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尋找曲靖南部邕州古道

走過很多條古道, 沒有一條古道有邕州古道臺階上的馬蹄印多, 而且每一塊大小不一青石鋪成的石頭都被磨蹭得如此光滑亮澤, 原來這些光滑的馬蹄印是成千上萬匹戰馬磨蹭出來的, 所以, 這條古道也稱“戰馬古道”。 這條鮮為人知的邕州古道穿越曲靖南部的陸良、師宗、羅平直達廣西南寧, 把大理國的馬匹源源不斷運往邕州, 支撐著大宋王朝與金國、蒙元的戰爭。 這條時斷時續蜿蜒盤旋在喀斯特高山地貌之間古道全長 1690 余公里,

史稱“邕州古道”, 也稱“戰馬古道”。

走在陸良板橋白塔的合峰村古驛道上, 巧遇73歲守山老人周東生, 老人談笑風生的介紹著古道的歷史,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聽老輩們講, 在很久以前, 合峰村人經常見得到騾馬成群結隊出行于古道上, 後來修建了公路, 古道上的人馬商販才少了下來, 如今, 古道也只是周邊村民放羊、走親戚時走走。 前些年, 有些路段的石頭曾經還被人取走, 作為石料賣出去, 村民們集體提出保護古道的抗議, 在正義面前, 取石頭的人家不得不把破壞了的古道重新修復,

路雖然修建成新, 卻沒有了古樸的韻味和深深的馬蹄印了。

古道寬1.8米至2.5米, 縱深延長的東西走向, 在兩座大山的丫口穿過, 半山腰有一片相對平緩的坡地和一個泉眼, 來往的人馬都會在這裡休息, 旁邊不遠處一座倒塌的財神廟也無人問津。

說起邕州古道, 我們把歷史的視角溯向距今千餘年的唐宋時期, 隨著歷史的河流慢慢走回來。 從960年北宋立國, 到1279年南宋滅亡, 三百多年間宋王朝先後經歷了夏、遼、金和蒙古的南侵。 1127年, 宋朝廷南遷杭州, 失去了北方的戰馬來源, 因此不得不尋找新的戰馬來源。 雲南出產戰馬, 產於大理。 雲南馬“尾高, 尤善馳驟, 日行數百里”。 因此, 南宋王朝把目光投向了雲南。 紹興三年(1133年)春, 南宋王朝於邕州置司提舉買馬, 博易場地在邕州以西的橫山寨(今廣西田東縣平馬鎮), “市于羅殿、自杞、大理諸蠻”。 “邕州置馬司後, 自是歲得千匹”, “紹興十一年達二千四百五十匹”。 雲南的大批戰馬, 支撐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

自杞本不產馬,全靠販馬起家。“大理連西戎,故多馬”。大理國想到與南宋市馬,但北有羅殿國、自杞國,南有特磨道阻隔,不得而通,故自杞、羅殿皆販馬於大理,而轉賣於南宋,壟斷了南宋的廣馬貿易。據吳儆《竹洲集》載:“蕃每歲橫山所市馬二千餘匹,自杞馬多至一千五百餘匹,以是國益富,拓地數千里,服屬化外諸蠻至羈糜州境上。”自杞國獨佔橫山寨市馬數量的四分之三,一百多年間每年都將價值二十余萬兩白銀的數千匹戰馬通過“邕州古道”輸往南宋,豐厚的利潤使自杞國人把販馬作為主要的經濟支柱。自杞國人對南宋不但送去了戰馬,還送去了雲南奇貨。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蠻馬之來,他貨亦至,蠻之所攜麝香、胡羊、長鳴雞、披氈、雲南刀及諸藥物。”自杞以販馬致富,以戰馬經濟立國,在這短短的百餘年中,勢力已超出羅殿之上,一躍而起成為西南地區僅次於大理國的最重要的少數民族政權。

大理國的馬匹等戰略物資經過曲靖運往邕州,這條以大理為點,途經中慶路(今昆明),折向東南,經宜良、天生關、趙誇(今陸良召誇)、師宗、羅平、貴州興義、鄭屯,過南盤江至貴州安龍、廣西隆林、巴蕉關、上林、果化、隆安、大灘驛到達南寧府的南行古道。

時代變遷,邕州道稱謂不一,或中慶至邕州道、或粵西道、或百色大道。今天走在陸良板橋白塔的合峰村古驛道上,走在三岔龍海山的龍鳳寺古驛道上,走在師宗五龍的南丹山古驛道上,走在羅平羅雄的西行古驛道上……古道時而穿梭于高山峽谷之間,時而突兀於山巔丫口之上,時而千回百轉似無出路,時而通達江底跨橋而行。“滇黔鎖鑰”刻石宛在,飾貝少女雕像猶存。烽火哨台的蒼涼間,是否勾起你對戍古荒台的幽思、對者氏土司盤踞羅雄大地恣意妄為的觸動,對烏蒙大理騾馬成群結隊出行于古道上承載文化交流的暢想。

千百年來,世事滄桑,而古道猶存。邕州古道,一條連接歷史與現實,一條記憶斑駁的滇粵文化之路。

曲靖日報記者 楊學榮

自杞本不產馬,全靠販馬起家。“大理連西戎,故多馬”。大理國想到與南宋市馬,但北有羅殿國、自杞國,南有特磨道阻隔,不得而通,故自杞、羅殿皆販馬於大理,而轉賣於南宋,壟斷了南宋的廣馬貿易。據吳儆《竹洲集》載:“蕃每歲橫山所市馬二千餘匹,自杞馬多至一千五百餘匹,以是國益富,拓地數千里,服屬化外諸蠻至羈糜州境上。”自杞國獨佔橫山寨市馬數量的四分之三,一百多年間每年都將價值二十余萬兩白銀的數千匹戰馬通過“邕州古道”輸往南宋,豐厚的利潤使自杞國人把販馬作為主要的經濟支柱。自杞國人對南宋不但送去了戰馬,還送去了雲南奇貨。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蠻馬之來,他貨亦至,蠻之所攜麝香、胡羊、長鳴雞、披氈、雲南刀及諸藥物。”自杞以販馬致富,以戰馬經濟立國,在這短短的百餘年中,勢力已超出羅殿之上,一躍而起成為西南地區僅次於大理國的最重要的少數民族政權。

大理國的馬匹等戰略物資經過曲靖運往邕州,這條以大理為點,途經中慶路(今昆明),折向東南,經宜良、天生關、趙誇(今陸良召誇)、師宗、羅平、貴州興義、鄭屯,過南盤江至貴州安龍、廣西隆林、巴蕉關、上林、果化、隆安、大灘驛到達南寧府的南行古道。

時代變遷,邕州道稱謂不一,或中慶至邕州道、或粵西道、或百色大道。今天走在陸良板橋白塔的合峰村古驛道上,走在三岔龍海山的龍鳳寺古驛道上,走在師宗五龍的南丹山古驛道上,走在羅平羅雄的西行古驛道上……古道時而穿梭于高山峽谷之間,時而突兀於山巔丫口之上,時而千回百轉似無出路,時而通達江底跨橋而行。“滇黔鎖鑰”刻石宛在,飾貝少女雕像猶存。烽火哨台的蒼涼間,是否勾起你對戍古荒台的幽思、對者氏土司盤踞羅雄大地恣意妄為的觸動,對烏蒙大理騾馬成群結隊出行于古道上承載文化交流的暢想。

千百年來,世事滄桑,而古道猶存。邕州古道,一條連接歷史與現實,一條記憶斑駁的滇粵文化之路。

曲靖日報記者 楊學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