了物質的存在形式,數字則代表了物質存在的數量。

在中國古代思想中,3為基數,9為極數,所以萬、餅、條分別有9張。除了5和3、9外,12在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五行、五味、五臟、五色等和5有關的物質外,還有很多和12有關的,如12生肖、12時辰、12個月……這種思想在麻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44是12的平方,108也是12的倍數。另外,在麻將規則中,規定每人抓13張牌,而13乘以4等於52,這正暗合了一年有52個星期的規律。

牌面圖案設計寓意匪淺

從麻將牌的牌面圖案設計來看,不難發現,其實麻將牌中的每一張牌的圖案都是有某種寓意,暗含了某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要求。以「花牌」為例,人們通常採用梅、蘭、竹、菊為圖案。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被人稱為「四君子」。「梅」表示高潔傲岸,「蘭」代表幽雅空靈,「竹」像征虛心有節,「菊」則暗示冷豔清貞,表現了人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也是對某種審美人格境界的嚮往,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像征。而「中、發、白」3張牌就寓意著「中正」、「發達」、「純潔」之意。事實上,與其說這些圖案是源于設計者的聰明智慧,不如說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學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表達。

麻將當是中國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當屬中國的國粹文化,遊戲王國中的「名門望族」。自古以來,麻將隱含做人的綜合藝術,在麻將桌上,最重要的不是聰明到能算出多少步,而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採取相應對策,亦即善做人。智者博弈,不形於色,渾涵寬大。麻將文化的精髓,在於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

儘管如此,麻將作為中國的一項獨有的娛樂文化,還是有必要發展的,麻將中的花色也烙印著深厚的中國文化,比如,麻將牌上的八個花,「春夏秋冬」是一年之「四季」,「梅蘭菊竹」是花之「四君子」,七個風,「東南西北」是天地之方位,「紅中」大概有「中正仁和」,「喜慶祥和」之意味,「青發」大概不僅有「恭喜發財」的寓意,可能還寄託著人們「四季常青」的願望吧,至於「白板」,則蘊涵著道家文化中「無為無不為」的深刻含義。

作為現代社會的老百姓,在工作之余作為休閒活動玩玩麻將完全是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它對調節精神緊張,放鬆情緒,活動腦筋,開發智力,應是一項很不錯的娛樂休閒活動,且有報導說,打麻將還有益壽的作用。但要注意適量,適度,切忌沉溺其中而又不可自拔。

名人話麻將

在國人的種種遊戲娛樂中,最普及、最受人喜愛的當推麻將了。所以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如梁啟超、胡適、梁實秋、老舍諸位先生,也都鄭重其事地討論過麻將問題,他們的高見至今仍值得人們思考。

梁啟超

熱愛指數:★★★★★

名言: 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

徐志摩

熱愛指數:★★★★★

名言: 男女之間最規矩最清白的是煙榻,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

張恨水

熱愛指數:★★★★★

左手麻將,右手寫稿,麻將交稿兩不誤。

胡適

熱愛指數:★★

牌技很差,“小心求證”裡出“麻將裡有鬼”。

不知道大家有何感受呢?是不是顛覆了之前對於麻將的認知呢?小賭怡情,大賭傷身,我們還是要辯證的看待麻將。

才形成了一套144張牌和沒把13張的定型打法,一隻延續至今。

早在600年前,鄭和七下西洋,在漫長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乏味而飽嘗思鄉之苦,致使官兵精神萎靡不振,積郁成疾。

鄭和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他擔心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為了給將士們解除煩悶,他製作了一種簡單易學、且能容納兩人以上的娛樂工具。他利用船上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然後制定遊戲規則,把牌放在方桌上,供四人同時娛樂。

蘊含的天道觀

古人認為宇宙形態是"天圓地方","白皮"代表地,"發"因為在人的頭頂,所以代表天,"中"既代表五行之中土,又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

另外古代認為萬物生於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基本物質構成的,而且五行與方位相對應: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這剛好與麻將中的東西南北風和中發相對應。

哎呀,說了這麼多,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想不到小小的麻將之中竟然蘊含了如此之多的文化內容,小編更是從中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在文字圖案的設計上,鄭和頗動了一番腦筋。比如:紅「中」代表中原大地,以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發」字,則迎合大家的發財心理,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三萬」……「九萬」;在航海中,將士們吃的是圓形大餅,吃多少餅?「一餅」、「二餅」、「三餅」……「九餅」;當風平浪靜時,將士們常常捕魚,捕魚多少條?「一條」、「二條」、「三條」……「九條」;船隊在海上航行,將士們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設置了「白皮」;航海時將士們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上刻上「東」、「南」、「西」、「北」風;長年累月的海上航行,將士們感受最深的是季節的冷暖變化,於是又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用四朵花代表一年四季。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不像「圍棋」、「像棋」那樣深奧難學,普通士兵一學就會,一玩就入迷,而且玩起來精神麻木、如癡如醉、樂不思鄉。於是鄭和就給這種能夠麻痹將士精神的遊戲牌叫「麻將」。

從此,「麻將」牌由海上傳到陸地,而且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娛樂工具。

後來有個叫萬秉迢的人,非常崇敬《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他給麻將牌賦予新的含義:麻將中的108張牌喻為《水滸傳》中的108個好漢。比如,牌中九條喻為「九紋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麻將之所以分為萬、餅、條3類,取自「萬秉迢」的諧音;至於後來增加的風牌(東、南、西、北)和箭牌(中、發、白),則是緣于108條好漢從四面八方彙聚到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五方,計20張牌;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之分,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和貧窮,一共136張牌;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整副牌就達到了144張。

以上這種組合設計不是隨意捏造的,而是來源於中國古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人樸素的宇宙觀。牌中的「東西南北中發白」體現了「三才觀」和「天圓觀」。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主要以五行說為代表,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和方位相配分別為: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而中國古人又認為宇宙形態是天圓地方,所以,「白皮」代表地,「發」是在人的最頂部,所以用「發」代表天。「中」既代表五行中的中方土,也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正是「中」的確定,使東、西、南、北、中和天(發)、地(白皮)共同構成了一個真正的天圓,這個天圓不是地球的圓,而是宇宙的圓。

數字裡暗含玄機

麻將牌中的萬、餅、條3種花色,則分別反映了物質的存在形式,數字則代表了物質存在的數量。

在中國古代思想中,3為基數,9為極數,所以萬、餅、條分別有9張。除了5和3、9外,12在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五行、五味、五臟、五色等和5有關的物質外,還有很多和12有關的,如12生肖、12時辰、12個月……這種思想在麻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44是12的平方,108也是12的倍數。另外,在麻將規則中,規定每人抓13張牌,而13乘以4等於52,這正暗合了一年有52個星期的規律。

牌面圖案設計寓意匪淺

從麻將牌的牌面圖案設計來看,不難發現,其實麻將牌中的每一張牌的圖案都是有某種寓意,暗含了某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要求。以「花牌」為例,人們通常採用梅、蘭、竹、菊為圖案。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被人稱為「四君子」。「梅」表示高潔傲岸,「蘭」代表幽雅空靈,「竹」像征虛心有節,「菊」則暗示冷豔清貞,表現了人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也是對某種審美人格境界的嚮往,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像征。而「中、發、白」3張牌就寓意著「中正」、「發達」、「純潔」之意。事實上,與其說這些圖案是源于設計者的聰明智慧,不如說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學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表達。

麻將當是中國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當屬中國的國粹文化,遊戲王國中的「名門望族」。自古以來,麻將隱含做人的綜合藝術,在麻將桌上,最重要的不是聰明到能算出多少步,而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採取相應對策,亦即善做人。智者博弈,不形於色,渾涵寬大。麻將文化的精髓,在於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

儘管如此,麻將作為中國的一項獨有的娛樂文化,還是有必要發展的,麻將中的花色也烙印著深厚的中國文化,比如,麻將牌上的八個花,「春夏秋冬」是一年之「四季」,「梅蘭菊竹」是花之「四君子」,七個風,「東南西北」是天地之方位,「紅中」大概有「中正仁和」,「喜慶祥和」之意味,「青發」大概不僅有「恭喜發財」的寓意,可能還寄託著人們「四季常青」的願望吧,至於「白板」,則蘊涵著道家文化中「無為無不為」的深刻含義。

作為現代社會的老百姓,在工作之余作為休閒活動玩玩麻將完全是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它對調節精神緊張,放鬆情緒,活動腦筋,開發智力,應是一項很不錯的娛樂休閒活動,且有報導說,打麻將還有益壽的作用。但要注意適量,適度,切忌沉溺其中而又不可自拔。

名人話麻將

在國人的種種遊戲娛樂中,最普及、最受人喜愛的當推麻將了。所以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如梁啟超、胡適、梁實秋、老舍諸位先生,也都鄭重其事地討論過麻將問題,他們的高見至今仍值得人們思考。

梁啟超

熱愛指數:★★★★★

名言: 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

徐志摩

熱愛指數:★★★★★

名言: 男女之間最規矩最清白的是煙榻,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

張恨水

熱愛指數:★★★★★

左手麻將,右手寫稿,麻將交稿兩不誤。

胡適

熱愛指數:★★

牌技很差,“小心求證”裡出“麻將裡有鬼”。

不知道大家有何感受呢?是不是顛覆了之前對於麻將的認知呢?小賭怡情,大賭傷身,我們還是要辯證的看待麻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