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大眾漲薪4.3%,東南亞的汽車工廠又要多幾座

你知道嗎?大眾集團又又又又又給員工漲工資了, 不過這次是被迫的。

近日, 德國發生了34年以來史上最大的罷工潮, 德國最大行業工會IG Metall對大眾下最後通牒,

若大眾繼續拒絕為員工漲薪, 將會讓大眾一半的生產線癱瘓。 2月23日, 汽車頭條App獲悉, 大眾集團終於在本次“對抗”中向工人妥協, 同意漲薪4.3%。

雖然德國工人的罷工活動是為漲工資, 但實際他們的工資並不低。 據瞭解, 德國一般汽車工人平均月薪是3000歐元,

折合人民幣約為2.3萬元, 年薪約為27萬元。 而從招聘網站上得到的消息, 一汽大眾的員工月工資為六七千, 上汽大眾的員工月工資為七八千, 相比之下, 德國汽車工人的工資已是較高水準, 但是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年終獎讓人垂涎, 據統計, 上汽系員工全年基本可以拿到20個月以上的工資, 而一汽大眾也基本在18個月以上, 這樣算來國內企業員工的月工資也約在1.5萬元以上。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 國內及歐美地區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已是一種必然趨勢, 而對於追求成本最大化的資本家來說, 這無疑無法讓其獲得最高的利潤。 因此近些年, 不少車企將自己的工廠轉移至人工成本更低的地區。 比如東南亞, 相比于國內及歐美地區, 東南亞工人的平均工資一般是500到1000左右, 同時人口眾多超過6億, 年輕勞動力超過50%, 廉價勞動力充足, 且工人的素質也有所提升, 這無疑成了東南亞地區吸引企業的優勢。

為佔領市場, 車企也已紛紛有所動作。 去年6月,

吉利收購馬來西亞國寶級汽車品牌寶騰, 進軍東南亞市場;上汽、北汽福田也均在泰國鋪設了自己的生產線, 除自主品牌以外, 在東南亞地區日本車企佔據75%的市場份額, 競爭極為激烈。

目前泰國已是除中日韓以外亞洲最重要的汽車銷售及生產大國, 在全球汽車市場已佔有一席之地, 同時越南、印尼等地區在汽車製造方面也在快速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請勿抄襲或改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