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巷道深處“掘進”青春——記全國技術能手、首鋼礦業公司杏山鐵礦台車司機于連有

十年摸爬滾打, 十年苦練鑽研, 從一名對地采和台車一無所知的高校畢業生, 到“全國技術能手”, 32歲的他說出了自己的秘訣:“比別人多做一點,

比昨天的自己多前進哪怕一小步, 都是成長的累積。 ”首鋼礦業公司杏山鐵礦青年台車司機于連有, 就是跟著巷道掘進的方向和步伐, 不斷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井下與岩層作伴的地采青年

于連有現擔任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礦業公司杏山鐵礦開拓作業區281掘進台車機長。 可十年之前, 他還只是一名從唐山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後在杏山鐵礦開拓作業區作業的一名普通地采工人。

“那時, 杏山鐵礦正處在露天轉地下開採基建期, 工人們每天需要深入幾百米深的井下, 與潮濕的岩層為伍。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礦山人的不易。 ”那時候現場的環境很差, 每天衣服都會被井下的淋水浸透, 于連有身邊很多一起來的同學、同事都打起了退堂鼓,

選擇了離開, 可于連有堅持了下來。

“不管選擇哪個職業, 都註定會歷經艱辛與磨難。 這裡也許能有更多成長的機會, 再說找份工作不容易, 哪怕只是為父母安心也要咬牙堅持下來。 ”於是, 于連有每天穿著雨衣, 抱著鑽頭, 同工友們一起去井下負45米水準至負75米水準下沿及主斜坡道的錨杆孔工作, 上井後, 他身上的衣服如同塑膠一樣硬。

2010年, 礦裡正式引進281掘進台車設備, 于連有正式成為台車司機。 他迫不及待地向廠家要來隨車附帶的說明書和圖紙, 自己花錢複印了一份。 然而, 設備的複雜程度以他當時的經驗和能力很難弄明白, 僅台車上的一個液壓系統就能把他為難得滿頭大汗。

每天下班回到宿舍, 他都會上網向全國知名論壇協會的資深設備人員虛心求教。

然而, 理論學習畢竟是紙上談兵。 于連有一個班下來只能完成七八個穿孔作業任務, 而且穿孔品質很差, 經常把兩個相鄰孔打穿, 有時還會將鑽杆卡住無法拔出, 根本完不成生產任務, 成了台車司機中的“落後分子”。 為了追上其他人, 下班後, 他就晚上井1個小時, 跟其他班組的同事“偷師學藝”, 下白班時, 他就到井上的訓練場地獨自練習對孔。 有次他上的是下午四點班, 可在零點下班時為了向零點班的師傅請教一個問題, 以至於忘記了時間, 沒趕上升井的最後一班車, 就不得不從負75米水準沿著主斜坡道走回了井上。 經過無數次測量、調整、操作,

他逐漸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穿孔方法, 形成了肌肉記憶, 穿孔效率也逐步提升, 達到一個班能完成一個作業面56個孔的水準, 提效達七八倍, 合格率近100%, 技術水準在同崗位中位居前列。

用青春獻禮掘進巷道的“拼命三郎”

同年, 24歲的于連有成為281掘進台車機長, 開始管理281台車。 于連有表示, 作為台車機長, 要付出更多。 每當設備有故障時, 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 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有一次, 于連有在回家路上接到車間電話, 281台車行走過程中突然沒有了動作, 發動機部位出現異響。 已到社區樓下的他, 匆匆給妻子打了電話後就立馬回到礦裡組織搶修。 由於設備停在巷道內, 無法將其拆除移動, 于連有就躺到車底,

將手伸進不足10釐米的地方拆卸部件, 整個小臂被接頭、鐵板蹭出了十幾條傷痕。 拆完之後, 他用雙手托起40公斤的行走泵長達兩個小時, 配合修理工進行修理, 整個過程歷經10個小時。 上井後, 他給家裡回電話報了平安, 就坐在電腦前進行總結。 等同事給他買來飯菜, 看到的是一張趴在電腦桌上疲憊的臉。

走上設備技術管理崗位後, 于連有逐漸認識到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新和拼搏為企業分憂。 2015年以來, 鋼鐵和礦山行業遭遇了歷史上的“嚴冬期”, 面對鐵礦石價格下滑給礦山生產經營帶來的衝擊, 降低成本消耗迫在眉睫。 作為機長, 于連有積極與車間同事溝通研究備件國產化工作。 那一年, 他完成國產化項目27項, 節省備件成本30余萬元。 另外,他積極開展修舊利廢工作,對可以修復的備件不許交舊,全年修復液壓主泵、鑿岩機托板、靠幫角油缸等11項,節省成本10余萬元。

摘取全國大賽桂冠的首礦追夢人

2016年,于連有接到參加同年度“鞍礦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通知。“參加全國行業的技能競賽,這樣的機會在我的工作生涯中並不多,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我是拼盡所有的力氣在打這場比賽,包括賽前的選拔階段、訓練階段,真是全身心地投入。”賽前訓練是在三伏天,于連有每天早早把設備擺放好,把每次點檢和穿孔練習都當作是正式比賽。“這個孔碰壁了。”“這個孔推進梁角度大了。”每一次訓練,他都將過程中的不足記錄下來,哪個方位的大臂應該擺到什麼位置,推進梁的角度是多少,前頂盤離架子距離多少,他都能隨口說出。

于連有在練習中發現,對螺栓的點檢失誤率比較高,為了準確找出故障點,他準備了一個錄音筆,把用點檢錘敲擊的正常聲音和故障螺絲不同程度鬆動的聲音全部錄下來然後反復聽,形成聲音記憶。為提高比賽作業效率,他在訓練的模具上掛了一個鈴鐺,每次碰壁鈴鐺都會響,有失誤時他就把動作反復操練十幾次。為了應付比賽中可能出現惡劣天氣的情況,不管陰天下雨還是烈日高照,于連有都堅持不懈進行訓練。當宣佈第一名是自己的那一刻,于連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又問身邊的人:“剛才是說第一名是我嗎?”當眾人把目光彙聚到他身上時,他才相信是拿下了281平巷掘進台車司機桂冠,榮膺“全國冶金礦山行業技術能手”。2017年,他又光榮成為“全國技術能手”。

杏山鐵礦機動科內燃專業員、2016年“鞍礦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裁判白寶剛評價于連有:“他肯學,工作認真,任勞任怨,技術上能獨當一面,是一把好手。能取得冠軍,跟他的辛勤付出是分不開的。有次訓練,我看見別人都在避暑,而他還在毒陽下堅持訓練,任憑汗水濕透衣背,他奪冠理所應當。”

“十年青春,我把夢想託付給地采,獻給了台車,但成績只代表過去,我還要走向更深更堅實的巷道,走向更遠更美好的未來。”于連有說。

另外,他積極開展修舊利廢工作,對可以修復的備件不許交舊,全年修復液壓主泵、鑿岩機托板、靠幫角油缸等11項,節省成本10余萬元。

摘取全國大賽桂冠的首礦追夢人

2016年,于連有接到參加同年度“鞍礦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通知。“參加全國行業的技能競賽,這樣的機會在我的工作生涯中並不多,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我是拼盡所有的力氣在打這場比賽,包括賽前的選拔階段、訓練階段,真是全身心地投入。”賽前訓練是在三伏天,于連有每天早早把設備擺放好,把每次點檢和穿孔練習都當作是正式比賽。“這個孔碰壁了。”“這個孔推進梁角度大了。”每一次訓練,他都將過程中的不足記錄下來,哪個方位的大臂應該擺到什麼位置,推進梁的角度是多少,前頂盤離架子距離多少,他都能隨口說出。

于連有在練習中發現,對螺栓的點檢失誤率比較高,為了準確找出故障點,他準備了一個錄音筆,把用點檢錘敲擊的正常聲音和故障螺絲不同程度鬆動的聲音全部錄下來然後反復聽,形成聲音記憶。為提高比賽作業效率,他在訓練的模具上掛了一個鈴鐺,每次碰壁鈴鐺都會響,有失誤時他就把動作反復操練十幾次。為了應付比賽中可能出現惡劣天氣的情況,不管陰天下雨還是烈日高照,于連有都堅持不懈進行訓練。當宣佈第一名是自己的那一刻,于連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又問身邊的人:“剛才是說第一名是我嗎?”當眾人把目光彙聚到他身上時,他才相信是拿下了281平巷掘進台車司機桂冠,榮膺“全國冶金礦山行業技術能手”。2017年,他又光榮成為“全國技術能手”。

杏山鐵礦機動科內燃專業員、2016年“鞍礦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裁判白寶剛評價于連有:“他肯學,工作認真,任勞任怨,技術上能獨當一面,是一把好手。能取得冠軍,跟他的辛勤付出是分不開的。有次訓練,我看見別人都在避暑,而他還在毒陽下堅持訓練,任憑汗水濕透衣背,他奪冠理所應當。”

“十年青春,我把夢想託付給地采,獻給了台車,但成績只代表過去,我還要走向更深更堅實的巷道,走向更遠更美好的未來。”于連有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