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遼寧大連 前進村民“話豐年”

本報記者 宋丹雷 史江敏

春節將至,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大連瓦房店市謝屯鎮前進村看見, 十幾位村民正忙著把大紅燈籠高高掛在道路兩側, 新村年味漸濃。 其中一個掛燈籠的人自豪地糾正記者, “我們既是村民, 也是村裡農工商集團的員工。 ”說完, 整條街上傳來了歡聲笑語。

推動農村體制機制創新

前進村原名瓦房店謝屯鎮大房身村, 共有5個村民組, 402戶, 1050人, 耕地面積4500畝。 因抗美援朝、支援前線有功而改名為前進村。

作為前進村發展的見證者, 現年76歲, 曾於上個世紀70、80年代兩次擔任過前進村黨支部書記的鄒永成最有發言權:“就是這個曾經到處是瓦房、泥土路、臭水塘的一個不靠山、不靠海、曾被人認為毫無區位優勢和投資價值的‘彈丸小村’,

從1998年開始, 前進村村委會用集體擁有荒地的五十年使用權, 經過評估, 以30%的股權入股, 與大連香洲集團公司合資組建成立大連前進農工商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經過‘政府主導、村企合作、企業主體、村民入股、市場運作’的創新建設模式, 對前進村進行村屯改造和土地整理, 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

鄒永成說, 目前, 前進村現已建成占地面積12.5平方公里, 集經濟產業、農民新居、文化娛樂、旅遊觀光四大功能區彼此相呼應的農民新社區。 初步形成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競爭力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的新局面。

先後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核心區”。

鄒永成把這樣的變化歸結為村裡成立的農工商集團與農民簽訂了“四不失”協議, 即以地入股, 不失地;以股份紅, 不失利;以股安置, 不失業;以股為本, 不失權。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 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基本原則, 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和主體地位。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據瞭解, 前進村在保證農民不失地的前提下, 積極採取農業優先發展, 探索農業產業化經營, 以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基礎, 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關鍵, 建立龍頭企業和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 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

形成了“三個一”的鏈條式開發模式, 即“修好一條發展路、建設一座致富村、打造一個產業園”, 為前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村民王希珍介紹, 農工商集團利用現代農業園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葡萄、核桃、蔬菜等作物種植優勢, 結合本地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需要, 著力打造精品葡萄、有機核桃和綠色蔬菜三大主導產品, 將園區建設成專業化、規模化、優質化、標準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同時培育白酒廠、葡萄酒廠、礦泉水廠等龍頭企業, 以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產業發展和基地建設。

前進村黨總支書記、農工商集團董事長劉永清介紹說, 把城市資本與農村土地資源結合起來,

開展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 獲利共用, 徹底改變了當地面貌, 轉變了農業生產方式, 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 前進村村民人年均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現在的2萬多元(不含股份分紅)。

如今, 紅酒莊園、白酒廠、溫泉高檔別墅區等一應俱全, 村民家家住上了新樓房, 在企業裡上班, 繳納保險, 領著工資, 享受著股份, 前進村儼然成為“鄉村中的都市”。

發展現代農業和旅遊業

前進村在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的同時, 還在村內用近20年的時間投入550億元資金, 建成香洲旅遊度假區、香洲頤家養老社區、香洲醫療產業園等三大產業集群板塊, 形成以養老產業為引領, 以旅遊度假為延伸, 以醫療產業為提升的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田園綜合體。

現年56歲的村民劉忠軍也是前進村發展的見證者。 劉忠軍說, 前進村將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就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第一要務, 建立和完善“村企合作、以企興村、以村強企、村企共贏”的發展機制, 充分發揮公司龍頭和園區基地的帶動作用, 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效特色農業, 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積極拓展農村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