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津靜海 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本報記者 趙建中 劉菲菲

若說天津鄉村改革, 從窪地裡崛起的魅力團泊新城, 到“鋼鐵重鎮”大邱莊的轉型發展, 這一步一腳印堅韌蛻變的過程, 正是天津鄉村振興把改革進行到底的印證。 隨著“現代化天津”建設的不斷加快, 鄉村振興更加關乎人文、關乎發展。 在天津, 一個個生態、智慧、文明、富裕的鄉村正款款走來。

觀人文:鄉村生活大不同

三十多年前, 著名詩人郭小川筆下的《團泊窪的秋天》讓團泊窪曾經的野性荒涼得到了詩意昇華, 詩因景生, 景以詩顯, 團泊窪從此名揚天下。

新春時節, 坐在年味十足的新房子裡,

71歲的黃萬成和家人喜逐顏開回憶當年, “以前的團泊窪除了水, 就是蘆葦和草。 家家戶戶都住土坯房, 村裡進不來車, 村民要是出門只能坐船。 1958年, 團泊窪進行改造, 修建了水溝、河道, 水出去了, 到了2010年, 修建了團泊大橋, 通過公路就能和外界相通, 老村也都變樓房了。 ”

事實上, 從2008年就開始, 推進小城鎮建設, “老村變樓房”的專案在天津靜海團泊逐步實施, 規劃總建築面積486000平方米, 總投資30億元。 到2015年春天, 包括團泊村、孟家鋪子、吳家窯、張家房子在內的8個村莊, 2701戶, 8234人換了新房, 一次性搬遷入住率達98.15%。

“前半輩子受苦, 後半輩子享福。 ”家住富津馨苑的村民程慶全今年已經78歲了, “老房子拆掉, 村裡給賠償;流轉的耕地, 年底有分紅;‘換來’的新樓房,

都按每人保障40平方米左右來分, 新房超出舊房的面積, 村民只需要支付成本價。 ”

在團泊新城西區的健康產業園內, 足球場、自行車館、射擊館等訓練比賽場館區比肩而立, 第十三屆全運會中11個大項、57個小項的比賽在這裡舉行;團泊新城依託中西醫教學科研中心、醫療康復、體育健身基地建設, 延伸健康產業鏈條, 形成了面向京津冀的大健康產業集群。

“過去幾千年我們的農業是小農經濟、自給自足, 如果還按照這種一家幾畝地的生產模式, 只能解決溫飽, 解決不了致富和發展的問題。 ”對於鄉村振興, 天津市靜海區委書記藺雪峰每每在與村民“拉家常”時就會提到, 農業要想發展, 最關鍵就是實現農業規模化。

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 一方面要提高農民生活水準, 加大土地流轉力度, 通過種植結構的調整, 實現增效增收。 另一方面還要提升農民的生活環境, 加強污染防治體系建設, 讓群眾能夠呼吸上更清新的空氣, 喝上更乾淨的水, 鄉村人文不因改革而減少, 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廣泛開展“億萬農民健身活動”。

觀發展:綠色經濟正當時

春節假期剛過, 走進大邱莊, 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廠房內, 生產線上已開始陸續工作, 車間內幾乎看不到有污染物排出, 從煙囪散出來的白煙也都是蒸汽而非廢氣。 作為大邱莊眾多鋼管企業中的一個代表, 天津友發鋼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該公司在轉型發展中延伸鋼鐵產業鏈條進行產品升級的同時,

加大環保投入2億多元。 該公司開發的新產品, 除了考慮利潤點外, 還考慮到環保問題, 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目前, 大邱莊全鎮有2600多家工貿企業, 年鋼鐵加工能力達到3000萬噸, 加快腳步實現鋼鐵產業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 而設施農業、林下經濟等綠色經濟的崛起也把更多實惠帶給村民。

在靜海西北部的134平方公里的林海迴圈經濟示範區內, 一排排食用菌種植拱棚整齊林立。 沿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設施農業, 促農增收致富”的思路, 則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吳則淼發展起食用菌種植, “目前, 食用菌年產量達到200萬斤左右, 年收益達30萬-50萬元。

我們的木耳、香菇等根本不愁賣, 還沒長出來就已經預定出去了。 ”

“林海迴圈經濟示範區獨有的優勢和熱情周到的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商到這裡發展。 目前, 靜海的迴圈經濟、健康產業、先進製造等已經承接了眾多非首都資源專案, 同時, 靜海與周邊河北五市縣人緣相親、交通相連、產業相近, 主動對接周邊的河北五市縣, 發揮協同發展的帶動作用。 ”天津市靜海區農委黨組書記、主任王桂橋表示, 結合區域發展實際, 目前已經培育形成了迴圈經濟、健康產業、商貿物流、現代製造、都市農業、文化旅遊等六大特色產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