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連之源:絕非俄語,而是明朝古語“褡褳”

“大連”並非源自俄文“Дальний”(達裡尼), 而是古語“褡褳”。

據井上謙三郎著《大連名稱之來歷》記載, 大連源自褡褳, 錢袋之意。

明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西方傳教士製作的簡要地圖上即有“Dalian”標記。

日本人還認為, 如果沒有此圖, 那麼英軍1860年的軍事行動就是盲目行動, 很難在大連灣一帶實現登陸。

英軍佔領大連後, 1860年6月至7月間, 約翰.瓦特(J. Ward)在採訪大連土著的基礎上, 又重新繪製了大連灣的海圖。 旅大地區的山川河流大多使用英文命名, 大連灣仍按照原有讀音標注為“Ta Lien Wan”。

新地圖刊發在《英國海圖》上。 此後, 中、日、俄、法等許多國家紛紛翻譯並使用這份海圖。

1879年10月25日, 李鴻章《條議海防》奏章中首次出現了“大連灣”:“大連灣距金州灣三十裡, 系屬海汊, 並非海口, 實扼北洋形勢, 最宜灣泊多船。 ”

俄國人則把“Ta Lien Wan”翻譯為Талянвань(音同“大連灣”)。

俄國租借旅大後, 改大連灣為達裡尼.。

1899年8月11日, 尼古拉二世頒佈敕令, 朕已宣告:

佔領Талянвань後, 向世界各國的商務船舶一律平等開放。 要把這一點解釋明白。 帝國將逐步在該港附近建設一都市, 朕認為將它命名“Дальний”(達裡尼)最為適宜。

Талянвань與Дальний讀音不同, 絕非諧音, 是俄國短暫統治的臨時命名。

1905年1月27日, 侵佔大連的日本遼東守備軍司令部下達第三號令——從1905年2月11日以後, “青泥窪”改稱“大連”。

“青泥窪”改稱“大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