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3月3日第19個全國愛耳日 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 關於愛耳你該知道的

2018年3月3日, 將迎來第19個全國“愛耳日”, 今年的主題是“聽見未來, 從預防開始”。 3月3日8:30-12:00, 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將在門診大廳進行義診活動,

屆時全科醫護人員將免費提供諮詢服務及相關專科檢查。

兒童醫院每年收治的中耳炎患者量在一萬人

耳朵是人體的重要器官, 耳朵的結構分為三部分:外耳、中耳、內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 並將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 中耳鼓膜的震動引起三塊小骨-錐骨、鐙骨和鑽骨上下震動, 將聲音傳到內耳。 內耳可產生神經衝動, 衝動沿聽神經轉為神經能, 從那兒聲音的資訊就傳到大腦。

據瞭解, 我國有聽力殘障殘疾人2057萬, 居各類殘疾之首。 長春市兒童醫院每年收治的中耳炎患者量在一萬人左右, 住院患者約200人。

5大原因可造成兒童聽力下降 

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沙穎介紹, 造成兒童聽力下降主要有5大原因。

沙穎:

主任醫師, 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主任。

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兒童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常務委員、長春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吉林省醫學會眼科學專科分會委員、吉林省康復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

曾獲長春市兒童醫院“德技雙馨標兵”稱號。 在“創優爭優”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曾獲“城市晚報”讀者最信賴的健康專家稱號。

從事小兒眼耳鼻喉科工作三十年, 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小兒眼耳鼻喉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 熟練掌握各項急診急救技術。

1.雜訊損害:嬰兒出生後一個月已經具有比較完善的聽覺, 這個階段不宜接受較大聲音刺激, 過大刺激可造成聽覺損傷。

應該注意:正確餵奶和喂水姿勢, 即把嬰兒抱起來, 取半臥位姿勢, 如果母奶過於充足, 壓力太大, 可以使嬰兒頭稍低, 這樣可避免嗆奶或吞咽不及時誤入到耳咽鼓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2.炎症因素:在引起聽力下降的各種原因中, 中耳炎最為多見。 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部咽鼓管感染的。 在傷風感冒時, 鼻腔黏膜發炎, 活躍的細菌就會從鼻咽部的耳部咽鼓管開口直接進入中耳, 引起中耳黏膜發炎。 在兒童時期, 這種情況尤為多見。 嬰幼兒耳部咽鼓管短相對較粗, 且呈水準方向, 故鼻腔和鼻咽部細菌很容易侵入, 以致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而影響聽力。

3.局部毗鄰的影響:“左鄰右舍”威脅, 如鼻和咽部的疾病, 包括鼻竇炎、扁桃體炎、增殖腺炎等, 常會併發中耳炎, 所以為了保護中耳的健康, 還必須注意矯治這一類疾病。 臨床上有很多這樣的病例, 在摘除患兒肥大的、反復發作的扁桃體後,

不僅感冒的機會少了, 而且原來反復發作的中耳炎也痊癒了。

4.藥物因素:許多藥物對耳朵來講, 具有強烈的毒性, 長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 或病兒對這種藥高度敏感都可引起聽覺障礙。 最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等, 這些藥物主要造成聽神經損害。 由於小兒在使用這些抗生素時, 不能正確反映早期中毒症狀, 用一般聽力檢查方法, 患兒往往又不能配合, 所以導致早期診斷困難, 一旦出現又難以恢復(不可逆轉)。

5.教育方式:某些家長應避免教育子女的不良作法, 如猛擊患兒頭部, 會引起外傷性耳聾, 應予以糾正, 對於年幼兒童的照顧也必須周到, 以免頭部摔傷, 引起內耳受損造成耳聾。

9種情況將成為聽障高危險群

1.家族史有先天性或遺傳性感音性聽障。

2.有子宮內感染病史,如先天性梅毒等。

3.高膽紅素,超過或達到換血臨界值。

4.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

5.曾得過細菌性腦膜炎或腦炎。

6.顱、顏面畸形者。

7.周產兒時期或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缺氧病史,如持續性胎兒肺高壓迴圈、生產窒息。

8.使用潛在性耳毒性藥物超過5天。

9.插氣管內管超過10天。

面對疑似聽障高危險群患者,醫師、家長很容易去警覺、提早發現寶寶的問題,但是面對非聽障高危險群者,尤其是只有輕、中度的聽覺障礙,只有通過“聽力篩檢”的方式察覺,否則不容易發現。

如何預防兒童發生耳聾

先天性遺傳耳聾的預防:

先天性耳聾的發病率約占中國聾人的50%,而遺傳耳聾約佔先天耳聾的85%,其大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具有關文獻報導,在正常群體中,近親結婚率僅為2%,而在遺傳達室聾患者中,70%為近親結婚。可見近親結婚是併發遺傳達室聾的主要因素。

先天遺傳聾應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做到:

1.嚴格執行婚姻法,絕對禁止近親結婚。

2.兩名先天遺傳聾人之間不應結婚,如各種原因非結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絕育。

3.先天遺傳聾人可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

4.如果先天遺傳聾人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第一胎為先天聾兒,絕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聾青年男女,通過耳聾遺傳諮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遺傳性。

新生兒期防聾:

耳聾的發病,具有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為重度聾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約3—4%;0—6歲中度聾和輕度重聾約占5%,多由中耳炎引起,並認為嬰幼兒中耳炎可能影響其語言的發育。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遺傳諮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藥,是預防耳聾的關鍵。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藥時禁用耳毒性藥物。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產期的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痘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小兒期防聾:

感染性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預防藥毒性耳聾:

對某些疾病的治療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尤其氨基甙類抗生素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對內耳有損害。特別在兒童早期症狀很不明顯,因而難以早期發現。加強醫學監護是診斷早期耳聾的重要手段。藥毒性耳聾應以預防為主,禁止濫用耳毒性藥物。對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禁用耳毒性藥物。嬰幼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對耳黴性藥物同樣敏感,應該禁用,必須使用時也應慎重。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耳中毒症狀,如頭暈、鳴、聽力減退、平衡障礙等,應立即停藥。此外,對於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定期檢測血清抗生素水準及聽力情況。可以用8000Hz以上高頻純音,進行聽力測試有助於早期現耳中黴。一旦證實聽力減退,可以及時停藥,對仍保留8000Hz以下語言頻率的患者為時未晚,不影響聽聲及語言的發展。

“聽力篩檢”對孩子非常重要

人類的聽力在出生時就已發展完全。它並不像視覺、運動、智力等發展是採取“漸進式”的模式;聽力對寶寶的健康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如果太晚發現寶寶聽覺障礙的問題,將會嚴重地影響到寶寶日後的語言、身心等發展!

沙穎主任介紹,新生兒先天性雙側重度感音性聽障之發生率約為1/1000,如果加上中、輕度或單側性聽障,那麼發生率將高達3/1000左右,這樣的數字就醫學觀點來看,顯示“先天性聽障”則屬常見疾病。聽力篩檢應該算是篩檢中最安全、最無副作用的檢查,且檢查時間相當快速、方便。所以家長們不該忽略“聽力篩檢”,應該認識到“聽力篩檢”對孩子的重要性。

常見聽力篩檢方法:

1.變頻耳聲傳射檢查(OAE)

第一次篩檢若未能順利通過者,應在出生後42天給複篩。

2.自動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ABR)

必要時也可以查AABR。

開展義診活動提供免費諮詢和相關專科檢查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耳聾相關疾病,防聾治聾,同時喚起全社會對聽障群體的關注、理解和幫助。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定於3月3日上午8:30-12:00於門診大廳舉行義診活動,屆時,眼耳鼻喉科全體醫護人員會親力為廣大患者提供免費諮詢服務及相關專科檢查,歡迎大家關注並參加。

科室簡介:

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建科30餘年,對小兒眼耳鼻喉科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有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2人,醫師1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4人,有雄厚的臨床診治梯隊。

有一支優秀的護理團隊,能與醫生充分協作,發揮專科護理的特長,減少了併發症,提高了治癒率。

9種情況將成為聽障高危險群

1.家族史有先天性或遺傳性感音性聽障。

2.有子宮內感染病史,如先天性梅毒等。

3.高膽紅素,超過或達到換血臨界值。

4.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

5.曾得過細菌性腦膜炎或腦炎。

6.顱、顏面畸形者。

7.周產兒時期或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缺氧病史,如持續性胎兒肺高壓迴圈、生產窒息。

8.使用潛在性耳毒性藥物超過5天。

9.插氣管內管超過10天。

面對疑似聽障高危險群患者,醫師、家長很容易去警覺、提早發現寶寶的問題,但是面對非聽障高危險群者,尤其是只有輕、中度的聽覺障礙,只有通過“聽力篩檢”的方式察覺,否則不容易發現。

如何預防兒童發生耳聾

先天性遺傳耳聾的預防:

先天性耳聾的發病率約占中國聾人的50%,而遺傳耳聾約佔先天耳聾的85%,其大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具有關文獻報導,在正常群體中,近親結婚率僅為2%,而在遺傳達室聾患者中,70%為近親結婚。可見近親結婚是併發遺傳達室聾的主要因素。

先天遺傳聾應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做到:

1.嚴格執行婚姻法,絕對禁止近親結婚。

2.兩名先天遺傳聾人之間不應結婚,如各種原因非結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絕育。

3.先天遺傳聾人可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

4.如果先天遺傳聾人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第一胎為先天聾兒,絕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聾青年男女,通過耳聾遺傳諮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遺傳性。

新生兒期防聾:

耳聾的發病,具有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為重度聾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約3—4%;0—6歲中度聾和輕度重聾約占5%,多由中耳炎引起,並認為嬰幼兒中耳炎可能影響其語言的發育。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遺傳諮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藥,是預防耳聾的關鍵。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藥時禁用耳毒性藥物。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產期的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痘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小兒期防聾:

感染性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預防藥毒性耳聾:

對某些疾病的治療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尤其氨基甙類抗生素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對內耳有損害。特別在兒童早期症狀很不明顯,因而難以早期發現。加強醫學監護是診斷早期耳聾的重要手段。藥毒性耳聾應以預防為主,禁止濫用耳毒性藥物。對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禁用耳毒性藥物。嬰幼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對耳黴性藥物同樣敏感,應該禁用,必須使用時也應慎重。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耳中毒症狀,如頭暈、鳴、聽力減退、平衡障礙等,應立即停藥。此外,對於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定期檢測血清抗生素水準及聽力情況。可以用8000Hz以上高頻純音,進行聽力測試有助於早期現耳中黴。一旦證實聽力減退,可以及時停藥,對仍保留8000Hz以下語言頻率的患者為時未晚,不影響聽聲及語言的發展。

“聽力篩檢”對孩子非常重要

人類的聽力在出生時就已發展完全。它並不像視覺、運動、智力等發展是採取“漸進式”的模式;聽力對寶寶的健康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如果太晚發現寶寶聽覺障礙的問題,將會嚴重地影響到寶寶日後的語言、身心等發展!

沙穎主任介紹,新生兒先天性雙側重度感音性聽障之發生率約為1/1000,如果加上中、輕度或單側性聽障,那麼發生率將高達3/1000左右,這樣的數字就醫學觀點來看,顯示“先天性聽障”則屬常見疾病。聽力篩檢應該算是篩檢中最安全、最無副作用的檢查,且檢查時間相當快速、方便。所以家長們不該忽略“聽力篩檢”,應該認識到“聽力篩檢”對孩子的重要性。

常見聽力篩檢方法:

1.變頻耳聲傳射檢查(OAE)

第一次篩檢若未能順利通過者,應在出生後42天給複篩。

2.自動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ABR)

必要時也可以查AABR。

開展義診活動提供免費諮詢和相關專科檢查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耳聾相關疾病,防聾治聾,同時喚起全社會對聽障群體的關注、理解和幫助。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定於3月3日上午8:30-12:00於門診大廳舉行義診活動,屆時,眼耳鼻喉科全體醫護人員會親力為廣大患者提供免費諮詢服務及相關專科檢查,歡迎大家關注並參加。

科室簡介:

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建科30餘年,對小兒眼耳鼻喉科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有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2人,醫師1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4人,有雄厚的臨床診治梯隊。

有一支優秀的護理團隊,能與醫生充分協作,發揮專科護理的特長,減少了併發症,提高了治癒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