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爺平日身體好,突然咯血險喪命,“攤上”這種兇險的病

近日, 在益陽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上演了一部與“死神”爭分奪秒的大搶救。

經過急診科、麻醉科、呼吸內科、放射介入科的精誠合作, 一位大咯血瀕臨死亡的老年患者轉危為安。

郭大爺年滿69歲, 是益陽市謝林港鎮人, 平時身體很好。

(搶救中)

十多天前, 郭大爺突然開始咳嗽、咯血, 血色鮮紅, 咯血量約1000毫升, 同時感胸悶、呼吸困難明顯。

家人急忙將老人送到益陽市中心醫院急診科。

急診值班醫生李騰飛立即把患者安置到搶救室, 監測生命體征。

患者當時極度煩躁不安, 呼吸困難, 口唇明顯紫紺。

脈搏指氧飽和度顯示只有65%, 急查血氣分析為PO2 36mmHg, 情況相當緊急。

李騰飛醫生一邊安撫患者情緒, 一邊採取吸氧、止血、擴血管、鎮靜、體位引流等措施, 但郭大爺病情沒有得到明顯緩解。

患者不停地咳嗽、咯大量血痰, 躁動, 脈搏指氧飽和度顯示呈進行性下降, 馬上有窒息的危險。

此刻, 時間就是生命。

急診科胡德喜主任看過患者後, 立即通知麻醉科、呼吸內科、放射介入科參與搶救。

不到10分鐘, 麻醉科、呼吸科、放射科醫師相繼趕到。

(搶救中)

(郭大爺已康復)

考慮到患者咯血, 血氧飽和度低, 需立即先行氣管插管暢通氣道, 解除梗阻窒息。

然後用纖維支氣管鏡清除氣道裡的血液, 再行介入止血治療。

簡單向家屬交代病情嚴重性及將採取的治療措施, 獲得患者家屬簽字同意後, 麻醉科醫師張雄軍迅速給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 同時從氣道裡吸引出大量的血性液體。

但血氧飽和度改善不明顯,

氣道裡源源不斷地有血性液體流出, 並且血壓開始下降, 表明患者仍在繼續出血。

此時情況仍然十分緊急, 呼吸內科劉文廣主任馬上給患者插入纖維支氣管鏡, 鏡下見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的血液, 劉文廣主任逐一予以沖洗吸出, 血氧明顯改善, 但左上支氣管源源不斷地有血液流下。

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 劉文廣主任初步判斷郭大爺病情是死亡率極高的支氣管動脈-肺動脈瘺, 必須立即行介入手術治療。

經過緊急術前準備, 患者被送入介入室。

送入介入室後, 患者再次出現大咯血, 躁動不安, 血壓下降至50/30mmHg, 氧飽和度又下降至70%, 這給手術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但如果不進行手術治療, 患者將必死無疑。

胡德喜主任指示加快補液速度,

穩定血壓, 將氣管內血液吸出, 暢通氣道, 繼續手術治療。

空氣裡凝固著緊張的氣氛, 大家雙眼緊緊地盯著監護儀上數字的變化, 隨時準備搶救。

王耀恒主任和他的微創介入團隊非常小心又熟練地操縱著介入導管, 經過仔細排查, 在患者雙側支氣管動脈共找到3處破口, 注入栓塞材料進行血管栓塞, 經過造影複查, 出血點全部封堵成功。

此時, 患者血壓、氧飽和度已經升至正常範圍, 轉入急診ICU進一步治療, 一場與“死神”的爭霸賽就取得了初步勝利!

後期, 呼吸內科再次對患者行了纖維內鏡治療, 清除氣管內的血痂。

經過十余天的精心治療, 郭大爺已完全康復出院了。

此次成功搶救的案例, 離不開多學科的共同參與。

急診科當機立斷、有條不紊的搶救給患者帶來了生機,麻醉科的氣管插管給呼吸科的纖維內鏡爭取了機會,同時呼吸科的內鏡治療,又為患者的介入手術贏得了時間。

正是急診科、麻醉科、呼吸內科、放射科介入室的緊密配合,才將這位兇險的患者從死神手里拉了回來。

所以,現在該院越來越重視MDT(多學科診療)。

何為MDT(多學科診療)?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即多學科治療模式,源於上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了這個概念。

由多個學科專家,組成固定的專家組,針對某一疾病,通過定期會議形式,提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單獨或多學科聯合執行該治療方案。

MDT廣泛應用於惡性腫瘤、呼吸內科、代謝外科、神經外科、ICU以及耐藥菌控制等領域。

MDT的優勢:

傳統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模式,受到臨床科室專業劃分所限制,當前學科越分越細、專業範圍越來越窄,造成學科之間交流不足和臨床治療單一,患者療效大打折扣。

MDT的優勢就是整合各學科專業技術的優勢,各學科相互融合,在技術、治療方法和理念方面達到共識,從而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

比如病情評估、治療計畫的規範化和個體化,達到治療上的高品質。

整合各科室醫療資源,避免治療不足、過度或重複治療,達到治療上的高效率。

MDT更是年青醫生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對培養臨床思維大有裨益。

急診科當機立斷、有條不紊的搶救給患者帶來了生機,麻醉科的氣管插管給呼吸科的纖維內鏡爭取了機會,同時呼吸科的內鏡治療,又為患者的介入手術贏得了時間。

正是急診科、麻醉科、呼吸內科、放射科介入室的緊密配合,才將這位兇險的患者從死神手里拉了回來。

所以,現在該院越來越重視MDT(多學科診療)。

何為MDT(多學科診療)?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即多學科治療模式,源於上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了這個概念。

由多個學科專家,組成固定的專家組,針對某一疾病,通過定期會議形式,提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單獨或多學科聯合執行該治療方案。

MDT廣泛應用於惡性腫瘤、呼吸內科、代謝外科、神經外科、ICU以及耐藥菌控制等領域。

MDT的優勢:

傳統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模式,受到臨床科室專業劃分所限制,當前學科越分越細、專業範圍越來越窄,造成學科之間交流不足和臨床治療單一,患者療效大打折扣。

MDT的優勢就是整合各學科專業技術的優勢,各學科相互融合,在技術、治療方法和理念方面達到共識,從而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

比如病情評估、治療計畫的規範化和個體化,達到治療上的高品質。

整合各科室醫療資源,避免治療不足、過度或重複治療,達到治療上的高效率。

MDT更是年青醫生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對培養臨床思維大有裨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