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達林為何放棄德國二戰後的50億美元賠償金, 原因令人佩服

二戰就像是絞肉機一樣, 希特勒則是控制這個絞肉機的屠夫。 反法西斯聯盟的各國基本都受到法西斯聯盟國的迫害, 中國遭受了日本的蹂躪, 而蘇聯則遭受到了德國的屠殺, 據資料統計蘇聯在二戰總共死了近3000萬軍民, 而且大多數都是死於德軍的槍下。

1945年9月2日二戰終於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告終, 當時的戰勝國可像戰敗國索取賠償, 各國根據在戰爭中的損失提出一定的賠償額度。 因為蘇聯死傷人數眾多, 在當時一開始本來是要像德國索賠50億美元的, 不過當時的統治者史達林卻主動放棄了這筆賠償金, 而是找德國要了另外一樣東西。

原來, 史達林明白德軍之所以如此的強,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工業設備超前發達, 這些工業設備是蘇聯再花一二十年也無法建造的。 而且當時蘇聯國內一片落敗, 即使拿了50億美元投入也是杯水車薪, 特別是當時國內的工業體系已經處於崩潰邊緣, 一旦徹底崩潰了就不是50億美元的損失了。

考慮到了這幾點, 史達林決定不要賠償, 而是想要一些陳舊的工業設備。 當時英國和美國都不理解史達林的做法, 認為不要龐大的賠償金, 而要一些陳舊工業設備是愚蠢的。 於是就答應了史達林的這個請求, 將一半的德軍工業設備換了蘇聯佔領區的糧食和工業原料, 當時因為害怕史達林反悔還多贈送了10%的德國舊設備。

拿到這些設備之後史達林立即將其投入到了各個工業部門當中, 很快的就把快要崩潰的工業體系給拯救回來了, 依靠這些設備, 蘇聯在當時的工業技術水準如火箭般提升。 比如現在蘇聯的無線電、X光頭試管以及部分火箭、飛機都是有當年德國技術的影子, 當然是在原技術上加以改進了。

如果當時拿了50億美元的話, 或許蘇聯經濟能夠曇花一現, 但是充其量也是二流國家, 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成為軍事武器進口強國。 二戰當中其他的戰勝國索賠的時候大多數都是要了賠償金, 史達林憑藉自己的遠見, 徹底的改變了世界格局的走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