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克思不會從美國走開”——訪美國學者安德魯·哈特曼和喬納森·施佩貝爾

“在大西洋彼岸進行的這一大規模戰爭關係著勞動者的命運。 ”馬克思在給亞伯拉罕·林肯的一封信中如是說。 19世紀60年代, 馬克思對美國南北戰爭的觀察從來沒有脫離對勞動階層未來的思考。 在隨後的歷史中, 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 馬克思本人的著作一再成為美國思想界關注“勞動者命運”、對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體系進行批判的重要源泉。 及至21世紀, 一場肇始於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讓眾多美國學者驚呼“馬克思主義正重新蘇醒”。

伊利諾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安德魯·哈特曼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在美國思想史與社會運動中的影響。

他正在撰寫的《卡爾·馬克思在美國》一書, 將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哈特曼表示, 馬克思比任何人都更為雄辯地指明, 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體系始終處於變動過程中。 “就此刻看, 馬克思的這種見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目前資本全球運行所受到的限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小, 這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技術進步, 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馬克思的辯證法有助於揭示這一點……我們需要用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眼光來看問題, 即正視社會現實, 帶著對新的社會條件的把握來重新組織社會。 ”

近年來, 社會貧富分化問題在美國的關注度不斷上升, 美國政治表現出的保守化、逆全球化、孤立主義化趨勢,

背後也都有這一問題的影響。 在哈特曼看來, 在貧富差距問題上, 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其他思想流派難以替代的批判性洞見。 他認為, 馬克思的著作指明了資本擺脫地理、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限制的種種方式, 以及資本如何通過新的積累方式對傳統體系和制度造成壓力。 “凡是從現代生活中感到疏離、無根、被變化拋棄、經濟上處於掙扎狀態的人, 都會認識到馬克思資本學說的深刻性。 即使是處於財富分配頂端的群體, 如果能夠真誠地展開思考, 也將能理解這一點。 ”

密蘇裡大學歷史學教授喬納森·施佩貝爾長期從事19世紀歐洲社會史研究, 著有《卡爾·馬克思:19世紀的人生》一書。 在施佩貝爾看來,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將長期持續, 因為今天的美國已明顯和上世紀90年代不同, 當時冷戰結束讓自由市場主義在美國主導了公共辯論。 他認為,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世界的關聯性, 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並不總是處於平衡狀態, 而是會反復出現功能失調, 也就是馬克思本人所說的“危機”, 今天很多人則將它稱為經濟衰退;第二, 特定的觀點以及表達該觀點的政治運動, 同特定群體的經濟利益和自我認識密切相關;第三, 資本主義經濟生產方式中看似自由和不受約束的交換行為, 尤其是勞動與金錢交換, 必然包含著或明顯或隱匿的壓制和支配關係。

“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不平等,

1%的人似乎已從這場危機中受益, 而其他人則為此付出了代價。 因此, 馬克思不會從美國走開。 冷戰結束近30年,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已經擺脫冷戰的思想桎梏, 正以更富有創造性的方式閱讀與思考馬克思。 ”哈特曼表示, 現在有更多學生主動來找他, 就如何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尋求指導, 還詢問其他關於社會主義的經典著作。 在他看來, 一個緩慢而又真實的代際轉變正在美國發生。 (胡澤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