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保存40年的八路軍借條,成功兌現彰顯軍人品格,成就昔日富農輝煌

在抗日戰爭期間, 百姓經常過的是顛沛流離的生活, 而積極抗戰的八路軍物資也是極度的缺乏, 八路軍借的東西打下的借條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嗎?不, 不是的。

沒想到的是一張保存40年的八路軍借條, 成功兌現彰顯軍人品格, 成就昔日富農輝煌。 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這張保存了四十年的借條的故事。

在日軍侵入中華的時期, 面對敵眾我寡的狀況, 經常是採用遊擊戰的戰鬥方式從敵後進攻來打破敵人的進攻。 所以經常過的是風餐露宿, 顛沛流離的生活。 東奔西走游離在各個村落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 那麼軍需不足就是經常的事情了, 但是八路軍作為一直由人民組成的隊伍, 更是一切為了人民, 為人民戰鬥, 更不能無故拿走人民的東西, 但是在需要百姓説明時, 百姓會施以援手。 所以被上級規定了, 如果有需要借的東西, 那麼百姓的東西不能白拿,

要給百姓留下借條, 方便以後歸還。

其實我們在一些抗日主題的影視劇中也會看到, 百姓為八路軍提供軍需的情況, 但是上級有命令, 不能拿走百姓的一針一線, 借走的東西要打借條。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 有人會想借條?到時候還怎麼還呢, 其實在後來,

這些借條真的會有人還的。

這些借條最後都會被政府所補回給百姓, 保持優良的作風, 有損百姓利益的事堅決不做。

這不, 在一次不得已的情況下, 一支八路軍的隊長何太陽向當地的一家因為經商有些物資的村民陳鴻清的家中打下了借條。

借條寫著時間人物, 向陳鴻清借法幣, 借了多少東西都寫的一清二楚。

後來團長還曾跑到陳鴻清的家中, 向陳鴻清表示, 如果日後家中有需要可以去延安給兌換, 因為當時是八路軍借的, 陳鴻清當時並不在意, 後來時間越長知道的人就越少。

但是,

在陳鴻清的兒子陳開基在對祖屋進來翻新的時候, 無意間發現了這張在牆縫中夾著的借條。 當時陳開基心情是複雜的, 高興的是作為農民的陳開基並沒有很多的錢, 翻新祖屋又是讓他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如果可以兌換的話是很高興的一件事。

但同時也憂慮, 考慮到這張借條已經過去這麼久了, 不知道還能不能換。 後來他在延安的政府把這張時隔四十年借條兌換了, 政府推算按照當時的物價兌換了8500, 這8500雖然不多卻沉甸甸的是彰顯軍人的高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