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二人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六首狀元”,你知道嗎?

說起狀元恐怕很多人都知道, 就是考試第一名的代名詞, 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狀元, 不管文武,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兩人卻是狀元中的佼佼者, 你被稱之為六首狀元,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兩個人吧!

黃觀(1364~1402), 字瀾伯, 又字尚賓, 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清溪街道上清溪聯盟村, 今為聯盟社區)人。 中國歷史上兩個“六首狀元”(即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之一

黃觀(1364~1402), 字瀾伯, 又字尚賓, 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清溪街道上清溪聯盟村, 今為聯盟社區)人。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黃觀以貢生入太學。 同年八月, 在南京應鄉試, 中解元, 次年三月應會試, 中會元。 是年四月, 黃觀複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 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 且耕且守, 來則拒之, 去則防之,

則可中國無擾, 邊境無虞”。 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 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 乃明朝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

他自幼勤奮、治學嚴謹, 注重時論, 不尚浮文。 從秀才到狀元, 在縣、府、院三級經過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 均獲第一名, 時人讚譽他“三元天下有, 六首世間無”。

錢棨(qǐ)(1734~1799), 原名起, 後因避唐代詩人錢起同名, 遂改為現名“棨”, 字振威, 號湘舲(或作“湘靈”), 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在前輩的薰陶下, 錢棨從小研習八股文, 專心舉子業。 而且十分刻苦用功, 夜讀常常到五更天。 據《吳縣忐》(卷七十一)記載, 少年時, 錢棨曾多次參加童試, 但都落榜。 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 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員, 成為長洲縣秀才的“案首”。 接著參加鄉試, 卻又是連連失利:六進考場, 六次落榜。 可他毫不氣餒。 乾隆四十六年錢棨參加會試, 又奪會試第一名——會元。 接下來的殿試, 乾隆非常欣賞他的文卷, 在他的試卷上寫了“第一甲第一名”六個鮮豔的朱色大字。 這樣他就成了連中三元的狀元。

乾隆帝親自作《禦制三元詩》慶賀錢三元的出現。 其詩雲:

龍虎傳臚唱, 太利曉日暾。

國朝經百載, 春梢得三元。

文運風雲壯, 清時禮樂蕃。

載諮中四義, 敷奏近千言。

詎止求端楷, 所期進讜論。

王曾如何繼, 違弼我心存。

乾隆辛醜一甲一名進士, 狀元, 授修撰。 28歲以縣、府、院試三個第一考上秀才, 人稱"小三元"。 乾隆四十四年鄉試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西元1781年)進京會試, 得中第一名會元;同年緊接著在殿試中, 又摘得狀元桂冠, 從而成為清代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 也是中國科舉史上第二個奪得六個第一的狀元(考秀才奪得的“小三元”加上考進士奪得的“三元”, 共計六個第一, 合稱“六元”)。 蘇州的"三元坊"就是因他而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