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名義》原班人馬將拍《天上人間》,帶你領略歷史上的風月場所

《名義》劇組將拍新劇《天上人間》

據傳, 《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將拍攝另外一部尺度更大的戲——《天上人間》, 這令觀眾對廣電總局的審批尺度有了全新認識,

恰如其分的說, 尺度大的好劇其實更能弘揚正氣, 傳播正能量。 下面就以“天上人間”為切入口, 帶您領略一下歷史上的風月場所。

“天上人間”是北京的一家娛樂會所, 以其富麗堂皇的裝修、價格高昂的消費, 以及眾多絕色美女服務而聞名天下, 後期因涉嫌“有償陪侍”而被停業。 其實在我國的歷史上, 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這樣的風月場所……

名噪一時的“天上人間”會所

大約是在周襄王時期, 此場所就已初現雛形, 但是其實際的意思與我們現在的認知並不相同。 因為在那個時期, 她們只為皇帝服務, 從更為嚴格的意義上來講, 她們只是掌權者的奴隸而已。

到了春秋時期, 這類風月場所被賦予了官方的名義——女閭。 據《戰國策·東周策》記載, “齊桓公宮中七市, 女閭七百”, 按《周禮》來說, “五家為比, 五比為閭”, 因此七百便是17500家, 數量眾多啊, 而且春秋時期的“女閭”, 也是世界最早的風月場所, 較西方國家早了50年左右。 而提出這一制度的, 正是孔子和諸葛亮同尊為祖師的千古一相——管仲。

當初管仲設立女閭, 並不是提倡聲色, 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其一利於社會穩定, 因為女閭滿足了男子的欲望, 保護了良家婦女不被騷擾;其二增加了財政收入, “置女市收男子錢入官”說的就是以此收入充實國庫, 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花粉稅”;其三維護了國家和平, 正所謂送妓與敵兵不血刃, 減少了戰爭對百姓的傷害。

古代的“天上人間”

自春秋之後, 這樣的“天上人間”在歷朝歷代中繁榮發展。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與其說是滿足性欲, 不如說這裡是眾多文人雅士社交的集聚地。

我國歷史上許多名人都與這裡密不可分, 諸如溫庭筠、周邦彥、柳永等詩詞名家。 同時在這裡也發生了許多香豔趣事, 例如唐代詩人杜牧, 他在喝醉了之後往往以美女酥胸為案, 鋪以紙筆揮灑詩興, 北宋的賀鑄更是描繪了“便翡翠屏開, 芙蓉帳掩, 與把香羅偷解”的香豔場景。 不僅文人墨客, 就連皇帝朝臣也都對此流連忘返, 諸如宋徽宗與李師師、吳三桂與陳圓圓等等軼事都在這裡發生。

影視中的名妓——李師師

這樣的風月場所經歷了數千年的滄桑, 直到建國後才被取締。 雖然這樣說, 在這欲望橫流的新時代, 實際到底怎麼樣, 不說你們也懂的……

你們懂的

你們懂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