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師老爸當年的育人方法中,藏著我如今的育兒態度

「 壹姐兒說 」

不僅模樣和脾性會遺傳, 其實, 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也會。 當然, 前者靠的是強大的DNA, 後者靠的是言傳身教。

仔細想想,

已為人父母的你, 在育兒這件事情上, 一定也有某些瞬間, 會讓你從自己身上, 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

無論它好或不好, 你喜不喜歡, 它就在那裡。

壹姐兒的好朋友西雙版納, 就從自己教書育人了一輩子的老父親身上, 悟到了很多育兒的智慧。

真的很羡慕她有這樣一個開明又智慧的老爸。

這也在提醒我們努力修煉自己的重要性。 要是你做得夠好, 惠及的不僅有兒女還有孫子, 要是你做得不好, 壞影響也會一代一代薪火相傳……

如果你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驗, 歡迎給我們來稿, 並在郵件主題中注明“投稿”字樣, 所有文章均要求為原創首發。

投稿郵箱:love@yifumu.com.cn

文 | 西雙版納

我的童年, 在校園度過。 十歲以前, 老爸在中學教物理。 十歲之後,

他在大學主管教務。

因此, 自我有記憶開始, 逢年過節, 家裡老爸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就沒斷過。 最年長的一位只比我爸小六歲, 並比老爸提早好幾年就當上了爺爺。

如今, 我都四十出頭了, 這歷朝歷代的學生聚會依然沒斷。

趕上各朝各代撞在一起, 得提前和附近餐館借來一堆桌椅, 要不然家裡的都不夠用。

記憶深刻的, 除了聚會, 還有老爸對待學生的特別方法。

最典型的, 是X叔叔和D叔叔。

X叔叔當年在學校可是個風雲人物, 調皮搗蛋樣樣精通, 學習門門不行。

那是80年代末, 中學生的早戀還比較少見, 但並不妨礙這位叔叔喜歡上班裡最漂亮成績最好的女孩, 也阻擋不了他變著法子傳小紙條的崎嶇道路。

聽老爸說, 某次上課,

每當他面對黑板畫電路圖時, 背後就聽得一陣陣悉悉索索的聲音, 但當他轉過身來面向學生時, 一切霎時風平浪靜。

如此反復數次, 他心裡有數, 但並不審問, 也不點破, 照樣不動聲色地上課。

課畢, 他觀察到那位女生火燒雲一樣的神色和一臉得意的X叔叔, 便猜到了大半。

沒多久, 大家都知道了一首通過小紙條傳遞的情詩, 開頭第一句是“你是小鳥……”

要知道, 他倆分別坐在教室靠牆第一個和靠窗最後一個, 正好是對角線。 這小紙條需要經過一條漫長的線路, 傳過好幾手, 才能到達終點。

不知中間哪一手偷偷打開看了, 於是全班全年級都知道了。

可是, 在整個過程中, 老爸作為班主任和年級組長, 對於惴惴不安的X叔叔既不私下審訊,

也不公開批判, 更沒有叫家長, 只是借著瞭解高考志願的機會, 側面點了點。

既充分照顧了當事人的顏面和自尊, 又讓他們瞭解到高考之後各奔東西的現實。

後來, 在X叔叔的志願和家裡人意見相左而僵持不下時, 老爸出面協調, 先做家長的工作, 讓他們尊重孩子意願, 再鼓勵X叔叔拿出拼勁, 最終考上心儀的學校。

到現在, X叔叔都感謝老爸當年的“不殺之恩”。

√方法get:

當孩子處於情感懵懂期時, 如果出現一些不越界的小動靜, 不妨假裝看不見, 淡化處理, 既不傷其自尊又不會讓事情擴大, 再擇機溝通, 巧妙地引回到學業的主路上來。

D叔叔生前是國家級藝術團體的首席, 也是那屆學生中在專業藝術道路上走的最遠的。

小時候, 我年年必看《紅色娘子軍》, 年年不用買票直接從後臺進, 因為D叔叔會在那裡等, 把我們帶到座位上。

他是樂團首席, 我自然沾光。 而當年他走上藝術道路的引路人, 正是老爸。

聽老爸說, D叔叔那時在中學算是很聰明的學生, 多才多藝, 學習上也不錯, 課餘喜歡找個沒人的地方鼓搗樂器。

有一年假期, 老爸負責校園巡邏, 行至一偏僻角落時, 發現D叔叔正靠在樹上吹號。

老爸沒打擾他, 停下腳步仔細聽了聽, 居然吹得有模有樣。

老爸年輕時也喜歡吹拉彈唱, 有點樂器底子, 便主動利用假期輔導他, 開學後師生倆還經常切磋。

後來, 這位叔叔進步神速, 很快老爸那點業餘底子就教不了了。

於是, 老爸托關係, 為這位叔叔覓得一位專業老師, 並經由這位老師的輔導,考上了專業音樂院校,畢業後分配到國家級藝術團體,一直做到首席。

每年聚會,D叔叔必到,每到必提及“沒有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

小的時候,我最喜歡聽他講樂團的故事:樂譜怎麼看,各門類樂器怎麼配合,出國演出有哪些趣事,今年的《紅色娘子軍》又換到第幾代瓊花……

到現在,我家還留著我高三那年他們年級的一次大聚會照片, 一眼看去,他是最有藝術氣質的一位,另一位擅長跳舞的阿姨是身材保持最好最漂亮的。可惜二位都英年早逝,實屬憾事!

√方法get:

當孩子展露出某方面的天賦時,不妨充分肯定,再盡力創造條件助其發展。所謂“扶上馬,送一程”。

還有一幕,雖然不是爸的學生,但是同樣記憶深刻。

那是初一暑假,老爸帶我去內蒙省親。那裡有奶奶娘家的親戚以及爸當年插隊的好友。

彼時,還是綠皮火車,路途並不遙遠,但是那個年代哪有高鐵動車,一路慢悠悠站站停,整整走了一個白天還沒到終點。

我們當時是座席。斜對面一對年輕夫婦,帶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大概是因為旅途漫長,小女孩不停哭鬧,怎麼哄也不行。

年輕爸爸有點急了,先是急赤白臉地訓斥,然後似乎要打。

已經觀察了一段時間的老爸,終於看不下去了。他坐過去,以知心老大哥的身份勸慰小夫妻:孩子還小,車慢,耐心一些,不要急躁。

最後一指我:“你們看我女兒都這麼大了,也是坐不住,這不,車廂裡走來走去的。”

以老爸的口才,這一聊就停不下來了:聊我小時候的點滴,聊他的育兒心得……年輕媽媽一邊輕拍著娃娃一邊聽老爸神侃,都聽入神了。

正當他們都快忘了剛才那茬時,突然發現,寶寶已經睡著了。三個大人一路拉拉家常嘮嘮嗑,不知不覺已近終點。

此時已近黃昏,夕陽西下的柔光籠罩著四野,遠處有兩棵高高的樹孤零零地矗立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

車廂裡氣氛緩和,小娃娃依舊在酣睡。耳邊再無吵鬧聲,只有綠皮火車有節奏的“咣且~~咣且~~~”

多年以後,當我在旅途中遇到哭鬧的孩子和煩躁的家長時,總能想起這一幕,大多數也是年輕夫妻和小娃娃(當年那小女孩恐怕已經為人母了吧)。

而今,我也成了知心姐姐,常挪過去聊聊天、寬寬心。聊著聊著,我們就成了朋友,孩子也平靜了。

√方法get: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時,不急著去糾結果(“不哭”或“閉嘴”),而是去考慮因(環境枯燥或身體不適),再予以適當安撫。當家長情緒穩定了,孩子自然放鬆。

我的師兄,是新東方副校長,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有個自己的公號,時常發些日(jiao)常(shu)工(yu)作(ren)的感慨。

他最近的一篇文章說:“一個家庭,像是一個大一點的植物,孩子是新發的芽……必須打開,才會有吸收、有蔓延、有未來的綻放。”

感謝老爸當年的用心澆灌:從這些點點滴滴,我看到一個孩子怎樣被打開。

現在,我就像一顆迎著太陽的向日葵,吸收各種光合營養,滋養著我家那棵小芽。

願你早日長成參天大樹。

作者 西雙版納 70後、MBA

愛好攝影寫作音樂舞蹈的文藝青年

家有學齡前小帥哥一枚

為人母是一場心靈和智慧的遠行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投稿郵箱 -

love@yifumu.com.cn

並經由這位老師的輔導,考上了專業音樂院校,畢業後分配到國家級藝術團體,一直做到首席。

每年聚會,D叔叔必到,每到必提及“沒有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

小的時候,我最喜歡聽他講樂團的故事:樂譜怎麼看,各門類樂器怎麼配合,出國演出有哪些趣事,今年的《紅色娘子軍》又換到第幾代瓊花……

到現在,我家還留著我高三那年他們年級的一次大聚會照片, 一眼看去,他是最有藝術氣質的一位,另一位擅長跳舞的阿姨是身材保持最好最漂亮的。可惜二位都英年早逝,實屬憾事!

√方法get:

當孩子展露出某方面的天賦時,不妨充分肯定,再盡力創造條件助其發展。所謂“扶上馬,送一程”。

還有一幕,雖然不是爸的學生,但是同樣記憶深刻。

那是初一暑假,老爸帶我去內蒙省親。那裡有奶奶娘家的親戚以及爸當年插隊的好友。

彼時,還是綠皮火車,路途並不遙遠,但是那個年代哪有高鐵動車,一路慢悠悠站站停,整整走了一個白天還沒到終點。

我們當時是座席。斜對面一對年輕夫婦,帶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大概是因為旅途漫長,小女孩不停哭鬧,怎麼哄也不行。

年輕爸爸有點急了,先是急赤白臉地訓斥,然後似乎要打。

已經觀察了一段時間的老爸,終於看不下去了。他坐過去,以知心老大哥的身份勸慰小夫妻:孩子還小,車慢,耐心一些,不要急躁。

最後一指我:“你們看我女兒都這麼大了,也是坐不住,這不,車廂裡走來走去的。”

以老爸的口才,這一聊就停不下來了:聊我小時候的點滴,聊他的育兒心得……年輕媽媽一邊輕拍著娃娃一邊聽老爸神侃,都聽入神了。

正當他們都快忘了剛才那茬時,突然發現,寶寶已經睡著了。三個大人一路拉拉家常嘮嘮嗑,不知不覺已近終點。

此時已近黃昏,夕陽西下的柔光籠罩著四野,遠處有兩棵高高的樹孤零零地矗立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

車廂裡氣氛緩和,小娃娃依舊在酣睡。耳邊再無吵鬧聲,只有綠皮火車有節奏的“咣且~~咣且~~~”

多年以後,當我在旅途中遇到哭鬧的孩子和煩躁的家長時,總能想起這一幕,大多數也是年輕夫妻和小娃娃(當年那小女孩恐怕已經為人母了吧)。

而今,我也成了知心姐姐,常挪過去聊聊天、寬寬心。聊著聊著,我們就成了朋友,孩子也平靜了。

√方法get: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時,不急著去糾結果(“不哭”或“閉嘴”),而是去考慮因(環境枯燥或身體不適),再予以適當安撫。當家長情緒穩定了,孩子自然放鬆。

我的師兄,是新東方副校長,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有個自己的公號,時常發些日(jiao)常(shu)工(yu)作(ren)的感慨。

他最近的一篇文章說:“一個家庭,像是一個大一點的植物,孩子是新發的芽……必須打開,才會有吸收、有蔓延、有未來的綻放。”

感謝老爸當年的用心澆灌:從這些點點滴滴,我看到一個孩子怎樣被打開。

現在,我就像一顆迎著太陽的向日葵,吸收各種光合營養,滋養著我家那棵小芽。

願你早日長成參天大樹。

作者 西雙版納 70後、MBA

愛好攝影寫作音樂舞蹈的文藝青年

家有學齡前小帥哥一枚

為人母是一場心靈和智慧的遠行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投稿郵箱 -

love@yifumu.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