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人臉識別存隱患,技術更進步“刷臉”才安心

原標題:技術更進步 “刷臉”才安心

近幾年網上流行一句話: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這本是一句帶有自嘲性質的戲言。 然而, 你可曾想過, 它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最近, 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新一代手機中, 刷臉解鎖已經替代了指紋解鎖。 刷臉解鎖的推出, 吸引了全球手機愛好者的關注, 同時也有人擔憂, 僅依靠面部識別解鎖, 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實際上, 人們對人臉識別並不陌生。 在2017年5月, 北京一所高校的女生宿舍安裝的門禁採用了人臉識別技術;早前, 我國一些火車站在安檢通道加裝人臉識別系統。

對於安保領域來說, 人臉識別相關應用基本達到了可實現商業化的水準。

但是應用於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 可能還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 市面上部分熱門手機應用APP在註冊時需要使用者進行視頻驗證, 提供照片並進行線上視頻比對, 使用者還必須按照提示做出點頭、搖頭、眨眼等動作來通過驗證。 然而, 這就一定能保證安全嗎?

在2017年央視舉辦的“3·15”晚會上, 主持人隨機邀請一位現場觀眾, 並找到他公開發佈的一張自拍照, 通過技術處理, 快速生成了與其本人一模一樣的3D人臉模型。 隨後, 主持人對準該觀眾的手機鏡頭, 將3D臉模套在自己的臉上完成“換臉”, 竟然順利通過檢測認證。

對此, 360首席科學家顏水成表示, 現階段人臉認證技術還不能在所有場合做到非常成熟,

在涉及個人隱私、財產等重要資訊的場景下, 建議啟用多重認證方式。

刷臉登錄有多種不完備之處, 刷臉支付的應用和推廣也應該更加謹慎。 我國一些互聯網巨頭企業在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領域發展得較為迅速, 支付寶在杭州一家餐廳推出了刷臉支付, 京東商城的一家線下體驗店也有同樣的支付方式。 但是,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 刷臉支付仍處於試行階段, 若要大範圍地運用, 不僅需要軟硬體設備的投入、技術的成熟度, 更需要完備的安全性來保證用戶在使用中能放心、安心。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4日 05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