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貴州八大名門姓氏,看看你是不是名門望族之後?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關於百家姓, 我們聽到過不少, 也曾背過

每一個姓氏都有著一段輝煌歷史

都代表著一群鮮活的人

濃縮著他們的經歷、故事

那你好奇貴州歷史上有哪些名門望族嗎?

近代以來, 貴州一直流傳著這樣一段民謠:

“唐家的頂子, 高家的穀子,

華家的銀子, 何家的書箱子”

你聽說過吧

前三句說唐家官多勢丸,

高家田廣谷豐, 華家商賈巨富;

後一句則說的是何家讀書人多

現在, 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貴州這些名門望族

唐氏

tangshi

唐家, 就是貴州三大家族中“唐家的頂子”中的唐家, 因世代在朝為官者多, 被坊間以“頂子多(頂子, 意為官位, 即頂戴花翎)”為主要標識流傳佳話。

清朝末年唐氏家族合影照

有資料記載, 自清康熙年間至光緒年間,

唐氏一門有功名者二十餘人, 其家族中的唐源准、唐樹義、唐炯在清朝末年仕途上頗有成就, 亦留下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唐家大院位於烏當區水田鎮竹林村蔡家寨, 老宅子看起來已經很老了, 牆面也已斑駁, 但是氣派卻還在,

這棟老宅讓人們仍對這個家族保存著鮮活的記憶。

這是唐家大院內的正房, 儘管雜亂, 在大院中依然還是有些“不凡”的東西:石頭柱墩有漂亮雕花, 院內保存完好的一處大門為鏤空雕花, 四扇鏤空門窗上下各有扇形設計, 分別刻著八個小字, 按照村中老人指示的讀取順序,

八字為:一品當朝, 祿位高升。

唐家大院不遠處有一面大牌坊,一些殘片現在被搶救性地保留, 而保存的位置就在唐家大院中。 在破舊大院內一處隱蔽位置, 唐家祖墳原先的碑文殘片暫時保存在這裡。 這個幾百年前就已經較為輝煌的唐家已經不是一個家族的故事, 也是這一片乃至烏當、貴陽的一段重要歷史。

高氏

gaoshi

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俗稱高家花園。位於貴陽市雲岩區文筆街,曾是貴陽赫赫有名的封建地主大公館、大花園,為清代乾隆以來高氏聚居的住宅。高家田產多,在烏當、定番(今惠水縣)等地擁有大片田地,穀子滿倉;

高家花園名怡園,坐北朝南,占地約3000多平方米,系高廷瑤所建。高廷瑤,貴築縣洪邊裡北衙(今貴陽市)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貴州鄉試第一名,此後不久就在文筆街建解元府庭院,舉家遷入,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高家花園。

解放後,高家花園易主,至上世紀70年代,其舊屋逐步拆除,改建成銀行宿舍。1982年,高家花園公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市政府撥款在舊址修復怡怡樓。1991年,由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固定的中共貴陽地方黨史展覽。

1995年,列為貴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列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市委、市政府對其進行了改擴建。2009年,列為貴州省廉政教育基地。2012年,列為貴州省黨史教育基地。

華氏

huashi

華家以錢多著名。以華之鴻為代表的貴陽華氏家族,清康熙年間其遠祖以醫術游黔,于遵義團溪落腳。其父華聯輝于清同治年間因避亂遷居省城貴陽,經營永隆裕鹽號致富。至華之鴻時,生意更加興隆。華之鴻可謂清末民初貴州最大的企業家,也是這一時期貴州政壇的重要人物之一。

華之鴻

清末民初,華之鴻開始涉足出版業,創辦文通書局、永豐抄紙廠等多個企業,成為當時貴州最大的民族資本家。

華家大院位於貴陽電臺街,華之鴻於民國13年(1924年)建城,特約請湖南高僧天曦大師來黔共商建閣事宜,後在天曦法師的指導下建成此閣,原名為“大覺精舍”,為私家園林。 解放前華家大院曾經是中共貴州省工委秘密活動地點,現在已被列為革命舊址和文物保護單位。

華家大院的主樓

何氏

heshi

貴陽何氏家族,源於廬江郡,原籍江南省鳳陽府定遠縣。1381年濟川公(何氏始祖)隨朱元璋養子沐英遠征雲南過貴州,奉命率112名軍士駐守貴州前衛格都堡(修文縣六屯鄉)至此後代,後代遷居貴陽。

清代乾隆到咸豐時期,何家發展成為貴州省有名的名門望族,號稱“一榜三進士,五代七翰林”。明清兩代,濟川公子孫中共中翰林2人,進士4人,舉人14人,貢生10多人,何氏家族因此聞名貴州全省。廢除科舉後,何家後人直至"文革"前,鮮有不是大學生者。

明清時期,何氏還先後和貴陽 望族吳氏、許氏、朱氏、李氏等結為姻親,其中清末戊戌變法發起人、禮部尚書和北京大學創始人李端棻的母親就是何氏族人。

孫氏

sunshi

孫氏家譜尊雲南呈貢籍的孫清彥(號竹雅)為貴陽孫家入黔始祖, 迄今,貴陽孫氏有156年歷史,現繁衍到第七代,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其中,以孫清彥、孫嗣煃(號竹孫)、孫嗣煊(號書農)為代表的孫家人,在詩文書畫上名動一方。

黔靈山上的“虎”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其實,黔靈山的“虎”與東山上的“龍”兩處摩崖石刻,均為孫家始祖孫清彥的遺墨哦。

民國年間,孫嗣煃、孫嗣煊兩兄弟在貴陽護國路82號修建“孫家大院”。當年的護國路,住著時任貴州省長袁祖銘、任可澄、王伯群等名噪一時的政治名人,孫家大院仍因“世代書香”而頗富名望。

馬氏

mashi

明末清初,貴陽馬士英家族因馬文卿、馬明卿兄弟科第蟬聯而光耀裡閭,亦因南明東閣大學士馬士英背負“專權誤國”之名而蒙辱於後世。馬士英堂兄馬士升、其子馬鑾,在士英當國時拒入官場,保全了馬氏家族的名節和裔脈。

馬士英遺像(貴陽淩惕安作)

馬氏家族因馬文卿兄弟入仕為官而興,享譽閭裡,亦因馬士英位至人臣而衰,蒙辱於後。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許多家族雖興旺一時,往往卻逃不脫“君子之澤五代而斬”的命運,貴陽馬士英家族亦然也。

馬家寺馬氏古墓葬

趙氏

zhaoshi

貴州文狀元--趙以炯,不僅是貴州,而且是雲貴兩省“以狀元及第而奪魁天下”的第一人,終於結束了明、清五百年來沒有狀元的歷史。 青岩古鎮也因為這位狀元在貴州文化和歷史中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其實,趙以炯的家庭環境對他中狀元是影響極大的。他們兄弟四個,出了一個狀元、兩個進士、一個經魁,這不僅在青岩是少見的,在貴陽以至貴州省內也是一個奇跡。趙氏家族在光緒年間,顯現出少有的輝煌。

曹氏

caoshi

說了文狀元,現在我們來看看武狀元曹維城,清朝貴州貴陽府人,是貴州歷史上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位武狀元,與光緒年間文狀元青岩人趙以炯、麻江人夏同和,遵義人探花楊兆麟稱為清代貴州“三狀元一探花”。

曹維城可謂是名家傳世,其父曹元肅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醜科武進士,官副將,其子曹石則是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武進士,雍正御前帶刀待衛,卸任後離京返回貴陽,與曹維城居住在貴陽城南狀元府,即今曹狀元街一帶。曹氏祖孫三代都是武進士,其中還有武狀元,算是貴州歷史上最有名氣的武術世家。

姓氏是標示

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每當外出工作上學的時候遇到同一姓氏的朋友時,

總會不自覺的想

我們有可能幾百年前也是兄弟姐妹呢

你是哪個姓氏呢?留言吧!

也是這一片乃至烏當、貴陽的一段重要歷史。

高氏

gaoshi

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俗稱高家花園。位於貴陽市雲岩區文筆街,曾是貴陽赫赫有名的封建地主大公館、大花園,為清代乾隆以來高氏聚居的住宅。高家田產多,在烏當、定番(今惠水縣)等地擁有大片田地,穀子滿倉;

高家花園名怡園,坐北朝南,占地約3000多平方米,系高廷瑤所建。高廷瑤,貴築縣洪邊裡北衙(今貴陽市)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貴州鄉試第一名,此後不久就在文筆街建解元府庭院,舉家遷入,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高家花園。

解放後,高家花園易主,至上世紀70年代,其舊屋逐步拆除,改建成銀行宿舍。1982年,高家花園公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市政府撥款在舊址修復怡怡樓。1991年,由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舉辦固定的中共貴陽地方黨史展覽。

1995年,列為貴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列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市委、市政府對其進行了改擴建。2009年,列為貴州省廉政教育基地。2012年,列為貴州省黨史教育基地。

華氏

huashi

華家以錢多著名。以華之鴻為代表的貴陽華氏家族,清康熙年間其遠祖以醫術游黔,于遵義團溪落腳。其父華聯輝于清同治年間因避亂遷居省城貴陽,經營永隆裕鹽號致富。至華之鴻時,生意更加興隆。華之鴻可謂清末民初貴州最大的企業家,也是這一時期貴州政壇的重要人物之一。

華之鴻

清末民初,華之鴻開始涉足出版業,創辦文通書局、永豐抄紙廠等多個企業,成為當時貴州最大的民族資本家。

華家大院位於貴陽電臺街,華之鴻於民國13年(1924年)建城,特約請湖南高僧天曦大師來黔共商建閣事宜,後在天曦法師的指導下建成此閣,原名為“大覺精舍”,為私家園林。 解放前華家大院曾經是中共貴州省工委秘密活動地點,現在已被列為革命舊址和文物保護單位。

華家大院的主樓

何氏

heshi

貴陽何氏家族,源於廬江郡,原籍江南省鳳陽府定遠縣。1381年濟川公(何氏始祖)隨朱元璋養子沐英遠征雲南過貴州,奉命率112名軍士駐守貴州前衛格都堡(修文縣六屯鄉)至此後代,後代遷居貴陽。

清代乾隆到咸豐時期,何家發展成為貴州省有名的名門望族,號稱“一榜三進士,五代七翰林”。明清兩代,濟川公子孫中共中翰林2人,進士4人,舉人14人,貢生10多人,何氏家族因此聞名貴州全省。廢除科舉後,何家後人直至"文革"前,鮮有不是大學生者。

明清時期,何氏還先後和貴陽 望族吳氏、許氏、朱氏、李氏等結為姻親,其中清末戊戌變法發起人、禮部尚書和北京大學創始人李端棻的母親就是何氏族人。

孫氏

sunshi

孫氏家譜尊雲南呈貢籍的孫清彥(號竹雅)為貴陽孫家入黔始祖, 迄今,貴陽孫氏有156年歷史,現繁衍到第七代,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其中,以孫清彥、孫嗣煃(號竹孫)、孫嗣煊(號書農)為代表的孫家人,在詩文書畫上名動一方。

黔靈山上的“虎”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其實,黔靈山的“虎”與東山上的“龍”兩處摩崖石刻,均為孫家始祖孫清彥的遺墨哦。

民國年間,孫嗣煃、孫嗣煊兩兄弟在貴陽護國路82號修建“孫家大院”。當年的護國路,住著時任貴州省長袁祖銘、任可澄、王伯群等名噪一時的政治名人,孫家大院仍因“世代書香”而頗富名望。

馬氏

mashi

明末清初,貴陽馬士英家族因馬文卿、馬明卿兄弟科第蟬聯而光耀裡閭,亦因南明東閣大學士馬士英背負“專權誤國”之名而蒙辱於後世。馬士英堂兄馬士升、其子馬鑾,在士英當國時拒入官場,保全了馬氏家族的名節和裔脈。

馬士英遺像(貴陽淩惕安作)

馬氏家族因馬文卿兄弟入仕為官而興,享譽閭裡,亦因馬士英位至人臣而衰,蒙辱於後。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許多家族雖興旺一時,往往卻逃不脫“君子之澤五代而斬”的命運,貴陽馬士英家族亦然也。

馬家寺馬氏古墓葬

趙氏

zhaoshi

貴州文狀元--趙以炯,不僅是貴州,而且是雲貴兩省“以狀元及第而奪魁天下”的第一人,終於結束了明、清五百年來沒有狀元的歷史。 青岩古鎮也因為這位狀元在貴州文化和歷史中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其實,趙以炯的家庭環境對他中狀元是影響極大的。他們兄弟四個,出了一個狀元、兩個進士、一個經魁,這不僅在青岩是少見的,在貴陽以至貴州省內也是一個奇跡。趙氏家族在光緒年間,顯現出少有的輝煌。

曹氏

caoshi

說了文狀元,現在我們來看看武狀元曹維城,清朝貴州貴陽府人,是貴州歷史上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位武狀元,與光緒年間文狀元青岩人趙以炯、麻江人夏同和,遵義人探花楊兆麟稱為清代貴州“三狀元一探花”。

曹維城可謂是名家傳世,其父曹元肅為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醜科武進士,官副將,其子曹石則是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武進士,雍正御前帶刀待衛,卸任後離京返回貴陽,與曹維城居住在貴陽城南狀元府,即今曹狀元街一帶。曹氏祖孫三代都是武進士,其中還有武狀元,算是貴州歷史上最有名氣的武術世家。

姓氏是標示

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每當外出工作上學的時候遇到同一姓氏的朋友時,

總會不自覺的想

我們有可能幾百年前也是兄弟姐妹呢

你是哪個姓氏呢?留言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