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憨山大師: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 但求增益知見。 殊不知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馳求, 更欲增益其明矣。 苟明其明則明亦不立, 何益之有?故曰為學日益。 凡言學者, 則向他家屋裡求安樂窩, 縱然求得, 畢竟非屬己有。 既非己有, 則樂非真樂;樂既非真, 又何從而安之耶?向外求安, 自古學人之通病, 非特今也!

明益禪人請益, 將謂無益而欲明之耶, 有益而欲明之耶?若言無益, 無益則不必矣;若言有益, 既有益矣, 又何必明之耶?試看明從何明, 益從何益。 若求明其明, 則失本明;若更求多益, 則返成無益。

凡求益者, 如人食已飽,

而更貪其味, 則傷食而病成矣。 若能隨食而吐, 可勿藥而愈。 若護病忌醫, 終成痞滯。 凡病此者, 雖盧、扁不能治, 何也?

以貪食不吐, 一病也;養病諱疾, 二病也;病成忌醫, 三病也;或從而惡藥, 四病也;或求速效, 不信治本之方;即疑醫棄藥, 五病也;或更從庸醫誤服毒藥,

而至損生者, 此不治之科也!學人自棄本明, 而向外馳求, 增益知見, 大都若此, 傷哉!

吾少每讀醫師喻, 未嘗不三複聖訓。 竊見近世學者, 初為沙彌, 即能誦此, 老不知宗, 竟致虛生浪死者無限, 此不明之過也;亦有求明而誤以不明強自為明者, 誠不達本之咎耳。

佛言, “息心達本源, 故號為沙門”。 學人苟能息心達本, 明不必外求, 益不必多增, 自性具足, 曾何虧欠?明益禪人果能知此, 頓將從前所求多處, 一齊吐卻, 如傷食人中無宿滯, 則元氣自複。 學人剗卻知見, 可稱無事道人矣。 試子細撿點從前滿腹餿酸, 作何氣味!參!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